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依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衍生出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具有歌文化、服饰文化、祭祀文化、酒文化等文化特征。通过对布依族节日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布依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囊绍”、“囊冒”、对歌、宗教仪式以及日常生活中喜爱唱歌等习俗都是布依族情歌生长的民俗文化土壤.布依族居处的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对布依族情歌的演唱方式、风格及形式特点等产生了深刻影响,特殊的文化生态使汉族地区早已消失的情歌在布依族地区流行,并打上了布依族传统情歌的烙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布依族地区情歌生态正遭受严重冲击.当务之急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力度,帮助青年一代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和道德观,使布依族青年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传统习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呈现形式,而文化则是语言的真实内涵。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视角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对全球背景下维系民族文化多样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彝族有声语言与口传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数字化方法及其基础理论研究具体可以体现在:一是保护,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基于语音生理多模态的彝族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的资源库,这可以更好地保护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使其永远保存并在未来可以完全展示和恢复。二是传承,从文化的角度看,语言是口传文化的载体,有大量以彝语为载体的口传文化,如尔比克智、原声态民歌、史诗等。研究和建立以言语产生生理和声学为基础的数字化语言和口传文化的学习及教学平台,对彝族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三是理论研究,资源库必须尽量保留有声语言及口传文化的生理信息、物理信息和文化信息,以便于更多的当代人和未来学者能对这些文化进行理论研究。四是满足文化产业的需要,资源库必须考虑当代和未来文化产业的需求,为未来文化产业提供所需资源。五是宣传和发扬彝族文化,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只有数字化的电子介质形式的文化遗产才会被广泛传播并得到传承,因此建立彝族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资源库可以促进彝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口传文化,促进与各民族的互信和团结。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欧盟近几年在语言多元化方面的政策措施,指出欧盟的语言多元化政策促进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交流,扩大了就业机会,并增强了欧盟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欧盟的语言多元化政策着重培养多种语言能力,这对欧洲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坚持传统音乐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原则,加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可以采用优化生产、销售、流通的商业化过程,再次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升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基础上,结合其保护与传承意义,探究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以期实现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进行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价值原则、文化重心及注重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注重对文化的甄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抢救与保护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和我国政府颁布了系列文书和政策,这些为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一直以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是在某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下进行的,没有考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存在的根本动力。因此,成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保护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以及以农村和学校为传承源是当前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应采取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世界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典型区域,各少数民族语言受强势语言的影响大,使用范围在缩小,人数在减少,呈现出衰退、濒危、转用、消亡等不同特征。因此,应对云南濒危语言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少数民族旅游景区是跨文化交际和多元文化共存的场域。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景观可真实反映出语言之间的生态关系、语言活力以及该区域的语言生态环境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景观标牌进行语言学分析是近年来研究的新视角。以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其中的语言使用情况、优势语言、凸显性以及语言景观的功能,以期为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景区文化、主流文化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持语言生态平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古文字是布依族古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布依族中流行着几种古文字类型。各种类型的布依族古文字都有自身特点。这些文字类型一般用来作为占卜文字,记录《摩经》,或者记录、创作布依族民间文学等等。布依族古文字本身以及它所承栽的摩经、傩书以及其他文献内容丰富,具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以及传播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布依族古文字的调查研究还很薄弱。因此,下一步应当开展普查、文本征集、相关资料搜集、给古文字标音、释义,编辑出版字典和古文字翻译整理的文本,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小打音乐是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形成与传播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通过访问、收集资料、梳理出论点和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汉族丝竹乐的传播与影响和对小打音乐的源头分析,对小打音乐源流进行推论,初步得出布依族小打音乐的源头极可能是两广粤语区的"广州八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民族定义不是普遍真理,而只是源于西欧历史的特殊理论,它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在我国“民族识别”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我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探索民族的本质——文化。民族是文化关系的“纽结”;民族的本质就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本质,就是民族所以为民族的核心和深层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人们就不能进行交际,社会也就不会发展。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直接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内容,因此语言的交际模式也不是单一、简单的,人们不可能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只用同一种语言交际模式。本文从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的语言变体的某些现象及其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词义具有主观性、模糊性、变异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在现代汉语言生活中,这些特征是交际双方顺利开展交际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但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语境中信息的表达和传递,有时会导致语用中的不虞现象的发生。笔者分别从词义的主观性、模糊性、变异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等方面论证不虞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现代标志设计形态的视觉语言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型世界的各种形态都是由造型的各种语言构成的,设计的视觉语言就是将观念转化成明确而生动的视觉形象。本文引用了心理学和语言学、美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理论,结合现当代标志设计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阐释了现代标志设计语言的概括和准确性,想象与意象性,时代感与民族性三大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迁徙后 ,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往往导致其文化的变迁。住所由游牧向定居过渡 ;饮食在以食肉为主的同时 ,粮食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 ;服饰、发式、语言、丧葬习俗、婚姻习俗、宗教信仰等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也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风格"一词外延较广,而时代、民族和作家个人的风格是其基本类型.风格归根到底就是语言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姓名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血缘关系和区别个人的标志符号。它带有某一民族的印记,与该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是该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往往又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汉英女性姓名的结构及历史渊源的对比分析,女性姓名中所共存的性别歧视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20.
国籍与效忠是个包含着国族神话、血统、共同历史与命运、公民身份、以及政经权利等要素隐喻的丰富规范语言。而这些要素的内涵,必须由市民社会借助公共论辩来产生与确定。国籍以及公民身份的正当性基础——血统、国族共同历史与记忆、选民意识与公民品德,完全失去其在规范上的地位与价值。同样的,效忠这个总结国族主义的规范支点,也瞬间被弃置在政治不正确的光谱里。本文尝试通过比较美加与欧洲国籍规范的方法,探究国籍与效忠规范背后个别组成要素的形成背景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