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的翻译被视为"通俗自然",这不仅得益于其扎实的语言功底,更源于他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个人习语,其用词的考究和恰当可谓一绝。吕译美国女性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作品《伊坦.弗洛美》最为人所称道,文章将对此译本进行分析,解读吕叔湘在其译作中如何实现译者的主体性,分析其译作中的对话、句子结构、文章风格等方面,为读者展示语言大师吕叔湘译文的独特魅力和不可超越的传神意境。  相似文献   

3.
朱亚梅  陈曦 《海外英语》2014,(12):214-215,221
《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部作品。前两篇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里有关婚恋风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风俗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朱亚梅  楚永娟 《海外英语》2014,(16):198-199,201
《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前者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两部作品里有关社交礼仪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美国社会风俗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伊坦·弗洛美》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它描述了新英格兰乡村地区弗洛美一家的爱情悲剧故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可见,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反映了父权制二元性别观及其构建的理想家庭对女性自我的戕害和男性发展的抑制,揭示了美国二十世纪之交的两性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伊坦·弗洛美》是伊迪丝·华顿的一篇突显成长主题的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经历了迷惘、诱惑、反抗、逃离的成长过程,并从中获得了顿悟。本文将探讨该小说是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  相似文献   

7.
《伊坦·弗洛美》中的伊坦和《半生缘》中顾曼桢都遭受了西绪弗斯式的悲剧命运,两位主人公如此相似的命运遭遇来自作者相同的心态和经历,因为华顿夫人和张爱玲二人同样感受了自然主义的影响,同样怀有着边缘心态和末世情结,也同样未曾体验到母爱的温暖。  相似文献   

8.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伊坦·弗洛美》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小说中人物身心的畸形象征着人物的异化;故事发生的地点--麻萨诸塞州象征着束缚、压抑人的清教传统;矿野和森林既象征个人与自由,又象征危险与邪恶;主人公的居所、季节等要素也各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丰富的象征意蕴加强了小说的深刻性和批判意识,也使华顿超越了自己.  相似文献   

9.
加尔文主义和超验主义所宣扬的思想是具有很大差异性、甚至是截然相悖的。美国著名的社会风尚小说家华顿夫人曾经一度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共同影响,二者的冲突和碰撞所产生的效果体现在她两部中篇小说的主人公的塑造之中。《伊坦.弗洛美》中的伊坦和《夏季》中的查莉蒂的性格中都存在的矛盾性和双重性,以及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相似性都是与加尔文主义和超验主义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伊迪斯·华顿以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的小说 《伊坦·弗洛美》 的叙事结构是通过人物与束缚他们的环境之间激烈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在"斯塔克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小城时空体"内部,三个主要人物与他们所处的道路、农舍、门槛等空间的互动推动了小说叙事的发展和叙事结构的建立,进而表达了华顿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经历快速转型的美国社会存在精神成长滞后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所持的自然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翻译领域的研究已逐渐向语言学角度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将文学作品原汁原味的翻译出来,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学作品中创作语言的特征,从而使文学作品译本可以引领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欧·亨利的作品一直以生动的语言、幽默的情节以及新颖的故事吸引了很多读者,但是要将欧·亨利的作品原汁原味的翻译出来是一件很难的事,而《警察与赞美诗》这篇作品的英语翻译技巧,已成为翻译领域在翻译英美学问作品中的分析典范,所针对《警察与赞美诗》翻译技巧开展研究对翻译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翻译家对《警察与赞美诗》的翻译与英语学生的翻译进行比对研究,深入探讨《警察与赞美》这篇翻译作品中所使用的翻译技巧与细节。  相似文献   

12.
<正>标签:坚定的追梦者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樱桃园》成就: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契诃夫常常把身边的人写进小说,曾经因为一篇《跳来跳去的女人》同时得罪了三个人——画家朋友列维坦、女画家库弗申里科娃和初恋情人丽卡·米奇诺娃。·契诃夫是医生,最后却因为肺结核去世,他去世的时候青霉素还没发明出来。契诃夫闻不得烟味,  相似文献   

13.
<正>近四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查,选文取材方面,都是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如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墓志铭);苏轼的《陈公弼传》(2011·传记);苏辙的《伯父墓表》(2012·墓表);鱼豢的《魏略》(2013·传记)。前三年都是宋代的文学大家作品,今年是史学家作品。题型设置方面,考查的题型相对稳定,即实词词义辨析、人物形象判断、要点归纳与概括、句子翻译。常见文  相似文献   

14.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名篇.明·胡应麟云:“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采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少室山房笔丛》)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一直认为这篇是虚构衍化的小说之作.但笔者经过考证,确认此篇作品是唐代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其人物事迹具有生活的真实性.试求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背景搜索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翻译的作品有30余部,主要为法国文学家作品。其中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三届"品读中国"文学翻译奖颁奖典礼日前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伊万·西梅年科凭借翻译作品《孟子》一举夺得"古典文学翻译奖";马丽娅·谢梅纽克因翻译《长恨歌》摘得"现当代文学翻译奖";"诗歌翻译奖"获奖者为娜塔莉娅·奥尔洛娃,其翻译作品为白居易的《百绝句》;此外,"出版社奖"的殊荣落户俄罗斯TEXT(TEKCT)出版社。"品读中国"文学翻译奖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于2015年设立的。2015  相似文献   

17.
支谦的《法序经·序》是中国第一篇探讨翻译的文章,这篇文章关于翻译中文与质、信与美等问题的讨论,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核心。贯穿于整个佛经翻译和中国近代对翻译的探讨,大体上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的。《法序经·序》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的滥觞,奠定了中国翻译思想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汉学家庄延龄在19世纪英文汉学期刊《中国评论》上发表了多篇中国历史典籍翻译,《汉书·匈奴传》是其中之一。庄延龄翻译中国历史典籍是出于个人兴趣和从事相关研究的需要,主要采用忠实直译的翻译策略,也考虑了英汉史书的叙事差异,还运用了大量的注释,方便读者理解接受。但庄延龄的《汉书·匈奴传》英译还存有失误或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钟青芬 《海外英语》2013,(21):210-211
欧·亨利的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幽默的故事情节以及新颖的故事构思,吸引着大量的读者。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警察与赞美诗》,则是其生动语言与幽默故事情节的最佳体现,而针对这篇小说的英语翻译技巧,则一直是翻译领域当中的分析典范。文章将针对翻译家对本篇小说的翻译与英语学生的翻译进行详细的对比,来逐步的深入探讨针对此篇佳作的翻译技巧与细节。  相似文献   

20.
梁怡然 《海外英语》2014,(13):128-130,162
翻译不仅仅是字词语码的直接转换,也是语篇语境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语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该文主要从功能语境层次理论的角度(包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以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中国古代家书《板桥家书》中《淮安舟中寄舍弟墨》这一篇原文及其英译语篇为例,探讨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