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否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是解一些高中力学竞赛题的关键。 一、知识要点——质点运动的分解与合成 1.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静参照系(惯性参照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参照系(非惯性参照系)相对静参照系(惯性参照系)的运动;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动参照系(非惯性参照系)的运动。 2.运动分解与合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动”与“静”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辨证关系中的一对重要矛盾.整个宇宙空间的所有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着,而静止恰是相对的.在数学问题中当然地存在着这种“动”与“静”的辨证关系.充分利用这种辨证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中,与“动”有关的问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可以充分利用“动”与“静”的这对矛盾着的辨证关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运动是绝对的;同时承认静止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们互相依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解题中,我们既要善于动中觅静,以静制动;也要能够静中思动,以动求静.动静结合智解题.  相似文献   

4.
朱发明 《甘肃教育》2005,(11):57-57
根据磁通量变化原因的不同,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成动生的和感生的两种。E=Blv是在稳恒磁场中运动着的导体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之为动生电动势。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同一现象的描述,因所选用的参照系不同.将得到不同的电磁场叠。对于描述处于磁场中的导体,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这个问题具有相对性,同一感应电动势,在某一参照系内看.是感生的.在另一参照系内看.却成了动生的。当然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经过坐标变换而互相转化并不具备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与静是事物状态的两个方面,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它们互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解题中,既要善于动中觅静,以静制动,也要能够静中思动,以动求静,直至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6.
动与静是相对的,这是物理运动学的相对论,如果在解数学题中也能运用好这一思想,有时候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7.
蒋家明 《中学教研》2005,(11):16-18
立体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元素若处于运动变化状态时,相关元素的定位、定性、定量及其相互间关系常常比较复杂.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考虑,动与静是相对存在的,通过对题目信息的发掘、调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不失为处理立几动态元素的良策.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静止是相对的.反映在数学上就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经常地变换着,而在变中又蕴涵着不变的因素,我们称之为“静”.发现动中的“静”和静中的“动”,并利用这些“动”和“静”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显得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动和静是几何图形表现的两种不同形式,但它们在同一参照系中且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对于一些静止的图形我们可以用变化的观点将对象变换为所需要的图形,以充分显示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位置不定的几何对象我们又可以固定其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些特定位置,或在多个可变元素中局部固定其中某些可变元素,在领悟解题思路后再求得整个问题的结果.因此,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用动的观点来处理静的形态,追寻形成静止状态以前的运动过程,即以动求静;反之,也可以用静的方法来处理几何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运动表现中推出事物将会达到的相…  相似文献   

10.
一、运动与静止通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的,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可以把动的问题转化为静的问题而使求解简化.例1在同一轨道上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车,甲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乙在甲后以速度7)v2(v2>v1)运动.乙在距甲s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问乙的加速度应为多大,才可保证两车不至相撞?解以甲为参照物,则甲静止而乙则做减速运动,其初速度为(v2-v2),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则由题应满足即动与静都是相对的.相对运动的物体中,有时也包含有相对静止的因素.而巧妙地利用这些相对静…  相似文献   

11.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动”中捕“静”,以“静”制“动”,把握运动中某些极端位置或特殊位置,从特殊入手减少解题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世界中,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以来,动态类试题成为中考的热点命题之一.掌握解决动态类试题的思想与方法,有助于同学们正确地分类与讨论,有助于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时静止问题可转换角度,看成动态问题,也会收到奇特的效果,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创造非常完美的构思.一、动中觅静动中觅静,这里的静就是问题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在运动中抓住静的瞬间,将动态问题进行分解.例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本文介绍如何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解决数学问题.一、动中有静,以静探静  相似文献   

14.
占幸儒 《物理教师》2000,(10):15-16
在功和能的学习中,经常遇到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问题,一个力做的功是与参照系的选择有关的,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之和却是与参照系(无论是惯性参照系还非惯性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的.这一重要结论在应用中有时是非常简捷方便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科氏力、科氏加速度的产生过程说明,在引进转动参照系后,科氏惯性力不是产生科氏加速度的原因,并澄清科氏加速度与科氏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区别。 一、科里奥利加速度的产生 我们首先看一下科氏加速度的产生过程 引进空间转参照系 设空间转动参照系O′X′X′Z′的原点与固定参照系OXYZ的原点O重合,设动点M在转动参照系O′X′Y′Z′中运动,则对静系  相似文献   

16.
渠英 《理科考试研究》2005,12(12):21-25
近年来,数学中考题不断创新求精,动态问题明显升温.以动制静,静观其变,已逐步转化为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力求培养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笔者翻阅了2005年五十多套中考试卷,有点动、线动、有平动、滚动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四边形与图形变换结合 在2005年中考试题中,与图形变换相关的试题比前两年有所增加.解这类问题常使用旋转、平移和翻折的方法来变换图形,引起条件的改变,或者把分散的条件集中,以利于解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静中取动”或“动中求静”。  相似文献   

18.
“动”与“静”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辨证关系中的一对重要矛盾。整个宇宙空间的所有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而静止恰是相对的。在数学问题中当然地存在着这种“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充分利用这种辩证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中,与“动”有关的问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可以充分利用“动与“静”的这对矛盾的辩证关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各种自然景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动是绝对的,永恒的,而静则是暂时的,相对的;动与静又是彼此渗透,可以相互转化的,动可以暂时凝结为静,而静中常常蕴蓄着动。因此,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就必须注意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和有机配合。  相似文献   

20.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数学解题中,有时用“动”的观点来处理“静”的问题,即“化静为动”,常常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引例(2011湖北黄岗中考)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上的中点,过D点作DE上DF,交AB于点E,交BC于点F.若AE=4,FC=3,求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