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一直难以理解.运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去解一个无解的一元一次整式方程,结果得到无数个"增根".再回顾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同时介绍检验的三种方法和简便检验分式方程根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分式方程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解分式方程,对不少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例说一下如何针对分式方程的特点采用特殊的解法解分式方程,以供参考.1 各自通分法  相似文献   

3.
<正>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的性质及运算的基础上,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为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2.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3.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4.会检验整式方程的解是不是原分  相似文献   

4.
<正>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一节,教材关于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别在两个课时呈现,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增根产生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分式方程的检验方法与书写格式不是很清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对检验的必要性以及对教材中检验方式的多样性理解不够清楚所致.关于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笔者进行了思考和教学尝试,在这里与广大同  相似文献   

5.
<正>"解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部分新课程教材对解分式方程的"检验"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本文举例对解分式方程的"检验"方式进行一些探究比较,然后提出我们的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给学生的解题带来了方便,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思考、研究.本文将学生解题过程中所发现的分式方程特殊解法与一般解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以使学生对这种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有更深刻的了解.一、缘起一天,班上两名学生争吵着找我:"老师,你看我们两个人的解题方法哪个是对的?"笔者接过题目,是家庭作业中的一道解分式方程题,仔细查看两位学生的解答过程.第一个学生的解法是按照课本上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提到分式方程,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增根,在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求解的过程中,由于去分母而出现使分母为零的根,即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时必需要检验.检验增根是解分式方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值得我们充分注意.本文通过实例探讨分式方程与增根的有关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正>一说到检验,大家往往会想到解分式方程,因为解分式方程时会产生增根,增根使原方程无意义,故应通过检验把它排除掉.而解一元二次方程有时也要检验的.这里说的检验不是狭义上根据方程的解去检验,而是根据题目中的实际情况去检查、验证,从而将不符合题意的解排除.以下分情况举例说明.一、检验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解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解分式方程的根据是方程的同解原理,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求出解后可能会产生不符合原方程的增根.所以在应用分式方程解决问题时,必须对求得的根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6.3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乘除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进行类比、对照,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难点是理解分式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2.明确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掌握分式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掌握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二)能力方面: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抓住“转化”和“增根”两个问题,通过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读通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二、教学过程:(一)分式方程的意义:(学生答题,教师小结)  相似文献   

1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对比分析的复习课.为了有效地实现复习课的价值,笔者通过一系列的对比问题串和一系列的对比题组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牢固掌握并区分分式化简与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分式方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常常将增根和无解混为一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真正去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关于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大多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解释的:解分式方程时,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变形过程中,方程的两边都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从而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而产生的未知数的值即为分式方程的增根.这样的解释往往使学生陷入概念困境,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知道分式方程是指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其次是使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的根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产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去分母时,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了一个可能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的整式.这样的去分母不能保证新方程与原方程同解.所以检验所得出的结果尤为重要.通常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审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答题.  相似文献   

15.
“解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部分新课程教材对解分式方程的“检验”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本文举例对解分式方程的“检验”方式进行一些探究比较,然后提出我们的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复习目标(1)通过分式化简及解分式方程的训练,熟练掌握分式计算的技巧.(2)通过解分式方程含参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二、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根据章节内容结合自己对章节知识的理解,画出章节思维导图,并标记好  相似文献   

17.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但是由整式方程求得的解必须检验才能确定它是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对于含参数的分式方程,还必须讨论参数的各种可能情形,这正是解分式方程中的难点.下面举例说明含参数分式方程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解分式方程,主要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通常的方法是去分母,换元法,并且要检验.但对一些特殊的分式方程,可根据其特征,采取灵活的方法求解,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8年级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难点,教科书编写、学生认知经验以及教师教学三个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学习困难。化解其学习困难的基本对策是加强所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紧密联系,降低学生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20.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对解分式方程的要求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下面举三个例子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分式方程中的增根与丢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