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例:在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午”字。有个孩子说:“‘午’是牛砍去头。”作为记生字的方法.这样说也很不错,但教师却对学生们说:“将牛的头砍去多残忍呀!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小牛口渴了,将头伸进水桶喝水.看不见头了。”有的说:“小牛肚子饿了,将头伸进槽吃草.看不见头了。”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口头作文(口 头说话)的一种课型,是培养学生智力、口语表达和为 学生写作文奠定基础的练习课。而语文教师都知道: 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交际不起来,不肯说、不会说 以及说话不通畅或是千篇一律地照着第一个说,而说 的主体往往变成了教师,很多时候都代学生说了,学 生变成了听客。实际上“口语交际”课变成了一种“哑 巴”课,特别是对农村小学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在“口语交 际”课中说起来,如何让自己的学生肯说、爱说、争说 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试一…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对人的褒奖太吝啬一些了,非要取得辉煌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才有资格得到赞扬。其实普通人在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进步时,更需要褒奖。请看两则教育案例。案例一:雪化了是什么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偶尔听了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课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小手举得高高的,站起来说:“雪化了是水。”,教师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声请坐后,便又环顾四周,显然这个答案不是他期望的。这时教师说“还有谁想回答?”有位学生说:“雪化了是春天。”教师满面笑容地赞赏“你真聪明!”这位学生高昂着头坐下了,先前的同学却无精打采地低下头。  相似文献   

4.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因素的制约所致,因而非常有必要提高教师的水平。“说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说课”活动能促使教师刻苦学习教育理论,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果。这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本文仅就“说课”中“说教材”一项略陈浅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对教材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讲一道应用题:“一种药品第一次降价25%,…  相似文献   

5.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了我校三年级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课,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当老师问及学生的理想时,学生们兴趣盎然,“科学家”“医生”……答案丰富多彩。突然,一位头发稍黄的男孩怯生生地站起来说:“我想当……当奶牛。”“哈哈……”班里顿时哄笑起来。“你还想当大马呢!”一大个  相似文献   

7.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低年级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画一幅画。下课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张白纸,于是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画的是牛吃草。”“那么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牛吃完草走了。”这位学生虽然有恶作剧之嫌,但他的回答却不能不让我们惊叹那异于常人的想像和思维。笑话没有下文,也不知文中的那位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但我想,这位学生如果能得以正确的引导,将来成为一位可造之才也未必没有可能。 传统的教学中,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却往往因为他们的非传统性,被众多老师视为“…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先作一番演示,然后提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一位学生回答“:因为乌鸦头太大。”老师微微一愣,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马上又请另一位同学回答,学生说“:因为瓶口太小。”“对!”老师随即作了肯定。其实,第一位同学的回答虽然离“谱”(教材),但并不算错。对于“乌鸦头伸不进瓶口”这一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回答,既可说“乌鸦头太大”,也可说“瓶口太小”。当老师演示“乌鸦喝水”时,乌鸦(用纸剪成的)处于动态,瓶子处于静态,乌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加上演示用的瓶子的瓶口并不很小,所…  相似文献   

9.
德国一位教师在《时代报》撰文道:“我的课是种服务,学生们可以接受或拒绝,完全出自他们的意愿。”由此可见,教师的服务是给学生搭起一座通向知识彼岸的桥,至于学生们是否愿意过这座桥则听凭自便。把学校的教学定位于服务关系,确实能改变教学面貌。首先,教师有压力感。德国大学一门课可以好几个教师同时开,每学期头两个星期学生不注册,主要是给学生们提供选择教师“服务”的机会,学生们可以在这两周里把每个教师的课都听一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本学期就在他(她)那儿“安家落户”,正式注册了。德国有种说法:学校里最重要的学生是  相似文献   

10.
“回眸”奥运会一名记者问最后一名跑到终点的运动员:“你跑了最后一名,是不是觉得很没劲?”运动员激动地说:“怎么能说没劲呢?你没看到他们7个人被我追得直跑吗?”有个人路过麦田,发现有头没有犄角的牛,便问农民:“这头牛为什么没有犄角?”农民说:“牛没有犄角的原因很多,有的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说作文”课,就是在课上由学生或教师谈如何作文,即围绕某一作文教学目标、某一命题或材料,着重在作文的立意、内容、结构、片断等方面“说”。通过学生“说”,教师“说”,全班交流“说”,不断培养学生作文的思维能力,达到各年级写作要求。 “说作文”课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坚持经常听课,是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例为证:有三个同时走上教育战线的青年教师,两个坚持天天听同头课教师的课,听了一年之久。他们讲课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赞誉他们是“年轻的手执金钥匙的老教师”;而  相似文献   

13.
一次课上教师甲请一位学生朗读《燕子》的第二小节。其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一句话,学生读错了两处。教师甲有些不悦,说:“怎么读的?一句话错了这么多地方!坐下,听别人读。”学生涨红了脸,惶恐不安地坐下。在课前复习的时候,教师乙请了一位学生上黑板默写“千钧一发”这个词语。学生把“钧”写成了“钓”,下面学生立即发出一阵哄笑,教师乙马上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对写字的学生说:“写错了不要紧,可以想一想,改过来嘛。”学生认真地想了想后,轻轻地在黑板上写出了“钧”字。教师乙点点头,说:“对,就是这个字。你…  相似文献   

14.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到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有“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热的是教师,精心准备,满心希望孩子们能和自己“互动”起来:冷的是学生,启而不发,有口不言,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就是“咬定金口不放松”之势。  相似文献   

15.
以火灭火     
听一位自然教师讲《燃烧与灭火》一课,教师提出:“大草原着火怎样扑灭?”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发言非常热烈。而且有的学生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使我感触很深。一名学生首先回答说:“可以用人工降雨扑灭”。教师说:“没有云怎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具体地说,它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说课教师面对评委、同行教师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讨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这一目的的一种教研和师训活动。“说课”与“备课”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各具特色。“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教师。教研员、各级行政干部;备课的对象是学生。但无论是“说课”还是“备课”,教师都必须以纲为本,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状况等进行…  相似文献   

17.
寓言两则     
(一) 因为停电,教师点燃蜡烛,在烛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蜡烛看着教师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神情和他额上的缕缕皱纹,十分敬佩地说:“你跟我一样,烧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是值得自豪的。”教师说了声:“不。”头也没抬,继续批改着学生的作文。蜡烛略加思索,又说:“对了,你不同于我。你还是人梯,甘愿创造条件,让别人攀登上去。”教师说了声:“不!”头也没抬,仍然批改着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叙事拒绝浪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再现昨天看到某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忘了。大意是说,班里有两个学生很少完成作业,又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对付”教师,让教师们很头痛。一天,两个学生又没做作业,课任教师很生气,于是把学生叫到了办公室。两个学生站在办公室里无动于衷。教师心想,这次看你们还能编出什么理由。一个学生说:“找不到作业本了。”另一个学生说:“钢笔忘拿了。”这位教师对他们的谎话,本想和往日一样批评一顿,转念一想:何不给批评“变变”脸呢?或许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张鑫  王向东 《地理教育》2014,(12):45-46
说题”是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活动,形式上源于“说课”,内容上源于“讲题”,既有与“说课”、“讲题”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说题”与“说课”、“讲题”均以教师为主体展开.“说课”与“说题”同为教研活动,但“说课”强调讲授新授课时如何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而“说题”强调习题讲评课时如何以新课标理念和考纲为准绳,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富有启发性的疑难问题,会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注意。例如教学《燕子飞回来了》一课,教师问:“‘她们找到了老家’,这里哪个词用得好?”学生茫然,无言对答。如教师变换发问角度问:“燕子有翅膀,说‘找’到老家好吗?学生中有的说“找”好,有的说“飞”好,各执一端。究竟是哪个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