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辑 《山西档案》2007,(1):56-57
2004年1月19日,外交部档案首次解密,公布1949-1955年形成的档案近万件。首次解密外交档案仅前期准备工作就长达5年。1999年,在时任外交部部长唐家璇建议下,外交部成立“开放档案鉴定小组”,正式启动档案解密工作。当时部里组织了近百名在职和离退休外交官,一页一页翻阅档案原件,在审查单上写上自己的意见———判断密级,同意或者不同意开放,并提出理由。他们制定了“25条标准”,概括而言就是“四不”———凡是影响国家利益,特别是安全利益的档案不开放;凡是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档案不开放;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不开放;凡是影响民族…  相似文献   

2.
国外私人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一个民族记忆的瑰宝,私人档案是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重要私人档案的管理除了在法律上加以控制外,在国家档案机构中对私人档案都有实际的收藏。世界各国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对“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都有不同的界定。一般来说,“公共档案”指国家所有的档案,也称为国有档案。除国有档案以外,非国有组织(如包括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等)或个人也都产生了大量私人档案。由于其工商企业的投资主体或社团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是私自然人或私法人,因而其权益主要归私人所有,而作为其存在伴生物的档案,当然是…  相似文献   

3.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1948年6月9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持下成立了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摆上了议事日程。2004年维也纳国际档案大会为提高公众对档案重要性的意识,决定将此日设立为“国际档案日”。“档案日”、“档案周”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档案宣传方式,中国档案工作者对此较早就有所认识,并一直在积极实践。1979年11月,中国档案部门响应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倡议,举办了庆祝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30周年的“国际档案周”活动。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批准立项的《中国档案事业史》包括有“一库”(知识库)“三史”(《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管理史》、《中国档案学史》).本文对“三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少数民族“三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于《中国档案文化史》的编写,提出了要继承已有的中国档案事业史、考古学、中国图书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贺俊兰 《兰台世界》2005,(10):55-55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史化的过程中得以再丰富、再发展、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即真实性、历史性和权威性,是民族义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茜 《山东档案》2014,(3):10-12
6月9日“国际档案日”期间,山东各级档案部门认真筹划,精心组织,面向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走进档案”主题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扩大了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营造出更加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开放档案馆,拉近档案与群众距离 济南、青岛、淄博、枣庄、潍坊、日照、滨州等地举行了面向社会开放档案馆的“档案馆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档案馆,参观馆舍、展览陈列,体验档案查阅、复制修裱等,通过零距离接触,让群众了解现代档案的管理、保护、开发与利用,亲身感受档案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和纪念“6·9”国际档案日,让公众进一步接近、认识和了解档案及档案工作,四川省档案馆继5月30日成功举办首次“媒体开放日”之后,又于6月8日举办第三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约300名省直部门干部职工、高校师生及市民朋友,走进省档案馆,零距离接触档案,了解档案知识,感受档案文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宣传渭南档案事业新发展,展现渭南档案部门新风貌,发挥档案工作在服务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方面的积极作用,渭南市档案局于2015年6月1日在全省率先开通微信(“渭南市档案局”)、微博(“渭水兰台”)公众平台,开启档案宣传新模式. 渭南市档案局微信、微博公众平台以“守史、资政、服务”为宗旨,设置“档案知识”“档案文化”“档案动态”等主题,通过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进一步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传播档案业务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反映档案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拓展档案社会服务功能,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档案与档案工作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一、我国丰富的馆藏档案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我国档案资源丰富,从古代的甲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卷帙、金册铁券到纸墨文件,以至现代的声像、磁介质档案,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而且荟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相似文献   

10.
数智化是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驱动力量、实施路径与重要内容。融合档案信息化、全球治理与面向未来的视角,结合国家最新政策要求与浙江先行探索,从新形势新挑战、新定位新要求、新领域新探索、新成效新任务、新经验新理论五方面探讨以数智化驱动引领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关键举措。我国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着新兴技术与数据驱动、更不确定与竞争更激烈的全球趋势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以数智化加速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档案工作的功能定位应从作为合规机制的“保护型治理”向作为赋能机制的“机会型治理”升级;档案实践创新应“档案数据化服务”与“数据档案化治理”齐头并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技术运用”“规范建设”向“数字赋能”“系统重塑”迈进;对全球档案治理的贡献应从各地自主创新的“中国探索”向整体性系统化的“中国方案”和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理论”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档案课程是必要且可行的。本文在探讨民族档案文化与档案课程整合的目的、意义、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整合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几点设想:发掘利用民族档案文化资源,构建民族地区档案课程的开发模式,探索民族档案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的策略,加强多元文化整合档案课程的研究,开展民族档案文化与档案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20日至21日,国家档案局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3年全国档案工作,部署2004年全国档案工作,表彰一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  相似文献   

13.
《上海档案工作》2011,(6):32-32
档案知网2011年4月29日发布北京紫光慧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国声的文章指出: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档案内容与形式变革和人们信息需求变化的要求,档案工作者应该提倡一种“泛档案观”(或者说“大档案观”)。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电子档案”在我国档案界甚为流行,已成为档案人士的热门话题,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档案”时代。对此,笔者不揣冒昧,反弹一曲,就教于档案界同仁。一、“电子档案”说法简介何谓“电子档案”?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据笔者所及,关于“电子档案”,除有极少数的“定义”外,多数都是简释性的。兹引数例如下,以供比较。(一)我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1—1999)对“电子档案”定义为:“电子档案(EIectronicArchives)具…  相似文献   

15.
《四川档案》2013,(3):10-11
为迎接和庆祝全世界档案人自己的节日,国家档案局决定从今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号“国际档案日”作为各级档案部门的集中活动日。5月30日至6月9日,四川省档案局(馆)分别举办了省档案馆“媒体开放日”、“公众开放日”活动,并首次举办“全省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论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档案、档案工作,本刊特辟纪念“国际档案日”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民生档案”作为21世纪出现的新概念,是有具体指向的档案专业术语。文章立足于“民生档案”的话语角度,从“民生档案”的语境分析、“民生档案”的话语建构以及“民生档案”的话语演变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剖析,目的是建立对“民生档案”概念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基础,同时也为重新认识“民生档案”与档案“泛化”这一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龙岗 《云南档案》2004,(2):8-10
2月23日至3月1日,3月12日至19日,云南省档案局杨汝鉴局长带领馆室督导处、法规宣教处、征集整理部有关同志,在红河州、玉溪市通海县、西双版纳州、思茅市等市县档案局馆,就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库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杨汝鉴局长充分肯定了各州、市、县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与当地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历史雄辩地证明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驱动轴”。没有体制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知识的创新、乃至军事的创新 ,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化到今天 ,不可能跨入新世纪现代化的时空。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档案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 ,不仅因人类的创新活动丰富了自己 ,还将因人类的创新实践激活自己。“档案”是一位历经数千年的“耄耋老人” ,今天 ,“档案”又将因创新而变为“耄耋的年轻人”。这是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新的变化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因此 ,创…  相似文献   

19.
陕西档案     
《陕西档案》2014,(2):19-21
数字化让民国档案更具生命力 加速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完成民国档案的“数字转型”“数字升级”“数字换代”,实现民国档案事业适应时代的、跨越式的“数字崛起”,才能满足数字信息时代国家与社会对民国档案利用和档案原件安全保管的需求,全力助推档案安全性与利用率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20.
《云南档案》2003,(2):4-4
3月4日下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公卿带领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杨崇龙主任、尧挥彬、高苏平副主任及有关负责同志一行12人,到云南省档案局馆视察工作。梁公卿副主任一行进入省档案馆大楼,就被大厅正面具有浓郁云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档案浮雕所吸引。在云南省档案局杨汝鉴局长的陪同下,梁副主任一行察看了云南省档案馆档案库房和省档案查阅利用接待室,了解云南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参观了“云南世纪风云”展览。在参观云南省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时,梁公卿副主任充分肯定了省档案局、馆把握大局,服务中心的意识与行动,要求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