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语义角度考察一M+VP结构的语义特征,受[一+M]修饰的VP,其作用在于表达说话人对事物的评价;同时也考察了“一M+VP”与“VP+一M”结构的不同;最后阐述了受[一+M]修饰的中心语VP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V+你的+N+吧!”句式是一种具有双重表义功能的特殊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义值已经虚化。该句式有其存在的特殊语境,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汉语量范畴的独特性,部分量是现代汉语量范畴的重要成员。文章以河南固始方言中具有部分量化功能的“一+量量”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讨论了该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句法环境不同,其表现出的主观语义也存在差异。其次,讨论了固始方言“一+量量”结构的部分量化对象,受语言主观性、内部论元的可分解性以及焦点凸显等因素的影响,“一+量量”结构部分量化的对象包括NP和动作过程两大类:量化NP表示对该事物在空间层面上的数量分解,量化动作过程表现为量化动作情状在时间进程上的不同阶段。文章还将固始方言中的“一+量量”结构和普通话中的进行对比,发现该结构在普通话中不具备部分量化功能,在固始方言中“一+量量”结构部分量化的实质表现为主观小量化,它的参与对象始终是被量化的整体,只是参与量化的次数不唯一。  相似文献   

4.
“V+你的+N!”句式是一种具有特殊表义功能的肯定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表层义值虽然虚化但实际蕴涵却很丰富。在该句式中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还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5.
词缀“老”在汉语构词中,出现频率很高,构词能力较强。现代汉语词汇中“老”沿着不同的结构方向虚化后,又增添了新的语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词缀“老”的结构、语义色彩的进一步梳理,使词缀“老”的结构脉络和语义色彩更加条理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6.
结构与语义的一致性决定了探索歧义还应从狭义句法入手。"V+了+T+的+N"结构的歧义在于该表述对应着两种句法生成的可能。T可以是其前动词性成分的附加语,也可以是其后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不同语义的生成全在于T在句法推导的初始结构的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7.
学界普遍关注的现代汉语“X的”结构语义构建概念转喻认知识解属于指类思维。该思维主要依赖缺省推理和模糊推理,因此,“X的”结构的语义构建是一个基于指类思维对其蕴含的中心语“Y”相关事物的类别进行的模糊认知识解过程,结果构建的该结构4种主要语义类型及众多次语义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其4种主要语义类型形成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虚化的语义连续统:更具体类→具体类→抽象类→虚化类。指类思维是该结构语义模糊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义角度考察一M+VP结构的语义特征,受[一+M]修饰的VP,其作用在于表达说话人对事物的评价;同时也考察了"一 M+VP"与"VP+一M"结构的不同;最后阐述了受[一+M]修饰的中心语VP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以…为…”和“把…作为/当作…”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以…为”和“把…作为 /当作”二句型的结构、语义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 ,认为二者的区别除书面语、口语使用范围的不同之外 ,更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意义也并非完全等值 :“以…为”主要表示说话者对事实的客观描述 ,“把…作为 /当作”则着重强调句子主体的主观认定 ;在不同情况下 ,二者各有所适 ,不可随意互换  相似文献   

10.
“吃胡”是在某种特殊场合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语,它与“吃+宾语”式结构不同,属于偏正式;其句法语义的生成有其认知理据,与人们思维上的隐喻性、推理性在关,同时也与人们的主观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从《三国志》的语料出发 ,对介词“以”的宾语作语义角色的分类 ,目的在于考察这些不同的语义角色与“以·宾”结构的不同句法类型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由此探求语义关系对句法形式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很+有/象+ X"结构中的"X"具有一定的语义性质,"X"进入此类结构是有条件限制的,具有限制性语义,都可以性状化,具有性状性语义,只是性状化的具体方式不同.同时,"很+有+ X"结构的部分"X"具有量度性语义,"很+象+X"结构的部分"X"具有生命性语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出+N"结构根据动词"出"搭配的名词论元(N)不同,展现出多种语义和事件结构,原因在于名词论元具有不同的物性结构和词汇类型结构,其中包含的语义信息可以作用于动词的事件结构,拉长事件持续时间或引入新的事件阶段,最终改变其体貌性质。生成词库的多层语义结构理论(包括事件结构、物性结构和词汇类型结构等)能够对词汇语义进行深度描写,超越传统词汇语义学理论的解释范围,为一些后者无法驾驭的"出+N"结构体貌转换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很+有+名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认为“很+有+名词”具有和形容词相似的功能,一般表示程度深,具有“量”的主观评价特征,其结构存在的条件以“名词”和“有+名词”的语义特点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林新年 《福建教育》2023,(22):11-13
量词“点儿、些”是单独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还是合并到集合量词,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基于不定量词和集合量词的词义,从量词“点儿、些”在“一+量词+NP”和“一+量词+X”结构中的句法组合能力、语义内容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不定量词与集合量词在语义内容、句法功能和结构赋义的主观性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量词“点儿、些”单独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为宜。  相似文献   

16.
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中的处所名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语义;该结构的形成归因于两类语法转喻操作:“容器代内容”和“处所代受事”;语法转喻操作受到句法语义的限制和语境因素的调控.语法转喻能够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形成作出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7.
“没魂”和“老”都是南通方言中用来表程度的副词。“没魂”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太,特别”,是绝对主观程度副词;“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是绝对客观程度副词。二者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等方面保持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试从二者的相同之处出发,找出彼此的细微差别,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二者的方言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人研究“没”的用法的有很多,但是对于“没…没…”结构却涉及较少,而且对“没A没B”结构的语义特征的研究更属薄弱环节。“没A没B”结构并不一定就表示双重否定,虽然包含了两个表示否定的动词“没”,它所表达的具体语义内涵随着与它相配合的AB两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暗补”和“明补”是近年来出现的的新词语。它们的深层语义角色施事、目的、范围、动作等在表层语义结构中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这些语义角色的具体值会随语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对“暗补”或“明补”进行定义时,对施事、目的、范围、一动作等语义角色不能定义得十分具体,否则就只能是它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的概念义了。  相似文献   

20.
“大X(的)”构式的构式义为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用“大”和“的”凸显“X”的语义特征,表达对某一事件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的主观评价。在构式演变上,“大X(的)”构式来源于“大+身份名词”,随后“大+时间词”的用法出现。“隐喻认知观”是“大”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的动因,也是构式义由“大+身份名词”隐喻到“大+时间词”的动因。语境吸收是促使构式义凝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