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发动锦州战役。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其原因是: 首先,东北战场最早呈现出明显的我强敌弱的态势。早在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军队进入东北,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日本投降后又  相似文献   

2.
彭传芹 《历史学习》2001,(11):30-30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抓住时机,决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那么,为什么会首选东北战场呢?  相似文献   

3.
荔北人民解放的胜利序曲─—国民党朝邑地方武装起义纪实贾巨川1948年10月,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战场的军事攻势,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的指挥下,发起荔北战役。战役前夕,西野前委和中共东府工委经过周密部署,于10...  相似文献   

4.
四保临江战役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四保临江战役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和历史地位。认为这集中表现在使我军南满站住了脚跟,于敌后提供了一个巩固侧后基地;将东北蒋军牵制在南满,为我军在北满展开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条件;加速蒋军军事上的被动局面,促使我军转为主动态势;南满军民从中深受教育和锻炼,实现了坚持南满,保卫北满,粉碎敌人,“先南后北”的计划,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进入全面反攻阶段,为夺取东北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民解放军把战略反攻选定中原地区而把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而且高考也经常涉及,所以说也是一个重点问题。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选择题第17题:  相似文献   

6.
(一)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它的胜利具有伟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由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点,决定了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毛主席为我党制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毅然将抗战前“向南发展”战略改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从而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解放东北,最终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从刘少奇同志系统提出和具体组织实施争取东北的战略方针等两个方面,论证了刘少奇同志特殊而卓越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8.
日俄战争是日本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的一场决战。在综合国力不及俄国的情况下。日本依靠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营造出明显的战略优势,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预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日军形成战略夹击的战略布局,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主战场,最后成为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战略基地,为赢得抗战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敌后战场能够开辟、坚持和发展壮大,成功经验有四条。  相似文献   

10.
南满根据地长期处于东北战场对敌作战的最前沿,主要战事分四个阶段:根据地初创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正是在南满战争中敌我军力的此消彼长,最终改变了东北战局,促使战略决战时机的提前到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昭示我们,必须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其欲达成夺权、固权之目的,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立缔造的人民军队,其成长、壮大亦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指挥。当下必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切实保证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将军队置于党的直接领导下,并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贯彻到部队建设的具体实际之中。  相似文献   

12.
对《孙子兵法·行军篇》题解的五种观点进行了探讨和批评,指出"行军"便是"执行军务",具体而言就是"执行指挥职务"。因此,《行军篇》是孙子写给战役或战术指挥员的战地指挥条令,且是国际军事史上最早的战地指挥条令,是实用型军事著作的鼻祖。之后依照条款式应用文写作中"章断条连"的写法,对《行军篇》原文进行现代汉语翻译,从而更为直观地证实了其作为战地指挥条令的判断。按照这种判断对曹操将"取人"注为"厮养足也"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指出"取人"有"正确运用兵力"与"教化、管理好士卒"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3.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主要的缔造者、组织者之一,他领导东北抗联一路军英勇奋战在南满、东满大地上,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有利地配合和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中功勋卓著,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光荣,  相似文献   

14.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制定了"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华东野战军首先破击了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并相机攻占了蒋介石在中原战场上的重要兵站基地——许昌。许昌的解放,不仅使我军得到了有效的物资补给,而且使豫皖苏解放区和豫西解放区连成一片,打乱了敌人在中原地区的全面防御体系,为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东北军是一支以张学良为统帅的地域性军事集团,它的前身是张作霖所领导的奉军。一直以来,东北军都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开始分裂。这种从稳固到分裂的蜕变使人质疑这支军阀集团前期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即东北军表面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内部是不一致的,这既有地域性差异,又有新老和土洋派别之争。同时封建宗法关系作为军事集团的联系纽带,也很难应付大的危机事变,加上日本人对东北军上层的分化拉拢,以及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执行的不抵抗政策导致部队出现的思想混乱,这些都是导致其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瓦窑堡的意外失陷,既非红军“不战而弃”,更非中共为照顾与东北军的统战关系而故意让出。实则是在敌我兵力众寡悬殊的背景下,东北军的突然进兵及中共决策上的轻敌麻痹、疏忽、犹豫等因素所致。此一事件,既暴露了中共在西安事变前后处理重大问题时的某些不成熟之处,也为我们准确理解张学良暨东北军与中共及红军间的特殊关系提供了衡量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甘宁青民族地区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场,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与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正确制定、宣传和执行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民族政策,并针对少数民族群众、俘虏及上层爱国宗教人士等开展了多方面的民族工作,终于赢得了甘宁青各族人民的普遍拥护与支持,打垮了马氏军阀势力,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解放,为顺利进军新疆、解放整个西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创建红军,除了理论上准备外,军事人才的准备尤为重要。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国民军中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运动,在党的周围培养锻炼和吸引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在开展工农运动的过程中,也造就了一些有军事才能的党的干部。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为我党培养了一批能文能武的军政人才。这些人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成为我党创建红军重要的军事人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由于面对敌强我弱、华北空虚的新情况,1935年12月,中共提出“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强调游击战的重要性,不再突出阵地战、运动战。以此为起点,开始军事战略的转移,随后相应地进行了初步的军事部署,即八路军开赴晋北,以此为根据地,向察(哈尔)南、热(河)南、冀(河北)东发展。此后随着战局的变化,又做了一些调整。中共的战略转移和军事部署都是成功的,奠定了华北敌后抗战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企业,它的创办对近代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甲午战争时期,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中国电报局承担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事务,尤其是电报局通过架设随军电报直接参与战斗,为清军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当然,电报局的作用发挥也受到当时时代社会条件的限制,如清廷财力的匮乏,使得战时电报局的建设颇受影响。此外,战事的不利也使电报局遭受人、财、物三方面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