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珍贵的云南白族石刻历史档案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云南白族石刻历史档案种类的构成和内容的价值,分析了其保护现状,并提出了抢救、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云南白族石刻历史档案种类的构成和内容的价值,分析了其保护现状,并提出了抢救、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进行全面梳理,并分为石刻档案汇编与纸质档案汇编两大类进行解说,最后解析苏州历史档案汇编所体现出的四大特色,以期对地方历史档案的编纂工作有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了白族历史档案价值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对其信息资源进行发掘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石刻档案形成时代久远,在我国古代历史档案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以辽宁省的石刻档案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辽宁省石刻档案的种类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朱兰兰 《档案》2014,(3):29-32
墓志作为一种石刻档案,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档案文化遗产。张钫先生一生有着深厚墓志情结,收藏了大量的墓志石刻档案,并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这些宝贵的档案文化遗产得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一、印度历史档案简介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群岛上,首都新德里.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而印度的历史档案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东南亚历史档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频繁的战乱和长期的殖民统治,印度古代档案大都未能保存下来,目前来说,印度的历史档案大部分都是由印章、石刻、壁画等组成,其特点主要是历史档案的保存地点仍然是其形成地点,没有太大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一、印度历史档案简介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群岛上,首都新德里。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而印度的历史档案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东南亚历史档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频繁的战乱和长期的殖民统治,印度古代档案大都未能保存下来,目前来说,印度的历史档案大部分都是由印章、石刻、壁画等组成,其特点主要是历史档案的保存地点仍然是其形成地点,没有太大的变动。关于印度存在的古代纸质档案《六十国档案工作概况》述之颇详,主要保存在印度国家档案馆和一些主要的邦档案馆之中,数量颇丰,我们在此不多作叙述…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9月,白族口述历史档案访谈采集进行中,为深度感受白族文化底蕴,我们来到了大理云龙宝丰古镇。奔流不还的沘江之畔,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白族民居群中,曲径通幽,我们有幸探访了东陆大学创始人——董泽的故居。民国时期的云南在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拥有众多浓墨重彩之笔,地方人才济济,涌现了各方面的杰出人物。尤其是近代教育,虽地处边陲却不输于内地,云南近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与声名赫  相似文献   

10.
彝族石刻历史档案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一种特殊载体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在内涵和外延上,它与彝族古籍文献、文物等,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和交叉,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书史记事。  相似文献   

11.
罗昌繁 《图书馆》2021,(2):108-113
目前的石刻文献研究主要体现在史料的比勘验照、查漏补缺意义上。实际上,石刻具有多维面相,兼有物质载体与文献内容的双重意义,其研究角度亦可多元。已有的石刻研究,主要存在重文字轻图像、重碑志轻题识、重作者轻书者石工拓工、重静态石本轻动态立石与流通、重出土石本轻传世纸本、重汉字轻非汉字、轻石刻主体研究等偏向。有关石刻研究,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与历史文化视角,还可在文本学、物质文化、空间文化、视觉文化、阅读史等视角进行拓新考察。要拓新多元研究视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培养研究人员的石刻主体研究观念,将石刻从作为史料的“身份定位”与传世文献之“附庸”的角色里解放出来,单独予以主体性观照。另外,在当今学科体制下,对石刻进行学科意义层面的提升,有利于石刻文献研究朝多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用户需求探讨了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学界在石刻的研究方面大多局限于具体石刻铭文的考释,导致研究范围的日益狭隘,确定石刻学的研究范围,重新建构石刻学的体系可以为改变这种现状做出理论的指引。《语石》及其批注本、后继之作《梦碧簃石言》等石刻学著作对石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方面作了构建。论文对上述著作的这些方面加以介绍和评述,尝试着为石刻学的深入研究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谈石刻文献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刻文献整理中的题名确定、文字辨识、刻立年代考订、拓本考证等工作,均非常重要。完成这些工作,除要有一定的学识和经验外,还要借助相关的工具书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金石拓片是一种独特的文献形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书法价值。文章揭示了浙江地区金石拓片的区域性、历史真实性和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文献拓片编目和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并从科学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方面指出应对金石拓片加以开发和利用,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汉文历史档案。由于自然、历史、人才、经济、体制和国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汉文历史档案面临着损失、流失和消亡等困境。我们通过启动该地区濒危汉文历史档案的数字化保护工程、整合行政资源、建立多元保护模式、构建完整保护体系、完善流失海外的西北边疆汉文历史档案的征集与追索和共同研究机制等对策,以期保护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濒危汉文历史档案,最终实现中华文化尤其是汉文化在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玉婷 《兰台世界》2020,(2):139-142
由清代提督杨玉科宅邸改建而成的西云书院,清代以来即为滇西著名学堂。该书院初建本是清政府对迤西地区的文教传播手段,后弦歌不辍,培养了不少学者人才;院内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具体涉及到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师生交往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该书院也作为白族文化的缩影和地区人才培养的平台,见证了清代白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藏族石刻档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中央王朝与藏族珍贵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详细记载了中央王朝为治理边疆所实行的各项措施。本文从边疆治理的视域出发,提出开展藏族石刻档案的整理发掘研究工作,有利于为边疆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档案支持;并通过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整理发掘的思路与对策,结论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整理发掘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形式是人类最古老的文献形式之一。古埃及早在第四王朝时(约公元前2613~前2494年)即有方尖碑。公元前18世纪由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也是用楔形文字将282条有关诉讼手续、财产权、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  相似文献   

20.
依据彝族古籍目录整理和发表的时间,彝族古籍目录工作发展可以分为草创期、恢复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彝族古籍目录编撰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学术研究工作,编撰者们通过目录著作的编撰,反映自己的学术理念,体现个人对彝族古籍目录编撰的一些思考,尤其是在目录的收录范围、分类编排和著录方式等方面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若将这些经验提升为彝族古籍目录编撰的基本规范,还需从理论层面进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