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论对于记者,还是读者,新闻要“新”,这是个共识,“新”,首要的是指新闻要有强烈的时效性,即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最直观反映新闻时效,最能证明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就是时间。可以说,“时间”不仅是构成新闻的要素,更是体现新闻价值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一些新闻中,有的“时间”被人为地置后,成为新闻中可有可无的“尾巴”,有的“时间”则被淹没在一长串的人名、职务、数字等非主要新闻事实中,有的“时间”则只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五种新闻不报道”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是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 作为同一个标准,也是地方政府和党委对自身的约束。不过,这些限制,是否符合新闻规律?而且,是否真的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第一,先来看什么是新闻。国内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有的说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国外有人说“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间距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大众”。可见,新闻这一概念的内在要求就是向广大公众迅速传播事实。而衡量一件事实是否值得报道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历届好新闻评选中,题材内容堪称“最”的新闻报道,有着相当大的竞争力。据《辞海》释:最,含有极、尤、无比、聚合、总计诸意。独一无二,不可比拟,惟此为“最”。“最”字新闻以非同一般的价值,赢得广大读者和新闻评论家们的赞赏。那么,它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抓“最”字新闻的呢? 一是抓时间上的“最近”。《我国选手获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新华社1984、7、29),就是打了个比美联社快20分钟、比路透社快15分钟的“时间差”,抢了个“最  相似文献   

5.
所谓“农家新闻”,就是报道农户家庭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人物或问题的新闻。研究县市报的特色,不可不研究“农家新闻”。地市县报和各级农民报都十分注重采编“农家新闻”。即使是中央、省级党报也不乏“农家新闻”的一席之地。作为最接近农户且真正能“飞八寻常农户家”的县市报,更是把“农家新闻”请为“座上宾”。“农家新闻”的特征毫无疑问,“农家新闻”应当具备新闻的共同属性,讲究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张淑清 《新闻传播》2009,(12):43-43
新闻是靠事实说话,所谓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突出位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新闻,总的来说就是新,因为新闻最基本的要素和要求就是“新”。可在社会生活中又不可能天天有惊天动地的各类大事发生,要使每篇新闻稿件都能出“新”的确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垃圾。”“新闻只有24小时的生命。”——西方新闻界常用这类话语表达他们对新闻时效性的看法。西方记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其新闻价值。新闻报道的见报(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离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其新闻价值越大;反之亦反。西方记者还认为:“对我们西方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报纸、通讯社、时效就是金钱。”在这种新闻价值观和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最近”,“近日”、“不久前”、“前不久”,诸如此类的模糊新闻时间频频出现在各类报纸上,而且有增加蔓延之势。有的新闻工作者还把应用模糊新闻时间当作“经验”传教他人,有的竟将应用模糊新闻时间当作业务“成熟”的体现,津津乐道。 笔者以为,模糊新闻时间的出现不仅有害于新闻单位和作者本人,也会在读者中、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此风当刹不可长,概括有三害: 一害:新闻不“新”。众所周知,新闻贵在新,确切的时间是构成新闻的最基本要素。在不知准确的时间的情况下,有人便“灵机一动”,采用模糊的时间概念来  相似文献   

12.
赵秉新 《记者摇篮》2008,(12):62-63
新闻生产通常要求操作者(包括采、编等多环节相关人员)付出大量艰辛的调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用事实说话,时效性、准确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新闻作品会把“日前”、“最近”、“近日”这类表示时间的模糊词放在稿件的最前面,还有些新闻作品会用“某某”这样的词代替一些必要的新闻要素,  相似文献   

13.
“新闻眼”是新闻界近几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如何解释?笔者的理解是:新闻眼就是新闻的点睛之笔——最有新闻价值、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能抓住读者的地方。笔者在采写稿件过程中,注意把“新闻眼”擦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三点:拂去“眼”前浮云。在采写稿件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片浮云遮望眼”的情况,往往看不到“新闻眼”,摆在案头的一摞摞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向学生们讲了一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课,主要内容如下: “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新闻靠事实影响读者,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可使新闻报道显得生动、深刻。” “用事实说话不等于简单地罗列事实。而应该选取最能反映本质、体现主题,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的事实说话。这就是要用典型的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5.
余莉 《新闻前哨》2008,(10):79-79
消息是新闻写作和新闻传播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新闻啊”——人们常说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  相似文献   

16.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前进,人人都在和时间赛跑。“快”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有质量这个保证,“快”了总比“慢”了好。“快”,是通讯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千金难买一个“快”! “快”是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新闻的“新”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包括所有编辑、记者、通讯员及其新闻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快”的作风和“快”的本领。“新”,就是近,就是事实发生的时间要与传播的时间相距不远。这就向新闻工作者宣  相似文献   

17.
老杨 《军事记者》2009,(3):71-72
采访,顾名思义,包括“采”和“访”两大内容。所谓“采”,就是对新闻稿件所需素材的寻找和采集;所谓“访”,就是对新闻事实的主人公、见证人或知情者的调查和访问。采访是新闻采写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而在采访过程中,最关键和决定稿件成败的工作,莫过于“问”了。善于“问”,就可以获得充分而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为新闻稿件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该怎样介入历史题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新闻学理论通常认为,新闻和历史之间存在着一条相当明显的分界线。无论何种新闻定义,其概念核心总是包容着“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内涵。我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这也是从时间的尺度来理解的“,新近”的时间甚至成了“新闻”自立于“历史”之外最显豁的标志。诚如历史  相似文献   

19.
新闻标题,就是一篇新闻的灵魂。标题的重要功能在于能最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为了突出新闻重点、刺激读者的阅读冲动,英语新闻标题往往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英语新闻学者称之为“标题语言”。本文试从词汇、语法和修辞三个方面诠释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写新闻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对遇到的每一个新闻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新闻也是这样,每一个新闻都有它不同与以往的地方,记者要做的就是写出新闻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