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历史上的课程改革,我们发现它们很难达成理想目标,为何课程改革不易完全成功?一、主事者的异动与心厌现象这可分为倡导者和执行者二方面,倡导者的坚持及执行者的配合,是课改能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而倡导者的异动所造成“人去政息”的现实,以及执行者,特别是教师们,因为参与改革的压力太大而造成的“心厌现象”,往往是课改无法落实的主因。1.倡导者的异动如杜威受聘芝加哥大学后,为验证其教育理论,创设实验学校。后来,他因与校长的理念不合而离开。这所学校虽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但已逐渐丧失了杜威所赋予的特色;台湾地区上世纪70年代的…  相似文献   

2.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改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应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权威更应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课改的执行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何顺利地完成课改,并获得最大限度的实惠?我认为,教师在课改中应树立如下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体现学科体系,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其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推动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们大力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他们提出,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七年,专家们倡导的教材观早已深入人心,对“用教材教”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说上一些,然而一些教师对“用教材教”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在理解和实践“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有失偏颇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有人计算,2002年开始的新课程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的第七次课改。就像“狼来了”那个寓言,改革次数太多,人们难免麻木。教育部的一位主要官员说,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材和教师。此言虽不全面,但还接近实际。也就是说,教师是课改的执行者,多好的方案也要通过教师去落实。如此说来,教师的体会和反应是最应该认真倾听的。  相似文献   

5.
容礼 《广东教育》2008,(2):14-15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队伍,教师能否从以往单纯的执行者或教书匠转变成现在的合作者、研究者,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面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程主要执行者的教师,应该从“实”、“活”二个层面提高课程执行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程改革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师的改革热情逐渐高涨,信心逐渐增强,但是,从读者的来稿中,我们也同时看到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课改中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参加课改顾虑重重。有的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认为新课程好像不重视“双基”了,担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进而影响学生的升学;有的教师虽然有参加课改的热情,但是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课改的要求,以上种种现象表明,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素质还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老师是课改的实践者、执行者、主导者.老师在课改中的态度决定了课程改革的速度、质量甚至是成败。没有老师观念的改革,就没有课程的改革;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年前重庆市开始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为兼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兼善教师围绕“新观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新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双新,双发展”课改理念,孜孜不倦的努力践行:教师实践课改,体验课改;学生置身课改,受益课改;家长关注课改,参与课改。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0.
论学生主体参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红 《教育探索》2005,(1):39-41
学生主体参与课改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因此.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课改就成为了这一改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就要把着眼点主要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课改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余清风 《继续教育》2006,20(10):44-45
一、背量与现状 全国约有70%的地区参加了21世纪新课程实验,教师是课改试验的具体执行者,且目前又没有什么模式和方法供参考。为此广大大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试验。然而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主要是在专业院校学习时获得,主要以技术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导致体育教师技术上“一专多能”,而教研科研能力较差。致使课改中大学体育教师大多数不能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使课改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验区学校使用了新教材。处于课改实验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新教材,这事关课改的成败。抱着一颗“崇敬”之心,“以本为本”地去“教教材”,显然是背离了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为高质量实施“双新”课程改革,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在上海召开2022年度研讨会,大会充分讨论了“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特征,提出“双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次“教改”或“课改”,而是“综改”和“深改”,理解“双新”课改要有时代高度、世界视野和综合思维,区域推进要明确定位、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学校实施要着力推进校本化实施与育人方式变革,教师实践要提升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与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课改)经试点实验现已全面铺开,它以历史上鲜有的冲击力震撼着千万教师的心灵。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中小学教师是课程改革工程的主要承担和实践,能否得到他们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事关课改成败。教师们面对“忽如一夜春风来”般的课程改革,其心理准备和行为态度必然各不相同。分析教师在课改中的各种心态,特别是不良心态,并研究矫正对策,很有现实意义。目前存在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师的参与是项目课程改羊得以成功推行的重要保障,但是,当我们反思教师参与课改的状况时,却发出“教师是课程改革最大的阻力”这样的感慨。因此,试探究缘何教师成了课改的阻力,如何将这种阻力转化为课改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实施课改的执行者。转变教师的观念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参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而教师自身也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应该怎样参与?”“不仅参与而且还要有所作为!”这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教师要能积极投入课改中,必须在观念、行为等方面作全方位重大的调整。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正确面对新课改,本刊特邀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徐巧英撰写以“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当老师”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从本期起每期刊发1篇,供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实现课改目标,必须要解决一系列的教学难题,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应先于学生从理念上以及行为上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13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系列研讨“行动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现场会在石景山区召开。石景山区安排了“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促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管理促学校可持续发展”三个分论坛,与来自全市各区县教委以及课改样本校的领导、教师180余人共同分享了课程改革的成果与反思。2001年,石景山区小学全部参与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6年过去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新的课程,广大教师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涌现出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景象。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有的教师却迷失了课改的方向,诸如误解师生“合作”弱化教师“主导”作用,教师“主导”僵化生硬;学生“探究”“参与”形式化、表面化;片面强调张扬学生个性而无味的表扬过多过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