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35-35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论断,使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柱。 一、创新的内涵及类型 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的创新理论。他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概念。按他的理论,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重视对…  相似文献   

4.
一、创造和创新的关系关于“创造”与“创新”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在此,“创造”和“创新”都有一个“创”字,都含有开始的意思。“创造”与“创新”的相同点都是指人所具有的思考能力,并通过反映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产生新的富有成效的结果。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5.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迎来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的新世纪。与之相应,学校的教育也将由传统教育向创造教育转变,进入创造教育的新时代。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他在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又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光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创新同样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能否不断创新是人类在社会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是起重要甚至决定作用的。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张丽 《云南教育》2003,(2):11-13
“创新就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即发明创造;二是“发展性”创新,即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继承性创新;三是“有所新意”的创新,即对已知事物有新的认识,对探索的问题有新的进展,对进行的工作有新的思路,对开展的活动有新的方法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有创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可称为创新(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断,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  “创新”这一名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而今天人们对“创新”的理解则最初是从经济学范畴里探寻的,创新的词源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I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根据韦氏词典所下定义,创新的含义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概念,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后来,人们又把这种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全新的知识经济大门正向我们敞开,面对这一新形势,对创造力的研究和培养便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美国、日本等科技领先的国家对此尤为重视,他们把培养创造力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充分认识到科技要立足世界之林,必须造就众多的创造性人才,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意识”则是人对于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因而要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江泽民在《讲话》中如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都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难以实施的教育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教育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现代创新之父”美籍著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于1912年提出创新论。他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过程”称为创新。他不仅视创造、重新组合、再次发现为创新,而且强调“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他又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也就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然而,课本知识绝大多数是前人的间接经验、旧知识,要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通过学习这些前人的间接经验、旧知识,而要成为走向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人,这似乎是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15.
早在 2 0 0 0年前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指出“天地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这句话显示出创造过程中有无相生的道理 ,可以说 ,创新的本质就是“有无相生”。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提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因此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创新意识显得特别的重要。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工作也责无旁贷。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能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  相似文献   

17.
蔡崇华 《教育艺术》2003,(12):34-3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就是敢于大胆地标新立异,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创新是人的思维的突破、认识的升华、智慧的闪光,它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内驱力,是发展人类文明的活化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我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中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什么叫创新精神?要理解“创新精神”就离不开“创造”。江总书记讲得好: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从词义上讲,“创造”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创造”是指从全社会范围来考察,能导致诞生超越前人的、独特的、新颖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的活动和思维。这种创造只是针对社会上少数人而言的。“广义创造”是从…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向世人明示:一个周家若想不受制于别国,就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何等重要。故此,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作了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智能型、创新型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次序发展。”落实创新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是当前教育潮流。那么,怎样实现新课程下的语文创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