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成为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谚语英汉互译的文化策略,应以异化为主,走异化的道路,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或是在同一种文化之间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发展的过程。翻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作为推动中西方文化进步与发展的催化剂,也逐渐显示出其超凡的重要性。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在翻译的研究中,习语也彰显了其特有的魅力,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大量存在。在英语中,习语包括谚语,俚语,固定短语和惯用表达等。本文将从习语的翻译的角度,简析功能对等性理论在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发展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归化和异化是处理翻译中文化问题的方法,也一直是译界近年来争论的焦点.对此,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评论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作用和局限,以此说明异化方法在翻译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专有项和文化交流方面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4.
浅谈翻译中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就必然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同时也是文化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加强文化意识,既要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又要架设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 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 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法两国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两种文化之间的翻译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因为存在着共性。同理,汉法两种语言互译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除了语言水平和理解上的障碍以外,很大部分来自于两国的文化差异。因此汉法两种语言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深层意义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了两种语言,又涉及了这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是源语文化到目的语文化的一种转变。在翻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成为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翻译者对文化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文化内涵的表达效果。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沉淀与结晶。英汉谚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汉谚语互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何为主,何为辅的问题。翻译者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应将异化作为主要翻译策略,它不仅能够传递源语的文化情调,而且能够扩展目的语语言的表达。然而,归化在英汉谚语互译中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各种语言中十分活跃的成分,正确使用谚语可以丰富语言,增强语言的美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构成和构词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和语言美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翻译在实现两种语言的等值转换时,不可能不涉及文化因素.当代翻译理论也日趋凸显出与文化研究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文化研究,揭示出文化对翻译的逐步影响和渗透给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各种语言中十分活跃的成分,正确使用谚语可以丰富语言,增强语言的美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构成和构词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和语言美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涉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历史文化、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语言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激起不同的情感。译者翻译过程中,要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之间,做出动态的顺应和调整,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出发,探讨文化语境顺应在典故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探析了在不同类型典故翻译中所采取的相应的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将源语信息以自然而恰当的意思和匹配的风格用目的语表达出来叫做翻译。翻译不仅是语言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是不同语言之间文化的转换。译者应该在译品中和谐地进行文化交流,避免文化间的转换失误,使作品更加生色。  相似文献   

14.
翻译活动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同时还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项学科。随着译者主体地位的提高,对译者个人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讨论在文学翻译这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中,译者情感介入的作用,并阐述了译者审美情感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本质。  相似文献   

15.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本文从"龙"的翻译开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翻译标准的角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异化翻译是翻译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韩强 《海外英语》2014,(6):127-128,13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有的特征。翻译作为涉及到两种语言转换的活动,为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对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来说,如何处理好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可谓是历来学者们热议的话题。该研究意在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目的和文化差异角度探讨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直译和意译不等同于死译和胡译,两者是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并非彼此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翻译是差异的游戏."直译、意译"是语言层面的比较,"异化、归化"则包含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的比较.以谚语的翻译为例,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相当数量的谚语,但风俗习惯和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语言、文化差异,致使在译文语言中很少可以找到意义完全相同、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谚语.如何处理谚语翻译中源发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及语言差异?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谈英汉谚语的互译.  相似文献   

18.
韦新建 《红领巾》2004,(4):31-34,70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本文从“龙“的翻译开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翻译标准的角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异化翻译是翻译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广告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涉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历史文化、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语言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激起不同的情感。译者翻译过程中,要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之间,做出动态的顺应和调整,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广告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发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文化、翻译三者关系的角度 ,讨论了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问题。认为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数千年积淀的文化产物 ,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翻译英语谚语应该忠实传递它们的文化信息。文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