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唐朝后期,有两个著名的经济改革家,一个是刘晏,一个是杨炎。刘晏理财和杨炎改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改革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和重视。现将他们的生平业绩分述如下。 (一)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河南东明县东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少聪颖,年7岁举神童  相似文献   

2.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德宗利用杨炎与刘晏的矛盾,杀刘晏;二年(781年),又利用卢杞与杨炎的矛盾,杀杨炎。二事,两《唐书》、《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无须多说。今所欲论者,刘晏、杨炎之死在当时史学方面的一些反映。 从沈既济撰《建中实录》说起。 《旧唐书》卷一四九《沈传师传》云:“父既济,博通群籍,史笔尤工,史部侍郎杨炎见而称之。建中初,炎为宰相,荐既济才堪史任,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既而杨炎谴逐,既济坐贬处州司户。”沈既济是杨炎集团中的史学家,他所撰的《建中实  相似文献   

3.
中唐传奇作家沈既济,在政治上属于杨炎集团,与刘晏对立。德宗先除刘晏,后除杨炎,沈既济受杨炎牵连,遭到贬谪。因杨炎之死和自身前途莫测,沈既济大为灰心,撰《枕中记》,感叹富贵如梦,发出“窒吾欲”,以免杀身之祸的议论。本支援引史实,反复论证,指出目前学术界以张说、郭子仪、元载为卢生原型三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刘晏是唐代杰出的经济改革家,他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地推进了他的经济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机构的设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传递、对信息的及时决策等方面。刘晏的信息管理思想既有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又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刘晏的信息管理思想对我们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5.
桑弘羊和刘晏分别是西汉和唐代理财家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财措施尤其是盐法改革措施,既一脉相承,又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时代背景和指导思想均有相似之处的前提下,刘晏对桑弘羊盐法改革具体措施的合理之处进行了选择性借鉴。在发展方面,刘晏针对桑弘羊盐法改制的弊端和新的时代需求,分别从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和发展,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商业"官本位"的格局,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最终把改革引向成功。研究刘晏对桑弘羊盐法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把握中国古代自西汉以降至唐中期盐法政策的变更,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中古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浅议刘晏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晏(公元715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代杰出的理财家。刘晏一生没有著书立说,他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是通过他对唐朝国民经济管理的改革和理财活动表现出来的。刘晏40岁后长期参与掌管封建中央政府的财政,在历代理财家中,他是比较注...  相似文献   

7.
刘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一带)人,是中国历史上为人们所推崇的杰出理财家之一。他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作赋献给唐玄宗,深受赞赏,由此获得了“神童”美名,并授任太子正字(官名。置于秘书省,与校书郎同掌校正书籍事务)。后来历任夏县县令,杭、陇、华三州刺史,河南尹等官职。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任京兆尹、加户部侍郎,兼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次年,兼御史大夫;第三年进户部尚书平章事,仍然负责财政工作。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贬为太子宾客,旋又重任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永泰元年(公元766年)起,刘晏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分管全国财赋。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第五琦被贬,他又与继任户部侍郎韩混分领财赋事务。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韩滉离职,由其一人主持全国的财赋工作。次年德宗即位后,刘晏因遭杨炎诬陷,贬为忠州刺史,不久即赐死。刘晏执掌唐朝中期财经大权前后近二十年,成绩卓著。由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理财工作,无暇著书立说,有关财政、经济问题的言论,留传后世者极少。刘晏的价格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各项财经改革措施中。  相似文献   

8.
论刘晏的经济改革思想唐任伍“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面临极大的经济和财政危机,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①“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②“百姓朝暮不足”,“寒馁不救,岂有生资。”③在这种公私皆困的情况下,刘晏受命理财,进行了一系...  相似文献   

9.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09,(11):10-11
一、刘晏造船 唐代宗时,刘晏(著名财政专家,有大唐财相的美誉)在扬州设立造船场,每造一艘船,就付给船工工钱一千缗(一缗是一贯,即一千文铜钱,等于一两银子。唐代宗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两千元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高的价钱。  相似文献   

10.
刘晏是唐代中叶的一位杰出的财政官。对他的成绩斐然的理财活动,后人常津津乐道。不过,刘晏是个实干家,其言论文字流存下来的甚少。因此,他的经济思想是什么,他的有异于他人的理财特点是什么,后人只能从他的实践活动中去揣摩、研究,也就不免会见仁见智,互有歧异。笔者曾拜读过一些今人评述刘晏理财的论著,觉得在刘晏理财的继承性、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等问题上,仍有探讨的余地。下面试予论述,有不妥之处,期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安史之乱后刘晏为挽救财政危机而推行的改革,不仅反映了其杰出的经济思想,更折射出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已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刘晏在改革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措施及改革所产生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代安史之乱后 ,经济中兴的关键人物刘晏认为 ,经济要发展 ,必须要组织一个强健有力的、懂经济的领导班子 ;要运用经济规律管理市场经济 ,因势利导 ,做好货物的调配和转移工作 ;赈济救灾的思想方法要正确  相似文献   

13.
唐朝后期的理财能臣刘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后期的理财能臣刘晏,受任于安史之乱的然难之际。他面对国家财政几近崩溃的严峻形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改革盐法:裁减盐官,政府原则食盐零售领域。这样,民无厌苦而盐税大增。其次,推行常平法,平衡各地特价:国家对粮食生产、销售进行宏观控制,以丰补歉。这样,“民得安居其业,户口蕃息”。再次,整顿漕运:改善漕运条件,实行分段负责制。这样,大大节省了运费,提高了运力。刘晏理财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理财以爱民为先,注重广植税源;同时他注意有答,“凡主管官员”“必尽一时之选”;而且他勤于政务,讲究办事效率。这些,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晏是一位有头脑的实干家,由他推行的盐政改革,在管理、运输、销售和价格等方面都很有创意,其结果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收入,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由于刘晏改革盐法利用了商人和市场的作用,虽然其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但客观上使得国家不得不维护市场秩序和市场繁荣,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维持并无根本冲突。国家经营和管理盐业,还在客观上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为维持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局面,需要很高的费用,历代的经济改革无不从属于国家财政及政权统治上的需要。中国历代的改革都是发生在政权政治危机来临之际,而在和平时期,多采取无为而治,并不过多地干预民众的生产生活,也不过多地干预经济。  相似文献   

15.
帘子     
《唐国史补》记:唐肃宗时,李廙是尚书左丞,相当于副总理吧,他在京城是很有名的廉洁之官,他的妹妹嫁给了户部侍郎刘晏,相当于民政部长,是很有权势的官。刘晏去李家做客,妻兄设家宴招待他,他看见妻兄家挂的门帘破旧不堪,都快散架了,便悄悄量了尺寸,回家做了一挂粗竹门帘,因为害怕妻兄嫌他奢华浪费,门帘上连滚边和装饰品也没敢上。  相似文献   

16.
刘晏的理财之道主要表现为:“理财以爱民为先”的理财原则;“取人不怨”的理财宗旨;重视经济信息的理财手段;决策科学的理财前提;“任其才而得其人”的理财艺术;追求共赢的理财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14,(2):13-13
吃货“财相”刘晏,把我们带到公元8世纪70年代的长安城。  相似文献   

18.
刘晏的理财之道主要表现为"理财以爱民为先"的理财原则;"取人不怨"的理财宗旨;重视经济信息的理财手段;决策科学的理财前提;"任其才而得其人"的理财艺术;追求共赢的理财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衡量一个企业、一所学校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一个企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积蓄自己的智力资源;一所好学校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技艺高超的教师从伍,建立知识管理的机制,从而构建起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国家来说,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面临风险,如何处理这些风险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金融市场设计得比较合理,就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于我们面临的风险环境不断变化,因此金融体系也需要不断革新,以应对金融风险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