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取近似数的依据依据课本给出的定义: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二、取近似数的思维方法从定义反映出取近似数的两种思维方法:1按精确度数例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要求取近似值。(1)83.496(精确到百分位)(2)0.449(精确到0.1)分析:按精确度取近似值,要求所给数在精确度保留数位的后一位数上实施四舍五入的方法。如(1)83.496,按精确到百分位,可确定83.496的百分位上数字为9,然后在千分位数字6上实施四舍五入,从而确定所取的近似值为8…  相似文献   

2.
一、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们常常用“四舍五入”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所谓“四舍五入”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将一个数字与“5”进行比较,如果这个数字小于5,那么在取近似数时,就将这个数字和它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如果这个数字大于或等于5,那么在取近似数时,就在它的前面的数字上加上1.例1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1)0.5684(精确到千分位);(2)2.9986(精确到0.001);(3)50658(精确到千位);(4)0.23079(保留三个有效数字),(5)7895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解(1)0.5684≈0.568;(2)2.9986≈2.999;(3)50658≈5.07×104;(4)0.2307…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课前准备:剪刀和装有数字的小盒,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小黑板)求近似数。把843000、809502四舍五入到万位。把558015000四舍五入到亿位。 (2)通过提问求出以上各数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去掉某个数的尾数后得到的大约等于某一准确数的数。所以,近似数是相对于准确数而言的。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实践、科学试验及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教材简析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包括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两个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发展。教材先通过“例 1”介绍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三位小数 2 953的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及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再学习例 2、例 3,使新旧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正> 在统编数学教材中,列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是很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根据客观存在的定解条件,正确的确定出应用题的解尤为重要。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弄清所列方程的解、应用题的解、生产上的加工余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应用题的解必是所列方程的解,所列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应用题的解。在应用题有解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生产实际的要求(例如:机械加工上对光洁度、精度的要求等)来确定加工余量。二、弄清四舍五入法、收尾法、去尾法之间的关系. 四舍五入法、收尾法、去尾法,都是在计算上取近似值的方法。但它们也有区别.四舍五入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近似方法,它的误差不超过最末一位  相似文献   

6.
以前教学“取商的近似值”时,学生常常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取积的近似值时要把积求出来,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在取商的近似值时,却只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不一定把商完整地求出来)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同化接纳新知的能力不强。教学中,我们要对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精心铺垫,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原型”,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一个坚定的生长点。首先,安排一组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复习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3.126(保留一位小数) 6.2543(保留两位小数) 3.64251(保留三位小数) 然后,一边出示“6.254■■■■(保留两位小数)”,一边口述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七位小数,它的小数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中,近似数处处可见,大量的数都是通过取近似值得到的.我们在解数学题时,也常常用四舍五入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近似数.因此,只有理解了近似数中“精确度”的含义,才能正确、灵活地按要求取舍近似值.下面举例分析近似值取舍中的“精确度”的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似数的精确度与有效数字是同学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好并掌握这两个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精确度: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二、准确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有三种情况:1.近似数是小数形式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之惑——重"法"而轻"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第13页例7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与教学安排中,我们可以发现"四舍五入"求近似数以一种方法的形式呈现时,其主要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结合具体数,  相似文献   

10.
“四舍五入”法是人们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常用的一种近似取值方法.在物理学科里,对于很多物理计算问题也免不了使用“四舍五入”法来近似处理有关数据.可是,应用物理中的计算问题却不能简单地套用“四舍五入”法,而有时需要“全入”或“全舍”,否则就会步入“误区”,造成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数学第六册第20页例9、“做一做”及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的: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并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教学盘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教学难点:理解求近似数的要求,掌握省略尾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准备训练读出下面各数,说出各数位上的数字是几。28932853286850二、讲授新课1.教学近似数的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0页例9前面的有关内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板书课题:求近似数、“四舍五人”法。2.教学创9理解题意(教师重点解释:例9问题即是求松树、杨树…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2.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分类和归纳的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处理尾数时怎样"四舍"和"五入"。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出示信息: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排在世界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3页第四单元“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近似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少同学对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相关问题感到困惑,下面,分析数例,帮助读者理解.例1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3.6846(精确到百分位); (2)3.71965(保留四个有数字).分析 (1)根据近似数精确度定义可知, 首先找到百分位上数字“8”,然后就出现了两种取近似值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探索、构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在认识、理解和应用近似数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3.在合作交流中,获取学生的感性认识及理性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及意图: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中,近似数处处可见,大量的数都是通过取近似值得到的.我们在解数学题时,也常常用四舍五入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近似数.因此,只有理解了近似数中“精确度”的含义,才能正确、灵活地按要求取舍近似值.下面举例分析近似值取舍中的“精确度”的意义及应用.1 理解“精确度”例1 八一班的一个学生说:“我们班的小明与小亮的身高都是1.5 m”,但小明坚持说他的身高比小亮高8个“厘米”.请问:这种情况可能吗?解析:人的身高一般是一种近似数.要判断这种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上了“求小数的近似值”一节课,课堂教学从省略“36450”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引出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生活中,近似数处处可见,大量的数据都是通过近似计算得到的.我们在做数学计算时,也常常运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符合“精确度”要求的近似数.因此,只有正确理解“精确度”的含义,才能准确、灵活地按照要求取近似值.一、“精确度”的概念问题八(一)班的一个学生说:“我们班的小明与  相似文献   

19.
求近似数的方法,除了"四舍五入"法外,还有"去尾法"和"进一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求出近似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与密度有关的计算题中 ,常常涉及取近似值 ,其中多是用“四舍五入法”。但这往往又是一个陷井 ,如果不加思考 ,不联系实际 ,一味地采用“四舍五入法” ,就会落入“圈套” ,使计算结果脱离实际 ,造成错误。下面是在与密度相关的计算中 ,取近似值出错的例子。1 用“进一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