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世纪中叶至新中国成立的近100年中,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普遍设置了英语课程,其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强调英语学习与随时随地的英语听说训练相结合,注重英语教学的全英语整体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并与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积极借鉴近代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做法,使用全英文教材、全外教师资,创建全英文语境,通过强化口译和笔译使学生获得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胡磊 《海外英语》2011,(12):80-81
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英语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探讨了传教士英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英语教育史上的历史贡献并客观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从事英语教学的晚清传教士所具备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质,分析了传教士成功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自身拥有的扎实的中、英语言功底和良好的中、西文化素质。进而论证了其对当今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所具有的宝贵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并在此启发下,对当今的高校英语师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容易操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柳青 《考试周刊》2011,(72):20-22
作者应时代要求思考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英语"一条龙"体系。该体系强调了学生在英语学习各个阶段的衔接和要求,并且提出在英语测试方面也可实施"一条龙"的衔接体系。本文还对学生培养和师资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闽都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大规模涌入并开展了出版活动。传教士在福州开展的出版活动,具有非赢利性,前后期差异,世俗性等特点,它促成了中文印刷技术向近代化转型,同时也为福州培养了大批近代出版人才,从而促进了福州出版业的近代化。传教士在福州出版的大量西学图书和近代报刊,促进了"西学东渐";传教士也通过著述对晚清福州的政治、宗教、民俗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考察,开拓了闽都文化"西渐"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6.
晚清传教士使用的英语教学法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从事的英语教学对近代语文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受教于林乐知的钟天纬,借鉴林乐知等传教士的英语教学法——即教授英语先从拼写、读音开始,然后到词组、句型的讲解,再到篇章的教授;注重详细地解释,强调反复地练习,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授原则,成功将此法引入到传统语文教学领域,成为晚清时期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开拓者,从而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语文教学的革新和发展。钟天纬从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对当今的语文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是以高职特定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性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功能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4个专业的2011级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专业知识+英语能力"的职业英语是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在坚持"真实性"原则、"需求分析"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的基础上,提高师资培养力量、采用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符合真实职场工作情境的教材、改革测试手段等,能够帮助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和英语能力,从而加强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培养"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指出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并提出专业英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应该进行有效整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配备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支坚实有力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英语已发展成一门世界性语言,在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综述分析之后,文章从英语学习的动机,策略及中国英语教学的教学本质、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课程体制、师资培训和英语教学法等方面阐述了英语在中国特色教学的效果与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若水 《考试周刊》2011,(30):79-80
"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对大学英语,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强调为幼儿创设全英语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自然习得英语。然而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学仍面临合格英语师资匮乏、幼儿英语语言环境较少等问题,本文通过探究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些策略,以便帮助幼儿更好地习得英语。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定位为学术英语。为整合学术能力和英语教学,应构建"外语应用性+专业学术性"的多维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以适应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齐鲁大学是近代时期外国列强在华设立的文化机构之一,是传教士移植西方教育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在山东境内创建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综合性教会大学。齐鲁大学在学校管理、师资结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借鉴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模式,制定严格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以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传播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顺应了中国近代化运动演化的历史潮流,启迪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许丹丹 《考试周刊》2011,(54):99-101
"名词+名词"结构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搭配,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学习者使用"名词+名词"出现的错误占所有词语搭配错误的11.8%,因而,有必要对中国学习者的"名词+名词"使用情况进行一下全面分析。基于CLEC(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两个本族语语料库LOB和BROWN提供的数据,本研究旨在通过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使用"名词+名词"进行比较,进而为大学英语学习者及教师提供此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西方传教士把办学作为其贯穿始终的传教士方式,而这种传教士方式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梳理了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办学历程,据其发展程度和特点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而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深远影响,首先是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其次加快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地进程,并且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宗教导向.认为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上半叶,基督新教传教士为摆脱其在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的困境,及时调整传教策略。创办教会学校便是其重要方法之一。早期教会学校将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引进中国,开启了中国的学校英语教学。特别是1818年创办的英华书院和1839年创办的马礼逊学校,英语教学已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李晓 《考试周刊》2011,(22):17-18
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采用"2+1"的培养模式,而分级教学是在"2+1"培养模式下,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试论19世纪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报刊业,肇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最先来华办报办刊的外国人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雅片战争之前,少数传教士在南洋及广州等地办了几份中文刊物,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萌芽;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大批传教士涉足报刊业,所办刊物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直接将近代新闻纸这个舶来品移植到中国,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末同文馆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英语人才,是我国学校正规英语教育的开端,它在英语师资方面,如师资选聘、师资管理等方面极富特色。其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英语基础知识扎实;中文有一定的造诣甚至熟习中国文化;拥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历;有很强的敬业精神。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限制,同文馆英语师资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管理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缺乏教育独立;师资来源多为外国传教士,导致“不重德育”的后果;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的封建色彩严重。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同文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