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的真正发展诞生,我认为是马克思用尽毕生心血创作出《共产党宣言》的问世。这部著作首次表达了社会科学主义,对社会科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无情的披露出资本主义的不足,从膨胀发展到灭亡。而共产主义一步步的发展,走向最终的胜利。并且详细表达了无产阶级必然打败资本主义。这部著作说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目标和纲领性文件,其作用是是引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所以说这部宣言在人类的发展与进程中起着关键性决定,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里程碑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石,所以通过深入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中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策略论》中的哲学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秋芳教授所著<英语学习策略论>中的哲学内蕴有三,"第二次飞跃"是这部著作的宗旨;"联系"是贯穿这部著作的主线;"适度"是这部著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欧阳康副教授撰著的《社会认识论导论》,作为优秀博士论文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库》,1990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第一部关于社会认识论的专著,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引起了全国哲学界的重视。通观这部著作,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主要特点:首先,立意新颖。长期以来,研究认识论的论文多如牛毛,其中联系社会现象者也不乏其例,但以人们认识社会的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把社会认识论作为人们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学说进行专题研究,却是罕见的。作者勇于探索,扑向认识论研究的前沿,力图解开“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这个千古之难题,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研究途径,具有填补这方面研究空白的意义,其理论的和实践的价值不可低估。随着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对错综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以《社会认识论导论》为开端的社会认识论研究,必将日益为人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系统批判了杜林各个方面的谬论,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然而恩格斯与杜林在哲学上是怎样进行论战的?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这部巨著,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理解和掌握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要搞清这个问题,一方面必须研究和确定杜林哲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另一方面,还要探讨和领会恩格斯在批判中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又是什么。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杜林哲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恩格斯批判的主要锋芒和理论阐述的重点,从恩格斯批判锋芒之所向和正面论述的基本原理中,又有助于我们认清杜林哲学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完整严密的科学,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过长时间众多学者的研究得以形成和发展,其公开问世备受瞩目,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国家都拥有众多的信仰者、实践者,仍然是当今世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的著作频繁出现在世界顶尖大学的推荐阅读书目中,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去阅读、去了解的经典,需要学者结合时代进行学理探讨,其时代精神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光辉著作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考察帝国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对帝国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深刻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就是说,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寄生、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这一科学的概括和结论,深刻地阐明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性质,揭示了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8.
哥特式的文学作品主要起源于18世纪,从《奥特兰托城堡》这部著作开始延伸,在不断发展中,它逐渐成为一种独特风格。本文主要介绍了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哥特因子,从著作中解析哥特因子,并且对著作的内容和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强调历史性和阶级性,忽视永恒性和继承性,而且多是以《共产党宣言》的某些内容为依据。其实恰恰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教育的永恒性也有充分论述。《宣言》驳斥资产阶级说:“正如消灭阶级的所有制在资产者看来是消灭生产本身一样,消灭阶级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就等于消灭一切教育。”这里十分清楚,阶级的所有制和阶级的教育都是历史的范畴,终究是要消灭的;而生产和教育则是永恒的范畴,它伴随人类社会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0.
Fior di Battaglia,中文译名《战斗之花》,是一部约完成于15世纪初期的武学文献,作者为意大利武师菲奥雷。这部著作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世纪晚期的骑士格斗术,涵盖了徒手格斗以及长剑、战斧、矛、匕首等兵器格斗技,包括马上步下、有甲无甲等各种战斗形式。这部著作透露很多骑士的战斗细节,是研究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武艺绕不开的历史文献。文章依据保罗·盖蒂博物馆收藏的《战斗之花》手稿,并参考科林·哈彻尔的英文译本,对其进行解读分析,中世纪晚期的骑士武艺是一个全面而有层次的体系,为适应不同的战斗环境,骑士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能。若与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比较,也可以发现二者的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纵观马克思的几本重要著作,可以发现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并臻于完善的过程。本文主要以《手稿》《提纲》《形态》三本著作为出发点,梳理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厘清三本著作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从而系统阐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狄慈根是马克思的战友和学生、杰出的哲学家。目前,如何客观地看待狄慈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通过梳理已有成果、解读狄慈根的相关著作,发现狄慈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理论体系中,均较早而独立地提出了许多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相一致的观点。另外,他还积极从事传播、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动。可以说,狄慈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恩格斯将其称之为"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文化做了重要的铺垫。在他的著作《政治学》当中,不仅论述了各个不同种类的政体,并且也指出了何为最优良的政体类型,同时,这部著作也标志着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且对西方政治体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伟大工程、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的内在要求,要坚持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仰关系和信仰特性,又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时代化和大众化发展要求的原则。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本人的生命实践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六个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一是相信世界自足自生,不信鬼神;二是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四是追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六是自觉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5.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写于1987年的小说《荒原蚁丘》被称为"其永恒价值超越乔治.奥威尔的不朽著作《1984》"。对话性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典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两个方面,文章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对话性来解读文本,表明其研究价值:对话是改变被压迫者的生存状况,是构建和平、秩序的和谐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周宝荣《宋代出版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是为数不多的一部专门研究宋代印刷出版的著作。这部著作略人之所详,详人之所略,资料翔实,视角独到,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两宋时期印刷出版事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史料的引用方面出现一些错误。一、在第97-98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进程中,五四进步社团曾起过联共小组的作用.创办社团刊物,或利用已有刊物发表文章,是进步社团宣传社会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手段;创办书社和销售进步书刊,是进步社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有效途径;组织力量收集、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是进步社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要的、甚至是先决的条件;开展社团内的思想交流、辩论甚至论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人转向马克思主义.总之,五四进步社团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共创建进程中写下了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因作品中有浓厚的死亡意识以及伍尔夫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独具特色的关注和剖析而闻名。本文旨在通过《奥兰多》这部著作来解析伍尔夫独特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19.
1907年的《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思想转型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有力地为自己的现象学学说的哲学性质正名,利用超越论还原厘清了纯粹现象学的研究范围,并对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进行了零星的、尝试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把马克思的著作文本放到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看马克思自己是怎样分析他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的,少带一些个人色彩和主观偏见,多一些相互交流和客观分析,才能接近马克思的本真思想,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