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在习作中常常出现写完一段后不知怎么写出下一段的问题,有的同学干脆直接把下一个意思生硬地写出来,结果两个自然段之间看上去明显“脱节”。这里结合课文给大家介绍几种自然段的过渡方法。设问法。从一个意思换到另一个意思写,有时可以设问一句自问自答,然后再完成内容上的过渡。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写大风浪中“海底依然很宁静”,下面接着写宁静中的“动静”,于是第三自然段开始出现了一个设问句:“海底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呢?不是的。”一问一答中,就让人明白了下面要写的内容。承上启下法。在两个自然段之间写上一句话,既能承…  相似文献   

2.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教学片段一】师:海面上有时候会怎样?生:海面上有时候波涛澎湃。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怎样?生:(读课文句子)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什么特点?生:宁静的特点。师:很对。(板书:宁静)【教学片段二】师:(课件出示海面静止的画面)浩瀚的大海有时会“发脾气”。大海“发脾气”时,海面上是什么样的情景?生:海面掀起高高的浪,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发出可怕的声音“轰!”生: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大浪有十几层楼那么高。(下面有学生忍不住发出惊叹)师:(课件出示海浪汹涌澎湃的情景)你会用哪个词说这情景?生1:波涛汹涌。生2:波涛澎湃。生3:巨浪滔天。生4:惊涛骇浪。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波涛澎湃)这些词都是讲——生:波浪很大。师:海面上波涛澎湃,这时,深深的海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海底瞧一瞧好吗?(课件创设情境:画面由狂暴的海面逐渐转到黑暗的海底)师:我们现在置身海底了,你有什么发现?生1:海底没有一点波浪。生2:好黑呀,有点儿可怕。生3:静悄悄的。师: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一点波浪都没有,静悄悄的,句中哪个词描写了这种情景。生:(...  相似文献   

3.
案例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A:课文第十自然段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我觉得“站满”一词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你能说说不够准确的理由吗?生A:因为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这里又写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师面向其他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生:我也认为“站满”一词用得不够准确,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写“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天漳河边上不可能站满了老百姓。生:还有,课文第八自然段写到邺“年…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海底世界》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2、3、4、5自然段针  相似文献   

5.
我曾执教过《海底世界》的公开课。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讲海底的声音)时,有两个男生在下面讲起话来,我轻轻地走了过去,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都有些紧张起来。课堂上便出现了下面的一幕:我:“你们俩刚才在说什么?能告诉老师吗?”学生似乎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作声。我:“你们是不是在下面模仿海底动物的声音?”这一段讲了海底的动物能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学生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我:…  相似文献   

6.
海底世界     
正课文: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  相似文献   

7.
一、预习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轻声读课义,要求读准字音.2.默读思考: (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有声音吗?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在一节数学练习课上。出示“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3天生产了这批零件的15,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天完成?”“请大家仔细想想,该怎样解答?我相信每个人起码能想出两种解法。”教室里悄然无声。短暂的沉默后,呼啦啦一排小手高高举起,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1-15)÷(15÷3)1÷(15÷3)-33÷15-3 “肯定还有别的办法。”老师对学生充满信任和鼓励。沉默。唰,教室里又高高举起两只小手。3×(1÷15)-33×[(1-15)÷15] 镜头二:教学《海底世界》一文,在理解“景色奇异”这部分课文时,老师提问:“海底有光吗?海底有声音吗?”…  相似文献   

9.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第一自然段侧重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如何教出新意,让学生学得主动,读得有味呢?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实录。 师指板书(澎湃:却宁静 黑暗:却闪光)过渡: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0.
镜头一:教师出示习题:“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3天生产了这批零件的15,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天完成?”“请大家仔细想想,该怎样解答?”“我相信,每个人起码能想出两种解法!”老师在积极鼓励学生,。短暂的沉默后,呼啦啦一排排小手高高举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1-15)÷(15÷3),1÷(15÷3)-3,3÷15-3。“肯定还有别的解法。”老师对学生充满了信任。沉默。“刷”,教室里又高高举起两只小手。3×(1÷15)-3,3×犤(1-15)÷15犦。镜头二:教学《海底世界》,在理解“景色奇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海底有光吗?海底有声音吗?”“有光有声…  相似文献   

11.
下面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一个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对于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她先让学生自由轻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用最短的句子概括本段的两层意思。学生读后这样概括:“这一段先写海水的色彩异常美丽,后写海面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在此基础上,师生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生:(读文,同桌交流)师:谁愿意跟大家谈一谈?生:我喜欢第2自然段写的这件事。(读第二自然段)我感觉到作者的家长能告诉孩子实情,而不是欺骗他,说明他的父母很尊重孩子。这里的“欺骗”我认为是“哄骗”的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第六册6课《海底世界》在结构上有着鲜明的特色。课文开头,引发下文。课文开头(第一自然段),述写了“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这一开头,一方面,自然引起了下文,提出了要描述的问题——大海深处的情况;另一方面,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课文末尾,总结上文。课文结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联系上文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天鹅的故事。还记得吗?当我们读到课文最后一段时,我们听到了斯杰潘老人深情的话语———(生齐读)“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还记得我们读到这里,产生的一个问题吗?生:为什么斯杰潘老人放下了猎枪,没有射杀那些近在咫尺的天鹅?师:是的。让我们到天鹅的故事里去寻找答案。课文直接描述“天鹅的故事”的是3—7自然段,当你们读到这一部分课文时,最打动你的心灵的是哪些…  相似文献   

15.
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再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千米深。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呢。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  相似文献   

16.
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师:我们预习时提了什么要求 ?(把课文读顺 )读顺了吗 ?请同桌两人把课文轮读一遍,如果没读顺,停下来请同桌指导,好不好 ?  (同桌轮读课文 )  师:如果你认为同桌已经把课文读顺了,请你为他竖起“大拇指” (反馈牌 )。都读顺了吗 ?那我请一位同学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 )  师:看来大家真是读顺了。谁知道“恢复”是什么意思 ?  生:“恢复”是指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师:从“湖面恢复了平静”我们可以推测湖面是怎样变化的 ?  生: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失去了平静,最后又恢复平静…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我们家的猫》(第1自然段教学)教法(一):1.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出示中心句: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提问:“古怪”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相似文献   

18.
【教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圆圆的沙粒》。(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11自然段)师: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同伴们认为可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同伴们认为不可能。从“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一句可以看出来。师: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语气来吗?(生读)师: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出示句式:“变珍珠,哈哈,__。”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27日借班上课北京海淀区图强小学五年级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课题)月———光———曲———(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积极,没有精神)师:听你们读课题,我似乎没有感觉到皎洁的月光笼罩在莱茵河畔。请你们再来读,记住,这回要让月亮的清辉洒满我们的教室,洒遍莱茵河畔,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甜美的、积极的声音中感受到美丽的月光。生:(再次齐读课题)月光曲。(状态明显改变)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  相似文献   

20.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