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蕾 《传媒》2014,(13)
影视作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通过影视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可以促进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文化软实力。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影视作品中中原文化的传播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打造河南影视作品产业链的过程中,应体现中原文化特色,形成影视作品传播与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之间的良好共进关系,使河南影视产业与中原文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中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的中原又称中州,即河南省。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中原。中原文化主要包括"根"文化、"中"文化、"农"文化及"商"文化等。影像是继文字、印刷之后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工具之一,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文化传播符号。当前,网络为影像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影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时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判断。因此,利用影像来传播中原文化,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河南经济飞速发展,也为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创新对外传播策略,变挑战为动力,是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题中之义.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中文化品牌少、国际影响力不足,传播内容还停留在表层信息,不利于各国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挖掘中原文化的内涵,培育有地域优势的文化品牌,加强国际化的运营与传播,让中原文化在深度与广度上真正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孙文杰 《青年记者》2017,(14):28-29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推动和凝聚等重要作用,是助推中部崛起的软实力.①由于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网民激增,在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互联网+中原文化传播”代表着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以重构传播模式、优化传播要素、更新传播体系等途径促进中原文化传播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刘茜茜 《今传媒》2016,(6):85-86
相较于其他形式的视觉宣传,城市微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和传播方式给中原城市文化的传播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以微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叙事、视听等层面分析微电影对中原城市文化的传播和表达,进而探索中原城市文化微电影传播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原河洛文化在中国诸多区域文化当中具有主流性和辐射力,儒家学说是其内在核心。洛学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传播辐射表现形式,但都体现出主流性、包容性和辐射力等特点。究史鉴今,对于今天繁荣与传播中原文化,增强中原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信息碎片化时代,微电影作为时代语境的产物,因其把传播信息诉诸于快节奏的情节片断中,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传播信息符号的具象需求。本文在归纳中原城市文化传播现状和微电影在其传播中的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原城市文化的特点,解读中原城市文化的微电影传播。  相似文献   

8.
郑梦玥 《今传媒》2011,(10):87-90
中原地域文化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意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目前的文化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下,中原文化应该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中原文化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它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传播内容,运用了掌握受众情况、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竞争者情况等正确的整合传播手段,成功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传承。本文将通过研究《梨园春》栏目在节目制作、品牌推广、节目运营、节目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中原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与特点,以期望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播离不开自媒体的支持。当前,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已在自媒体网络中塑造出多样化的传播主体形象,并着力打造个性化、创新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内容,展现出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厚重且立体的全貌。未来,还应当对自媒体空间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度的应用,促进渠道和内容的紧密结合,进而使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刘畅 《今传媒》2017,25(10)
唐朝辉煌灿烂的文明不仅发于长安兴于长安,更是对疆域内其他地区有深刻影响.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虽然依托有限的传播途径,但文化传播遍布了整个疆域,岭南地区虽地处唐偏远地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受唐中原文化影响颇深.本文以《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为例,从碑文内容入手,结合中国古代新闻史分析唐朝中原文化在偏远的岭南地区的传播方式,进而探究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对岭南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楚明钦 《青年记者》2016,(17):84-85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原文化的历史积淀,塑造了河南的厚重文化底蕴,进而造就了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文化大省.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其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开放性以及兼容并包等特征.但是,中原地区开放程度低,传统媒体发展滞后,导致信息闭塞和经济水平落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限,致使中原文化的品牌效应以及经济与社会价值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没有凸显出来.文化只有通过其载体“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化,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才能实现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意义深远,为后世人们研究中原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依据,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分析河洛文化人文传播、商业传播、文娱传播的传统路径,探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河洛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从而探析河洛文化利用融媒体优势、强化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使河洛文化传播更具时代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武佳 《兰台世界》2014,(7):58-59
朝贡传播、宗教传播、战争传播、通婚传播和商业传播是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五种形式。西域乐舞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传播方式及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在传播中产生的新质文化增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朝贡传播、宗教传播、战争传播、通婚传播和商业传播是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五种形式。西域乐舞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传播方式及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在传播中产生的新质文化增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已经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传播于遥远的空间、观念距离,文化的流失与变形,甚至于危机就成为文化之存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少林寺作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知名品牌,可谓传播"有道",传承亦"有道"。溯本求源,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就保守与创新、传播与传承及文化传播中的控制等提出的相关观点,可以给予我们源自中华传统文化和佛教经典的重要启示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本文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探讨中原文化的有效传  相似文献   

17.
中原崛起需要软实力。高校图书馆不仅在收藏、传播优秀文化和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而且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自身发展也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在提升软实力的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对中原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原文化图书出版与传播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存在缺乏战略规划、资源整合不到位、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而要实现历史跨越,做强做大中原文化出版产业,必须科学规划、合力突破、品牌创新、统筹内外,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河南纪录片发展事业肩负着再造与提升中原形象的任务,传播、传承中原文化的责任,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的社会责任,针对目前纪录片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些策略研究,本文主要从政府参与和支持,民间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努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齐齐哈尔地处祖国边陲,是清政府发配流人的主要聚集地,这些流人在齐齐哈尔办私塾,撰著述,传播中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人文化,为推动齐齐哈尔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