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迁移。训练实施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二、朗读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4.指名读席慕蓉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事,它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语言,领悟语境。但是有的老师只是把模仿当作朗读指导的唯一途径.把读好重音当作朗读的目标。下面是两位老师指导朗读《2008北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句话“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来”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3.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几种“读”的误区:一是读的次数少、人数少、形式少;二是读与悟没能有机结合;三是贴标签式的指导朗读及对朗读评价的不到位。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读”,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灵活恰当地选择读的方法;2.抓住学生心理特征,适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4.根据教材需要,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育前线教师们的认可。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读得人格;②读得人情;③读得入境。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乐于读书的情趣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从当前的朗读教学看,学生在课堂上书读得少,读得平平淡淡,有的甚至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这就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朗读教学在在的问题,至要表现在:一是以讲代读,以问代读;二是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为读而读,不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忽视…  相似文献   

6.
一、感知语言。通过朗读、默读让学生去体会浓烈的作品情感,获得愉悦的阅读享受。二、理解作品。可分为三个层级:1.对字、词、句、段的理解;2.对文章表现的主题和思想感情的理解;3.对文章结构特色及文章风格的理解。三、学会审美。要读懂作者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审美。可用如下方法去处理:1.朗读。诗歌、散文,利用早读朗读,在读中体会美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2.练习。《海洋与生命》《现代人的智能》等这一类的科技说明文,编出几个问题去促进学生阅读。3.讨论。《谈金钱》《狱中书简》等,让学生谈体会,不拘泥于…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1.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如“注·提”二册《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段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  相似文献   

8.
李桂花 《双语学习》2007,(6M):51-53
朗读是语言学习入门阶段的必要活动。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朗读不仅在入门阶段,而且在整个二语教学过程中,都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朗读的作用在二语学习中表现为:有利于口头的练习和听觉的敏感;通过音义渠道对信息进行检索匹配,进而促进对材料的理解;学习者在朗读时出现的言语偏误,有利于教师对其阅读理解进行评估和诊断;增强学习者对汉语句子意义片段的正确划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目前韩国的听力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听力水平普遍落后于阅读水平,而且常常出现学生看得动而听不懂的情况。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朗读对外国学生听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侯晓峰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130-132,141
朗读教学法蕴含着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对学生认识文章、感悟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奇以陶冶情操,唤起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平。做好朗读指导,要关注文本,注重渗透策略,精心营造情场,并需要迂回拓展,以提升朗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刍议□蔡长梅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要使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上述效用,...  相似文献   

12.
训练型语文教学的操作方法杨小媛一、说的训练说的训练包括课堂发言、课前3—5分钟朗读和讲说、课外演讲辩论会等三种基本形式。这里介绍第二种形式。1.朗读和讲说内容: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诗歌、讲故事;初一第二学期,朗读并介绍一首诗歌,评述一则故事;初二第一学...  相似文献   

13.
牛月君 《学苑教育》2012,(14):95-95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能使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智力;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受到美的教育。朗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朗读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朗读的过程应合理、有层次;朗读指导应科学。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朗读的实效作用:一是真情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二是以朗读的有效设计来增加朗读的趣味性,三是朗读过程应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技巧,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宽容,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很浓的朗读兴趣,很强的朗读能力,很好的朗读习惯,形成终身会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琳 《小读者》2011,(11):21-21
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关键取决于你能否把握住“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要适合学科规律.如用朗读语文的方法朗读物理例题当然学不好物理:二是适合个人需要.你完全采用你同桌的学习方法学习.往往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因为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你。所以,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朗读的实效作用:一是真情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二是以朗读的有效设计来增加朗读的趣味性,三是朗读过程应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指导朗读教学将会大大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树立生成性朗读教学观;其次,要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设计,注意朗读的目标设计、情境设计、方法设计、协作训练设计、评价设计和课外训练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