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安慰剂在今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安慰剂就是没有有效药物成分的一种制剂,对于病人和受试者只起一种心理作用。安慰剂有没有作用,作用有多大,能不能对病人使用安慰剂,怎样使用等,便涉及到生命伦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总是在不断地遭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医学上也是如此,安慰剂和顺势疗法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而更为奇怪的是,采用安慰剂效应和顺势疗法的患者,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这就说明这两种效应并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确定性,这一现象更是让医学研究人员一头雾水。安慰剂效应一个老太太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吃上一片安眠药,否则就无法入睡。结果,有一天没药了,家里离城里又太远,深更半夜哪儿还有卖药的。儿子急得没有办法,突然灵机一动说:妈,吃药了。顺势就把一粒黄豆放进了老人的嘴里,老人想也没想,喝口水就咽了下去。结果,不一会儿,老人…  相似文献   

3.
前沿     
《科学与生活》2009,(11):16-19
<正>安慰剂安慰了谁安慰剂是如何安慰人的?此前有一种假说认为,安慰剂产生的效应至少有部分是因为从脑部下降至脊髓的疼痛抑制系统受到了激活。目前,德国的一项研究为此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有13个反常科学现象正困扰全世界科学家。这些现象如果最终得到解释,有可能导致一些理论被改写,或导致一些新理论出现。安慰剂效应如果你一连几天、一天几次进行实验:诱发某人身感疼痛,再用吗啡为他止疼,到最后一天,悄悄用盐水取代吗啡,你会发现,此时盐水也能止痛。这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意大利都灵大学科学家拜尼迪蒂在完成上述实验时,最后一天,又向盐水中增加了一种抑制吗啡效力的药物Naloxone。奇怪的是,盐水减轻疼痛的能力消失了!也就是说,其安慰剂效应不知何故没有了!多年来,医生已知道存在安慰剂…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外科医生只是在你的膝盖上割开表皮做了一次检查,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实质性手术,但是你的膝痛减弱了。你吞下的药丸是"假的",不过是一些淀粉,但是你的偏头痛消失了,就像真的吃了偏头痛药一样。通过注入盐水来减缓你的哮喘,其效果竟如支气管吸入剂一样有效。这些例子都来自临床医学的观察,它们都体现了安慰剂效应——人们吃的是"假药剂",却表现出如同吃了真药剂一样的疗效。以前,学术界多认为安慰剂效应与真药剂的疗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     
美开发出子宫癌疫苗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开发出一种子宫癌疫苗,这种疫苗在试验中的成功率达100%,研究人员希望,该研究成果能为全球众多的子宫癌患者带来福音。这种称为Gardasil的子宫癌疫苗是一种生物工程疫苗,主要可防止引发子宫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HPV18的感染。这是两种最流行的HPV病毒,全球65%的子宫癌都是它们引起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1.2万名16岁至26岁未受HPV感染的女青年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每隔半年分别注射三次疫苗,另一组注射三次没有药效的安慰剂。两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了21个子宫癌病例,全部属于注射安慰剂的一组。试验…  相似文献   

7.
血清阳性率数据显示,全球1/3的人口曾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以评估重组HEV疫苗239。来自江-苏省的16~65岁的健康成人按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0、1、6月经-肌肉注射接种三针HEV239或安慰剂(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底,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布里斯班的VaxGen生物科技公司宣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艾滋病疫苗AIDSVAX的检验结果,AIDSVAX疫苗是首个获准进行大规模人体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但遗憾的是,疫苗没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在接受AIDSVAX疫苗接种的3330人中,5.7%的人在3年内感染了HIV病毒,这一比例与注射安慰剂的人中感染HIV病毒的比例相差无几(注射安慰剂的1679名受试者中,感染HIV的比例为5.8%)。  相似文献   

9.
脱靶效应     
制药业曾宣称癌症靶向治疗将成为治疗领域的下一次浪潮,该疗法攻击通过分子分析识别出的特异蛋白。这种方法在去年十二月遭遇挫折,因为欧洲的制药商阿斯利康(AstraZerleca)报告说他们的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Iressa,又名吉非替尼[gefitinib])虽然能够缩小肿瘤,但是并不比一般安慰剂对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命更有效。根据这项包括1700位病人的研究,阿斯利康撤销了其在欧洲获取许可的申请。  相似文献   

10.
英国科学家对喂养的小白鼠进行实验后发现,小白鼠吃饱后会分泌一种特殊的激素,科学家把它称为“PYY-36”。研究人员提取这种激素并在小白鼠喂食前注射到它们体内,结果发现,这些小白鼠即使面对美食也不会再进食了。科学家们对“PYY-36”激素做进一步的生物实验后,发现它无毒副作用,这便鼓舞起科学家们要在人类身上进行类似实验的勇气。他们在英国选取了12名志愿者,给其中6人注射这种激素,其余6人只注射安慰剂。结果是注射了这种激素的人的饭量比平时饭量减少了1/3,而注射安慰剂的人,饭量照常。  相似文献   

11.
医学心理学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对于战胜困难和疾病是有较大的帮助的。同时,在医学试验中利用安慰剂评定药物的疗效和在某种程度上治疗病人也是有用的。但是,类同于安慰剂的心理宽慰、支持、祝福和祈祷会不会也对病人有帮助呢?比如,对至爱亲朋的祝福和祈祷,希望他们没灾没病或即使有病也希望他们早日康复。而在有宗教传统的国家,祈祷更是常常用于对病人的心理帮助,那么祈祷管用吗?祈祷并不管用凡是宗教盛行的地区相当多的人都相信,为病人祈祷会减轻病人症状并促使他们早日痊愈。但一项大规模研究证明,被祈祷的病…  相似文献   

12.
地奥司明作为增强静脉张力性药物之一,还作为血管保护剂被广泛使用。在药理学基础上,对静脉血管系统的发挥性具有良好的效用,即可降低静脉扩张性,又可使静脉血淤带。在静脉张力性的作用一对于毛细血管脆性作用的改善和安慰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舸 《科学与生活》2009,(10):46-49
疫苗的敌人是病毒,受试者的敌人则是疫苗。扎针与被扎的人,都不清楚会发生什么,甚至连打上的究竟是疫苗还是安慰剂都不知道。于是,这场看不见的较量,对山沟沟里的志愿者们来说,就真成了一场效果难测的冒险了。  相似文献   

14.
Nature     
<正>减少新生儿败血症Nature封面:准备行动。Nature杂志第766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在印度农村地区使用合生素预防婴儿败血症的策略。新生儿败血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婴儿早期败血症导致全球每年有100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科学家在印度奥里萨邦开展了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他们让149个村庄的新生儿口服处方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16):54-57
1.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的药物:美国一组研究人员在对一个艾滋病高风险群体进行研究后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相比,一种名为Truvada的联合抗逆转录药能显著降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研究人员同时表示.这种药物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演员黄海波因嫖娼被抓一事引起娱乐圈的轩然大波,但与以往娱乐圈的负面新闻不同,黄海波此次居然获得了大多数网友与媒体人的宽容与谅解,甚至还有很多人为黄海波点赞,称黄海波是有节操有底线的大明星。在中国传统道德评判模式下,显然黄海波事件中网友的态度有些反常。本文旨在通过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和安慰剂效应浅析这一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光伏扶贫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的1251户有效农户问卷,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光伏扶贫对促进乡村振兴在村级治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以及农户生活等维度的政策效应,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替换变量等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①光伏扶贫能够显著提升村级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但对提升村级治理的政策效应不显著.②从户级农户生活...  相似文献   

18.
医生们有个秘密,面对难以治愈的病人,他们经常用一些根本无效的药丸来让病人服下,并欺骗这些病人说药丸是有效的。有趣的是,许多病人的病症会因此得到舒缓,这就是著名的安慰剂效应,虽然药丸是无效的,但病人吃下药丸后,心中却燃起了治愈疾病的希望,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赤芍颗粒对DC/IL-12/CTL免疫通道中相关免疫因子的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明确赤芍颗粒打破HBV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赤芍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CD80、CD86、HLA-DR、IL-12、CD8+T细胞数及血清HBV-DN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CD80、CD86、HLA-DR、IL-12、CD8+T细胞数及血清HBV-DN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赤芍颗粒能显著改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的免疫指标,抑制HBV-DNA复制,打破CHB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DC/IL-12/CTL免疫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饿肚子对学习有帮助吗?自然界中,动物在对食物的找寻、储藏、保护及适时摄入的过程中需要高水平认知能力,包括胃饥饿素在内的多种激素会对这种认知能力产生影响。此前已有研究证明,胃饥饿素能提高啮齿类动物的智力,尤其在空间学习领域。那么,是否可以认为饿肚子对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帮助呢?德国的一项最新研究予以了否定,即负责产生饥饿感的肽类激素胃饥饿素对提高人类记忆力并没有帮助。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在分别摄入胃饥饿素与安慰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