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我路经王府井大街北口235号时(原为86号),我总要流连地回头张望,那是我非常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地方。半个多世纪啊!我于1949年2月16日在天津卫投身于新中国书局,旋即于当月28日就被调派到刚刚和平解放不久的历史古城北平,参加新中国书局北平分局的筹备与创业。如今,原址早已是北京外文书店的营业大楼,左侧为钟表城,右侧为中国工商银行和穆斯林大厦。原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办公的菜厂胡同2号四合院已消失得无迹可寻了。这里只剩下短短十来米长的东菜厂胡同。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31日北平也宣告和平解放。此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两支革…  相似文献   

2.
张静庐(1898~1969)是浙江镇海(今宁波)人,早年曾任天津《公民日报》、北平《公民日报》、上海泰东书局和上海《商报》编辑。1925年以后,曾在上海创办光华书局、联合书店、现代书局、上海杂志公司,曾任经理。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上海出版业联营书店总经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计划处副处长、私  相似文献   

3.
一、外文书店的历史沿革外文图书发行工作从一般图书发行工作中分家出来始于建国初期,即1949年10月1日国家出版总署着手组建“国际书店”起,当时主要发行苏联版书。1953年3月建立国际书店总店。接着在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广州、武汉、重庆等地陆续建国际书店分店。1954年4月国际书店总店将国内  相似文献   

4.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年,也是我踏上记者岗位的第一年。50年过去了,1949年依旧深深刻印在我脑际,有多少难忘的人和事在我心底翻滚,使我情不自禁,写下记忆深处那些鲜明的印象和镜头…… 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由彭真任书记的北平市委和由叶剑英任主任的北平市军管会在良乡正式成立。接管北平急需大批干部,我们这批从北平、天津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就成为合适的人选。经市委组织部分配决定,我去人民日报社兼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记者。我和北大的陈迹、陈骥,燕京的陈泓一起,向负责北平新闻工作的范长江同志报到,他对我们这几个“新兵”表示热烈欢迎。 我的记者生涯从此开始了,那时我20岁,是人民日报社最年轻的记者。  相似文献   

5.
1949年初国共和谈已经破裂,渡江战斗尚未打响之际,我伯父胡愈之已经在设想新中国建立后出版事业怎样开创的问题。3月17日在北平,他对周扬同志谈了他个人对今后新中国出版事业开创的设想,周扬同志当即把他的设想汇报到了中共中央。他的设想一共五条,抄录如下: “(一)书报贩卖事业即书店、书刊出版社及印刷业,这三者应实行分工,总原则应以国营事业处领导地位,民营出版业及印刷业应在党领导之下。” “(二)三联应改为国营最大书店,控制全国文化商业,在城市、乡村普遍建立分店、分销处,在学校工厂设立书报合作社,但自己不出版任何书刊,政府控制了全国发行事业则进步书刊可大量行销而反动书刊不待命令禁止,自可限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6.
解放初期在经营上遇到的困难 1949年5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之后,日夜盼望解放的上海市民一片欢腾,热烈欢呼上海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不久,新中国成立。当时作为旧中国出版基地的上海,有十来家大书店,开明书店也算得其中一家。它虽不及“商务”和“中华”规模大,实力雄厚,但也称得上是几强之一。  相似文献   

7.
这里的首次,是指新中国诞生以后的第一次。1949年10月3日,第一届“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出版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领导全国出版工作的行政机关———出版总署尚未成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开会通知,由中宣部出版委员会(简称出版委员会)承担会务工作,由新华书店总编辑胡愈之主持会议。此前9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新华社北平18日电:新华书店为加强编辑工作,聘请胡愈之任总编辑,叶绍钧任副总编辑。”(笔者注:绍钧是名,字圣陶)。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宣部为了统一领导平津及华北地区党的出版工作,在1949年2月23日成立了出版…  相似文献   

8.
陈翰伯     
我祖籍江苏苏州,于1914年3月出生于天津。在天津上完小学、中学。在高中二年级“九一八”事变以后,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参加了一些天津党的外围工作。1932年我到北平,在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冬,在党的领导下,我和几个同学共同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1936年2月,我在燕大入党,后在党内任北平学联党团书记之职。1936年夏毕业后到上海,在全国学联参加过短期筹备工作。1936年11月到  相似文献   

9.
刘冰 1932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童年、小学、中学在上海度过,1949年5月,18岁的刘冰随母亲赴台湾,与1947年就被上海世界书局总管理处委派到台湾开设世界书局台湾分局的父亲团圆。初到台湾,18岁的刘冰供职于世界书局,从此开始了半个世纪的出版印刷生涯。1972年刘冰到美国洛杉矶发展,1978年9月在洛杉矶和鹿苑商场开设长青文化公司(EVERGREEN publishing&sta-tionery),担任董事长。目前,公司下设长青联营书店、长青新闻、长青论坛、长青艺文沙龙、长青出版共五个子公司。到1999年,长青书局已经在美国西部各地发展到了10家连锁店,其中面积为6000多平方英尺(约合600多平方米)的总店成为全美最大的中文书店。刘冰先生担任的职务还有:美国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顾问、洛杉矶摄影学会荣誉会长、美国刘海粟艺术基金会会长、美国洛杉矶上海人联谊会会长等。著有《中国装订简史》、《我的出版印刷半世纪》。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上海书店为纪念鲁迅诞辰百年,特地影印了曾经鲁迅选定、写序并设计封面的《夏娃日记》,原书系湖风书局于1931年10月出版。三十年代初创立的湖风书局虽是小书店,寿命也不久,但由于它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紧密相联,影响很大。阳翰笙同志称它:“是‘左联’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唯一的、自己的出版机构”。鲁迅先生当年委托李兰同志翻译《夏娃日记》,译者与湖风书局有过直接接触,因此,为探索湖风书局的历史情况。我走访了李兰同志。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爆发跳票危机迄今,台湾新学友书局持续调整书店经营的步调,经过摸索和思考,确定转型为亲子书店,发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初,我从香港乘轮船经天津来到刚解放不久的北平。当时,北平城里到处喜气洋洋。从我住处的楼窗外,传来阵阵秧歌锣鼓声。这是人民在迎接新的生活。那时候,我认识了人民日报年轻的记者柏生同志。她热情、诚恳、有朝气,我很高兴接受她的采访。记得在这年的5月6日,我在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作了《青年与科学》的报告,柏生同志前来听讲,后来,在我参加筹备召开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  相似文献   

13.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呼号XNCR1947年3月2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迁址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1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毛泽东主席当天晚上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全国人民从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主席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实况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  相似文献   

14.
《经济日报》十二年,使詹国枢对什么都喜欢“经济”一番。最近他在中国新闻学院作报告时,开头就对台下的学子说:“我投入两个小时讲课,效益如何,心里可没底啊!”他那带着老家四川西昌腔的一个“包袱”,一下子逗乐了听讲的新闻学子。 詹国枢是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他出生在1949年10月1日前夕,所以他常常开玩笑说“我是从旧社会里走过来的啊!”是的,他经历了新中国所经历的一场场风风雨雨。他经历过文革,当过红卫兵,串联到过北京,他计算起他这些“无形资  相似文献   

15.
王仿子     
王仿子,生于1916年,原名王健行,上海青浦人。年轻时在米行当学徒。受巴金、茅盾、鲁迅著作的影响,1936年到苏州读书,积极参加当时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等活动。“芦沟桥事变”前,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长沙世界语协会,衡阳、桂林、上海、香港生活书店和桂林《救亡日报》工作。1940年2月在生活书店衡阳分店工作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经生活书店总管理处派人营救出狱。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后,参加东江抗日人民游击队,在军需部、第五大队参谋部和《挺进报》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6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工作,任印制科科长兼宣传科科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是盗版书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华通书局《中国新书月报》记者于1931年接到北新书局北平分局史佐才的来信,其中就曾专门谈到北平城的图书盗版情况。当时,凡是稍有价值的图书一到北平,盗版者便立即翻印出盗版本,混入图书市场以牟取暴利。这其中也包括国民  相似文献   

17.
“万朵彩色的礼花从四面八方腾向天安门广场的高空,首都沉浸在狂欢里了……” —1949年10月2目的《人民日报》这样描绘新中国的第一个夜晚。 实际上那不是礼花,是信号弹。是240多名信号兵为新中国编织的五彩绚丽的花环。 当年受命执行施放“礼花”任务的原华北军区作战科科长张桂文同志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施放“礼花”使用的是苏制信号弹。信号弹有红、黄、绿、白、紫等颜色,用俄文印在木箱上。当时军区司令部没有俄文翻译,只有军务处一名科长懂俄文,由他负责按颜色分类,搭配分发给信号兵。  相似文献   

18.
龙泉 《出版史料》2009,(3):99-101
九十八岁老翁王福时,恐怕是中图(前国际书店)公司年龄最高的老员工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王福时举家几经周折从美国回到北京,参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初在新闻总署对外发行处工作,1955年这个部门的工作和人员一起并入国际书店,他也随之过来,先后任出口部和进口部副主任,我和他一起共事两年多,得到他不少教益。  相似文献   

19.
图片报道     
任意 《出版史料》2006,(3):F0003-F0003
1949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的“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1949)”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出版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1949年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它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在开幕词中说得明白:“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会议制定的人民政协共同纲领,“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会议选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建立了代表四亿七千五百万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9月21日到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