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好的翻译使读者“对原作无限向往”,坏的翻译则“消灭原作”。汪晴、飞白翻译并撰文评述的《勃朗宁诗选》引起了读者对勃朗宁的极大兴趣。这不仅是因为译者以通畅传神的译笔试图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风格,而且还因为(与一般诗选不同)译者几乎为每一首译诗都撰写了一篇精彩的阐释评论文章,从而在以难解著称的诗人勃朗宁和我国读者之间搭起了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于是我想:不仅是翻译,好的评论也可以使读者对原作无限向往,而坏的评论当然也可以消灭原作。 在我国,许多读者曾为勃朗宁夫人的爱情故…  相似文献   

2.
去年《读书》第一期载罗志野同志《不是拜伦的诗》一文,原文很短,照录如下: “去年一月十三日《光明日报》‘东风’上发表了杨静仁同志写的一首诗‘访罗马利亚诗二首’,其中有两句: ‘严冬已经来临, 春天还会远吗? 拜伦不朽的警句, 对达契亚人的子孙们……’这诗显然不是拜伦的,而是雪莱的,一翻开《西风颂》十四行组诗,最后一首的最后一行:  相似文献   

3.
一桩历时七年的马拉松官司最近一审了断:1999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其中判决翻译《花轿泪》、《巴黎泪》的译者韩沪麟构成侵权,赔偿原告损失(含精神损失)共计9870元。据笔者所知,这是国际上首例状告译者、宣判译者“侵权”的名誉诉讼案。判决书下达后,外国文学翻译界、出版界反应强烈,由此而生发的外国传记文学的翻译与出版问题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投稿     
我的处女作《短歌》,1951年4月28日发表于《浙南日报》,当时我十一岁,上小学五年级。这首小诗的发表,影响了我的一生。在这首小诗背后,有着有趣而感人的故事一””’温州——东海之滨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我的家在市中心。离我家不远处,是《浙南日报》社(今为《温州日报》)。报社门口,有一只大木箱高挂着,上面写着“投稿箱”三个大字。我常常从那里经过。我不知道这“投稿箱”是什么意思。听说只要把稿子投进箱子,如果写得好,报纸就会登出来。我不由得心动了。每当我走过那只投稿箱前,那箱于仿佛在向我招手。正在念小学五年级的…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启蒙学者伏尔泰说:“我读了《一千零一夜》四遍之后,算是尝到故事体文艺的滋味了。”著名作家司汤达希望上帝使他忘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情节,以便再读一遍,重温书中的乐趣。在欧洲名家如乔叟、薄伽丘、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莱辛、拉封丹等人的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一千零一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有首英诗《挽歌》,大意是讲:好心人收留了一条狗,后人畜反目,狗发疯将人咬伤。人们都以为人会死,最终死的却是狗。在毛姆的小说《面纱》里,男主人公瓦尔特临终的唯一遗言就是,"死的却是狗"。我猜这首词源自爱尔兰文学家奥利弗.戈德史密斯,他在许多诗歌中有关两性关系的观点与毛姆不谋而和,或是  相似文献   

7.
眉睫 《全国新书目》2008,(19):62-62
《开卷》是南京凤凰台饭店凤凰读书俱乐部主办、免费赠阅的一份会刊,每月一本,32开,一个印张。如今,《开卷》创办已有8年整,出刊也满百期了。为了庆祝这本小刊的"百岁"之喜,特别精选了以往的精华,由译林出版社结集成《我的开卷》和《凤凰  相似文献   

8.
鲁译刍议     
王得后先生在《〈鲁迅译文全集〉终于出版了》一文中提出两点:一是研究鲁迅的人是非读《鲁迅译文全集》不可的,二是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人也是不可不读《鲁迅译文全集》的。有意思的是,我们是在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项下去研究别位译者,别种译著;只有涉及鲁迅,第一点才可以单独提出。  相似文献   

9.
在《是否还有个度的问题》一文(见《中国翻译》1995年第4期)中,笔者谈到罗新璋先生在《红与黑》翻译中有着明确的风格追求,句子求短、句式求精、用词求工,构成了罗译显著的语言风格标志,而斯丹达尔文笔冷静,语言不多装饰,不追求美丽、雕琢的东西,因此,译者笔下的《红与黑》与作者本我的《红与黑》在风格、神韵上有一定差异。诚然,由于  相似文献   

10.
董秦先生的《“乱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正常现象——也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翻译》(载《新闻记者》2006年第9期),针对拙作《“译文”渐欲迷人眼——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翻译为例》(载《新闻记者》2006年第6期)列举的7例“乱译”,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从各家译文的本质看,意思都是一样的,这就叫“乱表”不“乱里”。那么,在跨文化翻译中,“乱表”不“乱里”的“乱译”站得住脚吗?在拙作里,笔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Press对应的汉语是“印刷,新闻”,有人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翻译为“出版”,这是对Press一词多年的误会,以讹传讹也正是大众传…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词为诗之余。若诗词通论,那么,山水花鸟词当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开卷之作《关睢》。可见我国的山水花鸟诗词源远流长,其数量之浩瀚不言而喻。这对于一部收词不到百首的《山水花鸟词译解》(陕西人民版)而言,甄选之难,恐怕不亚于沙中淘金吧。但曾著过《宋词三百首今译》和《清词三百首今译》的弓保安深知:《宋词和清词是中国词史上并峙的两座高峰,尤其是宋词中群星灿烂,名家辈出。故在《译解》中,他反复比较,精心  相似文献   

12.
流行的观点认为《金瓶梅词话》刊行于万历丁巳年(1617),此说最为重要。同时此说唯一的直接证据就是书前一篇序的落款署"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道中"。这一证据并不可靠。《词话》开卷序跋后列有四首《行香子》词,明龚居中《福寿丹书》卷六《清乐篇·自乐词》也收录了这四首词,二者不但文本文字(包括讹误字)完全一样,连排列顺序也是相同的,本文据此推断是《词话》抄录《福寿丹书》。《福寿丹书》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所以《词话》应该刻印于1624年之后。  相似文献   

13.
越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段情节堪称经典:安迪不顾一切在监狱喇叭里播放了一张唱片,广场上放风的囚徒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当头击中,不知所措地伫立原地。安迪的朋友瑞德是个土鳖,但就连他都感到:"那一瞬间,肖申克监狱里的每个人都仿佛重获自由。"我后来查到了这首歌,出自莫扎特的歌剧作品《费加罗婚礼》第三幕。歌名叫《徜徉在微风中》,是女主角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当年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有个按捺不住的念头:找机会占领一家广播电台,恶狠狠地放一遍这首歌剧咏叹调。  相似文献   

14.
书缘·人缘     
与董宁文初面是在"开有益斋",由蔡玉洗先生介绍。那时《开卷》创刊不久。第一印象,这是位质朴笃诚的青年。陆续读了多期《开卷》,又知道是他执行主编,署名子聪的《开有益斋闲话》是他的大作,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意。甲申春,先后收到宁文馈赠的两本大作。一是《开卷闲话》,一是《人缘与书缘》。两书都出在2003年。一年出书两本,可谓丰收。《开卷闲话》是月刊《开卷》中专栏《开有益斋闲话》精选的结集。读后曾致宁文一函,谈及对此书的感受:读着每篇闲话,似重见旧友,各人的言谈举止如在眼前。尤为宝贵的是这些篇章,无疑是研究当代文学的重要史料。窃以为,文史园地既需要有独创性见解的文章,也同样需要有搜集史料、穿针引线的引人入胜的文章。这一浅见已进入宁  相似文献   

15.
郑克鲁凭借全译本《第二性》获得本届傅雷翻译奖。多年后,被奉为经典的译本仍由老一代译者创造,新生代译者的青黄不接在中国当下学习外语已近狂热的时代,或许值得反思"作为一个女人,那么博学,不简单。"《第二性》的中文译者郑克鲁声音洪亮地评价波伏娃,他更愿意将波伏娃视为女性主义的开端人和奠基者,而非女权主义者。12月14日上午,2012第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郑克鲁凭借翻译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获得了本届非虚构类奖项。他肯定了《第二性》的独特价值,在颁奖典礼上引得全场掌声,"我以前也写过法国文学史,就谈她的小说,我现在要大胆地改掉,  相似文献   

16.
胡适在论及文学翻译时曾经说过:“译者要向原作者负责。作者写的是一篇好散文,译出来也必须是一篇好散文;作者写的是一首好诗,译出来也一定(要)是首好诗。所谓好,就是读者读完以后要愉快。”(转引自刘重德《浑金璞玉集》许渊冲序)胡适在这里为文学翻译提出了一个标准:译得好才是对原作者负责。但怎么叫译得好呢?读者读完之后愉快才叫好。乍一看,胡适这段话也跟他的为人一样随和,宽容。一个“好”字作为对原  相似文献   

17.
变译·变异·和而不同--读黄忠廉《变译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曾出现一个“相对沉寂期”,也曾有学者著文讨论翻译理论研究的前途。当时,我表示了乐观的看法。在《文学翻译学》的“作者自白”里我曾写道:“这是突破前的‘沉寂’。我  相似文献   

18.
《我的开卷》(蔡玉洗、董宁文编,译林出版社2008年7月版)是为了纪念《开卷》创办一百期而创意出版的。说到《开卷》,对民办刊物有所了解,或关注读书类杂志的人,对它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一份由凤凰台饭店主办的民间小杂志,小32开,加上封面总共也才32个页面。刊物虽小,可因为它内容的纯粹,作者队伍的精粹,以及扑面而来的人文性和书卷气,深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最近从友人处提到了一本《千家诗》。这本诗选我儿时只看见过,却没有读过.这次我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发现有署名司马光的一首绝句《客中初夏》,其末句云:“惟有葵花向日倾,”我一下发蒙了.前些日子我还在《闲话》中说宋人不可能看见向日葵。司马光的诗不是要打我的耳光么?急忙找来《四部丛刊》的影印绍兴本《温国文正司马光文集》,一查,没有发现这首诗。我就怀疑它是明  相似文献   

20.
知难而后成     
好几部电影里有这样的话:“他精通英语”,“他精通三门外语”,让人听了忍俊不禁。不妨问问英国人,有几个敢拍着胸脯说他精通英语的。基本掌握母语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外语。翻译是个体劳动,个人学识有限;译一部几十万字的书,不论怎样认真,也会有疏忽,有错漏。我的这种翻译错误难免论是为严肃认真的译者辩解,而非替把文字工作当儿戏的游戏翻译者开脱。10多年前,有个《真理与方法》的中译本,原书495页,译本275页,书中序义称,与其十年磨一剑,倒不如放手先翻译,有胜于无。一位买了此书的教授大喊上当,另一位教授告诉我,没有一句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