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手捧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同志寄赠我的<手稿本>,我的惊喜和激动真是难以形容,因为我是这部珍贵手稿在"文革"劫难中得以脱险的目击者和见证者.事隔三十余年,回望这部险遭毁灭、命运多舛的手稿,不禁使我想起了拯救它的大功臣--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  相似文献   

2.
任何物件,一旦标以“最后”的字样,说不定就意味着它具有着文物的价值。因为“最后”的往往也就是最珍贵的。1999年5月末,我在北京采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舒乙先生时,舒乙先生即说,人们对著名作家手稿的兴趣,部分原因即在于它的文物价值。接着,当“最后的手搞”几个字从他口中徐徐道出时,我真切地体验到了这种冲击的感觉。舒乙先生说的“最后”,实实在在叠印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间坐标上,那就是——世纪末。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收集保存中国作家的手稿。说起这一话题,舒乙先生不无欣慰地说,作家手稿是一种历史存在,它有生有灭,没有收集保存,它就会失去,古典文学手稿的缺失,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遇刺后,留下了大批的手稿。闻一多先生的手稿如同他本人一样严谨不苟。朱自清曾在《闻一多全集》“编后记”中写道:“我敬佩闻一多先生的学问,也爱好他的手稿。从前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听说黄季刚先生拜了刘申叔先生的门,因此得到了刘先生的手稿。这是很可羡慕的。但是又听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图书馆对名家手稿的收藏起自20 世纪50 年代,至今已经形成规模,并拥有很好的社会影响。但因手稿自身的特点,其收藏、保护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几乎不再有作者以笔墨纸张完成创作的时代,如何进一步保存保护并利用好名家手稿成为当下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专藏的建设历程以及既往开展的保护研究工作等,并对近现代名家手稿的进一步收藏与利用提出思考建议。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5.
加强馆藏建设的有效举措─—湖南名人文库工作初探刘雪莱湖南名人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是我馆近几年设立的一个业务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和保存现、当代湖南名人的著述、手稿和字画等。“文库”自九十年代初开展工作以来,在广泛收集人物线索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6.
忆廖公     
由于搬家,花费了几天时间把书籍、报刊、信件、手稿清理了一次.当我重读前辈杂文家廖沫沙同志生前寄给我的一篇文章手稿和5封书信时,心情仍然十分激动.今年12月27日是廖公逝世5周年,特撰此短文,以表示我对他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7.
<正>十多年前,北京有朋友打来电话,说要寄一些美术片《大闹天宫》人物造型的设计草图、手稿(影印件)给我看。众所周知,这是一部享誉四海的美术片,国内外观众对它都很熟悉。从那时到现在,数十年已过,中间更经历了"文革"浩劫,无论是上海美影厂还是主创者万籁鸣的家中,有关《大闹天宫》的各种资料都早已不复存在了。经问,才知这些手稿均出自万籁鸣的合作者并好朋友张光宇先生之手。接信后我即与当年的上海美影厂领导特  相似文献   

8.
我参与北京警察博物馆筹备的时候,经手征集了为数不少的兼具文物价值的档案原件,唯对雷蕾捐献的电视剧《便衣警察》音乐手稿记忆深刻。记得那是2000年春天的一天,雷蕾和丈夫易茗带着手稿来到我们筹备办公室。  相似文献   

9.
"厚重"是我拿到这本手稿的第一感觉,这是作者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后留下的手稿作品;"厚重"相信也是大部分人读完此书的感觉。作为当代岭南画坛的国画大家,作者梁世雄老师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两大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绘画上博采众长,形成了"博大""宽宏"的艺术风格。翻开这本手稿,你会发现他一生都在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乐在其中     
在我的编辑生涯中,主要是从事革命文物图录和手稿的编辑工作。经我手编辑的图录主要有《纪念朱德》、《纪念贺龙同志》、《鲁迅》、《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的脚印》等(其中有与别人合作的);编的手稿有《毛主席诗词墨迹》、《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和《鲁迅手稿全集》等。 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在编辑图录中的一点体会,也算是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11.
"厚重"是我拿到这本手稿的第一感觉,这是作者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后留下的手稿作品;"厚重"相信也是大部分人读完此书的感觉。作为当代岭南画坛的国画大家,作者梁世雄老师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两大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绘画上博采众长,形成了"博大""宽宏"的艺术风格。翻开这本手稿,你会发现他一生都在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从新公开的蒋介石日记谈张学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安事变70周年之前,我有幸从业师覃兆刿教授处见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一则日记手稿影印件。原件现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2005年才首次向世人公开。  相似文献   

13.
职责的延伸     
现代文学馆以保存作家手稿、资料著称,馆长舒乙先生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禁为馆内缺少研究手稿学、资料学的人才生出一番感慨。守着富矿而不去挖掘,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挖掘,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据悉,文学馆目前已经设立了培养手稿学、资料学博士研究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0月10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陈学昭同志在杭州逝世,终年八十五岁.在她逝世后浙江省档案馆想方设法与其家属取得联系,经过努力终于将她的部分创作手稿征集进馆.遗憾的是,所有征集进馆的手稿都已经残缺.在征集进馆的手稿中具有时代影响力的是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一书中的第三部手稿17页,<我是怎么写〈工作着是美丽的〉>手稿4页.尽管手稿非常残缺,但在十余年以后,当我们看到这些保存在省档案馆里的手稿时,就如同看到她所经历的时代、事件和她本人在生命之路上所留下的脚印.  相似文献   

15.
达·芬奇手稿拍卖创纪录/史克栋//人民日报1994.12.10十一月十一日,在美国纽约的克里斯蒂拍卖行里,美国年轻富豪比尔·盖茨以出价两千八百万美元买下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手稿,创下该行拍卖名人手稿价格最高的纪录,同时也是该行自19...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ISBD、AACR2相关规则为依据,结合对西文手稿资料范围、类型及特点分析,探讨西文手稿资料的著录规则与西文普通图书著录规则的差异,并对采用MARC21进行西文手稿资料编目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瑜荪 《出版史料》2012,(2):123-124
正今年8月11日,在一次会议期间,挚友敏兄告诉笔者;他收藏了一件丰子恺手稿,是抗战时期在遵义所写一则启事。我很感兴趣,愿得一睹。昨天(9月30日)上午终于见到了敏兄送我的手稿复印件,欣喜异常,赶紧回家展读细阅。这是1940年9月丰先生在遵义时,为绘送佛像所写的一则启事。用的是浙江大学的  相似文献   

18.
《天津档案》2006,(9):11-11
我国名档案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史馆馆员、广东省档案学会秘书长、《广东档案》杂志副主编、研究馆员王恩汉将自己撰写的档案工作专、学术论、专访、评论、通讯报道等上千篇作品及约3万字的手稿连同多年采获得的各种资格证书、荣誉证书原件与复印件捐赠给家乡静海县档案馆。此次王先生将自己珍贵的专、章及手稿无偿地捐赠给家乡档案馆,充分说明他对家乡、对档案事业的无比热爱。这些档案资料的进馆,进一步丰富了县档案馆馆藏,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许军 《军事记者》2004,(3):69-69
有人说,业余时间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对这么宝贵的时间,不认真开发利用岂不可惜?况且,时间不像钞票可存入银行,随时取用。它只能伴随人的生命不断逝去。为使这“生命的三分之一”不白白浪费,我给自己规定,每天的8小时以外写作一页手稿,将当日自己所见、所闻、所读、所想、所体验的新事物,或生活的轨迹、生命的感悟记录下来、表达出来,数十年  相似文献   

20.
《新上海档案》2005,(11):30
据《中国日报))2005年10月15日报道,已经消失了115年的贝多芬《大赋格》乐谱创作手稿,日前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美国一图书管理员发现。这份80页的手稿如同杂志般大小,保存完好,某些地方有些小小的洞。泛黄的页面上都是棕色墨迹写就的飞扬音符,还有许多删节和更改的标记,有的下笔力道强劲到甚至力透纸背,有些地方注有弹琴时的指法,有一处的半页则是以红色封印蜡粘在上面的。在这份手稿发现之前,这间图书馆遭受了一次火灾,许多图书和物品都在火灾中受损,但这份手稿却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