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空间性隐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耕 《天中学刊》2001,16(1):90-91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 ,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饰现象。然而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识活动。如“山头”、“山腰”、“山脚”、“树冠”、“树身”、“树脚”等。这是最简单的隐喻。英语中的隐喻多种多样 ,本文依据修辞学及语言学的理论 ,通过对垂直性空间隐喻的实例分析 ,试图对空间性隐喻的特性作一番探讨。什么是空间性隐喻 ?空间性隐喻 ,是与空间方位(上下up—down ,里外in—out ,前后front—bac…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教师”隐喻。文章通过对英汉语言中以教师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目标域的认知分析.探讨“教师”隐喻的文化和心理认知基础,突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对“养+X”型词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养+X”型中的“养”字共有16种意义。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养+X”型中的“养”字概念域与四个概念之间的映射,即与病理域、年龄域、祸害域和情感域之间的映射。  相似文献   

4.
陈艳 《文教资料》2010,(3):16-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隐喻对于研究词义的演变和词语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结合汉语中由“牛”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对有关“牛”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作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它包括常规隐喻和非常规隐喻。法律术语的隐喻现象是一种非常规的创新隐喻,它是以言语双方的认知为基础,把自身的语义投射到另一个语域的某个词语,使两个不同语域之间的语义相互映射和激活。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time”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域映射理论和Turnerr概念整合理论入手,结合英语语料,从实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性隐喻三个方面对“time”这一单词产生的隐喻性词语进行分析,探讨“time”隐喻的建构过程及利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表达技巧,采用非直接的方式将拟表达的内容通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来呈现。认知语言学视域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按照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谐音中拟表达的内容属于一个“域”(domain),谐音中使用的字词属于另一个“域”(another domain),是一种跨域喻指现象,属于隐喻范畴,所以谐音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域映射到另外一个域,即一种语音隐喻。谐音并非汉语的独有现象,世界上许多语言都有谐音现象。不同语言的谐音采取了不同的隐喻路径,从而构建起的文化世界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见,谐音是具有语言性的,甚至可以说,谐音是具有文化性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中,用一种概念域来表达和理解另一种概念域的认知方式称为隐喻:用“战争”这一概念域来理解和表达其他社会生活概念的作法,语言学家称为“战争隐喻”。“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用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借用2007年《中国体育报》中军事词语的用例全面解析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用语中的运用,并进一步分析其修辞效果及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体育新闻报道随着受众的审美需求的提升融入了许多文学性元素,使体育新闻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更兼生动性、娱乐性。文章主要对体育新闻语篇中的隐喻"迹象"进行挖掘,并根据隐喻"来源域"的不同,对隐喻介入部分做归纳,分析各"来源域"词语引用的理据,得以归纳隐喻于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特征,同时通过对各种隐喻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分析,总结出使用隐喻要注意"适度""适当"原则,发挥好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隐喻的本质即是将已知的认知域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以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借助于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隐喻理论,归纳并分析了汉语中"走"字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简要梳理了"走"的语义演变,并总结了新时代下涌现的与"走"有关的新词语。对词语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的解读有助于指导人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11.
隐喻现象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知语言学突破传统的观点,提出隐喻不仅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这就是说,我们首先建立的是概念上将一个范畴隐喻化为另一个范畴,然后才有语言中将一个词语隐喻为另一个词语的现象。本文通过从认知角度对英语中UP和汉语中“上”的语义分析,说明了隐喻在语义拓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英语中词语的隐喻投射,并根据隐喻认知的原域和目标域的理论,详细分析了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英语词语的隐喻投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修辞格的隐喻近二十多年来受到认知语言学派的挑战,让人们对语言有了重新的认识,即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方位隐喻中的“前后”域的隐喻拓展意义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本文将以此分类为依据来探讨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牛和羊”进行图式映射析比,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未知世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16.
李丛立 《教师》2008,(11):35-36
1.隐喻本质上是—种认知现象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种认知活动。在^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文章依据Lakoff与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袁行霈的《论语》为语料,采用描写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书中以“人”为目标域的隐喻特点进行分类,归纳出人是植物,人是动物和人是无生命物体三类隐喻。通过详细解析其中的源域、目标域和概念隐喻映射,挖掘隐喻的内涵和运作机制。从隐喻这一新视角体会孔子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理解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伦理思想、价值观念和教育原则,为传承文化经典,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同时,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适性,对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其他中国经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寇晓汇 《海外英语》2012,(1):243-244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但是从认知的角度说来,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这种模式能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能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对饮食范畴类的隐喻的研究不少。饮食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因此饮食类词语相关的隐喻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隐喻概念的方式之一。该文仅以与"嚼"、"吞"、"消化"四个词相关的例子来探讨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9.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手段,在商店命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型店名进行了归类,并从相似性、认知突显和源域选择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店名隐喻的构建过程,提出店名中的隐喻多属于创造相似性隐喻,具体喻抽象和抽象喻具体的现象同时存在,源域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许洁 《考试周刊》2009,(45):38-39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认为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修辞)现象,而是人类心智发展的结果,即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选取了《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兼对比分析英文译本中的爱情隐喻,揭示了隐喻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