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今旭 《现代语文》2010,(10):49-50
[学习目标]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此间,苏轼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两首词都被选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中,这两首词都是贬谪词。本节课通过解读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贬谪词,  相似文献   

2.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这首词中苏轼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从中可以看到苏轼面对人生挫折,超然物外又依旧对社会人生充满关爱责任,依然保持志士仁人的人格本色.  相似文献   

3.
苏轼"醉酒"借用了庄子对人生的虚无主义态度,以排遣因仕途不顺而积聚在胸的愤懑;辛弃疾的"醉酒"里分明有无法实现"看试手,补天裂"的苦闷,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两首词艺术追求不同,反映的作品主体的个性特征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有名言曰:"高尚的爱好可以造就天堂,庸俗的爱好只会造成坟墓。"这是何等警策而又催人奋进的教诲啊!综观古今,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名篇佳章,它们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时代爱读书的人的心灵,给予人们以无尽的启迪、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的这首词,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无论什么人读它,都会引起心灵的巨大震动。对于这首词的写作目的,各说不一。有的说这是苏轼写给夫人的,有的说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的。今  相似文献   

5.
万露 《天中学刊》2005,20(1):74-78
苏轼将词的性质由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他把题材的取向从他人回归到自我,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词的创作心理定势,又由于其本身的经历,他把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心灵矛盾冲突纳入词的创作当中,并且成为其着力表现的对象。比之于其前的词作,我们可以发现,东坡词所表现的情感意向是多向的,他的生命存在状态是多元的,他在词里构筑起了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心灵世界。从展示挖掘文人士大夫心灵世界的直面性和深广度来说,苏轼是词史第一人。贬谪黄州是他人生第一次大的挫折,是他整个人生尤其是其词创作的转捩点,也是儒道禅这几种精神力量在他内心纠结得最紧、矛盾冲突最厉害的时期,他的黄州词记录了这段贬黄时期的“不适-求适-适”的心路历程。较之于苏轼其他时期的词作,黄州词所表露出来的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和生命存在状态的多元性更为特出、鲜明和完整。  相似文献   

6.
苏轼被贬谪黄州时穷困潦倒,在买田归来途中遇雨,后来就写了《定风波》这首脍炙人口的词。那时他虽然处境艰难,而词中却始终洋溢着超旷之气和对风雨的不屑,流露出一种坦然自如的浩然之气,没有一丝逆境中人们惯于流露的忧伤和哀怨。这正是苏轼超拔人格力量的显现,是他寻找人生至境的思想体现。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首词:  相似文献   

7.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之作。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胸襟。文章试从"错位"这一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分析,以探究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了解这一词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苏轼心中的几多豪情、几多憧憬、几多旷达、几多无奈与悲凉.一句"人生如梦"给多少失意的人找到了慰藉,也给多少消极的人找到了遁词.除了这些,这首词成为千古绝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还表现了苏轼一种生生不息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苏轼的词作中,无论是他的归隐词、写自然之词还是记梦词,随处可见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对道家思想的继承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当时的审美风尚以及苏轼自身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苏轼在崇"道"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发挥理解,对其辩证地接受,并进行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浣溪沙>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曲,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