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域的人文记忆,是无形文化遗产的典型,是一种民族文化象征,它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精髓的根源,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曲艺、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它是民族历史的积淀,被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一种文化体现一个民族有民族文化,一个地方有地域文化,一个企业有企业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属于这个人群的文化。广告作为“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吴晓敏 《大观周刊》2012,(50):35-3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智慧积淀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延续性的文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社会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告引领者大众的消费行为的同时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传达着其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最后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广告传播已经也必然要跨越国家、民族、文化的界限,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广告文案的研究着眼于单一文化背景进行,其原则和规律无疑难以指导全球化广告创作。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周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道德和民族特性等。要想通过广告打开国外市场,广告从业人员就要广泛了解各地、各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疆各民族不仅历史悠久,其传统文化也丰富多彩,其中各民族形式多样的古籍,是其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些古籍散存于民间,为使它们代代流传,历史上各民族普遍都形成了将这些古籍代代传抄保存的文化传统,或者以口授相传、传唱形式加以传播和保存,为新疆地域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亦为该地域文化的延续创造了资料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尤以20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6.
宁大鹏 《大观周刊》2011,(16):110-110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广告不但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广告是文化”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现代广告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创作意识与创作理念,制作出文化特质鲜明、立意独特的广告创意。  相似文献   

7.
旅游广告的跨文化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因面向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诉求和传播,使其应该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社会规范和心理需求,以及文化语境差异等诸多方面进行广告诉求的跨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生代的社会文化形态的现代广告,既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又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星球上,中国广告要想不辱使命,必须学会观照他者,在差异中寻找对话,在对话中寻求发展。一、广告文化内涵的差异中国的广告文化注重深厚的人情味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东方价值观,“重群体、轻个体”的意识较为突出,重人情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中国人极重亲情、友情,在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注重团圆了。香港老字号“荣华月饼”的电视广告正是深谙“团圆”之道,大打文化战,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成功占领了市场。在广告…  相似文献   

9.
李珊  陈卓 《东南传播》2014,(5):133-13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与习俗。民族文化的进化与发展,也是历史的一种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多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我国社会各民族信仰及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全球化战略日益完善,广告作为这种战略的一个文化与观念的传播载体,也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因而我国的广告也要尊重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实施本土化战略,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广告与先进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原是商业推销产品的一种手段,但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广告在完成其产品促销的过程中,却在不断地创造文化形态,营造文化氛围,传输文化信息,广告的文化传播功能越来越突出。因此,广告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先进文化传播中担负着重要社会责任。 广告要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它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关注,对自己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甘愿为祖国的富强而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中要把对民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出版这样一个“朝阳产业”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努力搞好开发文化资源、打造传媒优势、改革经营模式、创新关键技术的“四大重点工程”,化资源为优势,变潜力为实力,是西部出版业利用大开发时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文化资源开发: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立体开发 西部精深博大的地域文化资源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资源,与独特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出版工作者担负着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先进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完全有理由、有责任对本地区、本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意义 1.传统文化元素是体现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中国幅员辽阔,既有共同的华夏文明,又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按照有关学者根据地域对广告的分类,其中的地方性广告和区域性广告就完全可以通过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掘,凸显自己的产品特色.  相似文献   

13.
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奇异风俗和独特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海南省各民族保留至今的独特习俗,为海南本土民俗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挖掘不尽的题材。  相似文献   

14.
李沫 《青年记者》2012,(8):72-73
广告沟通受制于文化 广告属于大众传媒之一,因此广告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意识形态的烙印.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无论是从文案角度还是诉求角度来看,广告符号的运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表现.各国家民族的文化价值表现对广告有着很深的影响.而“广告能否被认同,关键在于这种广告本身能否体现该时代或文化圈的共同经验、价值取向,能否折射与渗透出一种社会文化的安排和群体共同的价值目标.”①所以,广告在投放地区能否被接纳和本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着广告的诉求及其表现策略,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理论架构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来看,广告的国际传播实质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因为广告本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并不断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于广告的受众来说,他会带着自身民族文化的经验积淀去解读广告传达的文化价值,并做出接受与否的判断.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成长的受众,对广告的接受能力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周天一  黄叔界 《传媒》2016,(5):78-80
本文探讨了广告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从中国传统的“家”“节”“情”文化内涵着手,对广告艺术进行分析,提出应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融入到广告创作中,而不能只停留于素材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17.
白雪 《传媒》2020,(10):78-80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广告的平台运作模式与内容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接收逻辑;而消费社会的形成也在深刻影响着广告受众的行为方式。本文重新审视新媒体语境下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强调广告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指出当今新媒体广告发展中存在的文化症候,并建议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广告话语体系的建构,旨在营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广告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对社会产生着直观的、巨大的影响,它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认知心理、接受心理等精神文化品质.而涉及儿童广告,更是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直接关联,因此,儿童广告更要注意自己的文化品位,避免对儿童形成误导,以至于对社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9.
杨健 《青年记者》2012,(17):69-70
广告语言是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中最主要、也最为人们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广告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受到语言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民族文化和受众心理的深刻影响.只有广告语言贴合了受众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认知,才会使受众乐于接受,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实现广告为推销商品服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社会里,同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属于一种互动的关系,即一种互动影响、互动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学艺术之间也存在着这种互动关系,即传统文学艺术对现代广告以积极影响的同时,现代广告也成为传统文学艺术传播、张扬的重要使者,成为传统文学艺术变异的重要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