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先生与太太     
中国人的称谓恐怕是世界上最复杂而有趣的了,这不仅因为中国的古人与今人在称谓上有许多不同的习惯,而且同一时代的人也有从多种角度得名的缘由。于是中国人除最通行的姓名和人们习惯上喜用的尊、贵、贤、哲、公、老、先生、足下、阁下等敬称和微、贱、卑、敝、庸、愚、学生、在下、不才等谦称之外,还有称表字、别号、室名、郡望、排行等的习惯,官僚又有称官职、谥号的讲究,帝王  相似文献   

2.
一、字座落──坐俯耳说──附在那里?──哪伏下身子──俯正置收麦季节──值二、词(1)全面真实地报道那里的抗日真况。(4页)──①全面真实地报道那里的抗日情况。②全面报道那里的抗日实况。真情实况,实况直播,均可。“真况”这个词是生造的。(2)且将柔婉付飞鸿,都与戎马人。(2页)戎马:军马。比喻从军,作战。戎马一生,戎马生涯。可改为尽予戍边人。(3)不才在鄙书中对君侯推崇备至。(25页)敝,用于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国、敝省、敝校。书不~定是自己写的。该说础著、拙作。(4)表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那种朴…  相似文献   

3.
尊稿—对别人所写稿件的敬称.拙稿—对自己所写稿件的谦称.惠稿或赐稿—编辑对作者来稿的敬称。腹稿—在大脑中进行构思,尚未动笔写作的草稿或刀稿—初次写出尚未改定的稿件.脱稿一兢离初稿,.经修改抄正的稿件。 特稿—为宣传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而特约作者写的稿件. 专稿—专门供某一报刊采用的稿件. 手稿—由作者亲笔写的稿件。 旧稿—很久就巳写好的稿件. 残稿-残缺不全的稿件; 遗稿—某作者去世后留下的尚未发表的稿件.一42一稿件名称种种@邱计宽~~  相似文献   

4.
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的称号有天子、皇帝、君王之别。由于帝王乃“至尊之称”,因此古代对其称谓,也就特别慎重、讲究,并出现了许多代称。这些代称,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谦称,也就是帝王的自称;一类是尊称,即臣民百姓对帝王的称谓。一、谦称: (一) 予一人。《礼记·玉藻》曰:“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予一人”,即天子的谦称,意思是说我在天下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与众人没什么甚异。表示一种谦退。(二) 予小子。《礼记·曲礼下》曰:“天子未除丧,  相似文献   

5.
开始练写文字称“试笔”。文章开头称“起笔”。不假思索、随意写出称“信笔”。文章改动处称“改笔”。受人嘱托写出的文字称“嘱笔”。亲手作的文章或亲手写的字、画的画,强调是真迹,称“手笔”。高才作家的作品赞称“大手笔”。著名人士的作品赞称“名笔”。绝妙文章称“生花之笔”。写得极佳如有神助的作品赞称“神笔”。作品达到常人意想不到的境界,赞称“仙笔”。书写非常流利称“走笔”。故意离题而不直写其事的手法称“曲笔”。在名人专家面前写文字或绘画谦称“弄笔”。比喻自己或别人不高明的写作能力称“秃笔”。谦称自己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开始练写文字称“试笔”。文章开头称“起笔”。不假思索、随意写出称“信笔”。文章改动处称“改笔”。受人嘱托写出的文字称“嘱笔”。亲手作的文章或亲手写的字、画的画,强调是真迹,称“手笔”。高才作家的作品称赞“大手笔”。著名人士的作品赞称“名笔”。绝妙文章称“生花之笔”。写得极佳如有神助的作品赞称“神笔”。作品达到常人意想不到的境界,赞称“仙笔”。书写非常流利称“走笔”。故意离题而不直写其事的手法称“曲笔”。在名人专家面前写文字或绘画谦称“弄笔”。比喻自己或别人不高明的写作能力称“秃笔”。谦称自己的文字…  相似文献   

7.
滥用新名词,杜撰怪名词,会令人啼笑皆非的。有一次,某记者托我带一信给朋友,在信封末尾写有“本托”两字。朋友收信后对我说,来信人非我本家,他把“本托”的意义错成本人所托,这就用错了。这使我想起某些报章杂志的文章里时时出现的一些古名词,用错的俯拾皆是。如: “内子”,这是向别人讲自己妻子的谦称,而有人把它当作是“家内的儿子”了。“乔迁”,是局限于对别人搬入新居的客套  相似文献   

8.
滥用新名词,杜撰怪名词,会令人啼笑皆非的。有一次,某记者托我带一信给朋友,在信封末尾写有“本托”两字。朋友收信后对我说,来信人非我本家,他把“本托”的意义错成本人所托,这就用错了。这使我想起某些报章杂志的文章里时时出现的一些古名词,用错的俯拾皆是。如:“内子”,这是向别人讲自己妻子的谦称,而有人把它当作是“家内的儿子”了。“乔迁”,是局限于对别人搬入新居的客套话。可是一位朋友被提拔当领导了,有人写他是“乔迁之喜”。  相似文献   

9.
1.忌讳称丈夫或妻子为“爱人”。因“爱人”在英语中是指“情人”,俗称“相好的”。所以,香港人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和别人相识人,总是说:“他是我的先生”或“她是我的太太”;称别人的丈夫或妻子时,也是“您的先生”,“您的太太”。  相似文献   

10.
66犬
  “犬”,象形字。甲骨文是狗的线描。金文、篆文。古时“犬”大“狗”小,现“犬”与“狗”没有区分了。
  古时,用“犬”组成的词大都为卑称。“犬马”是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如“愿效犬马之劳”。“犬马之齿”是指自己的年龄。“犬子”是对自己的儿子的爱称。  相似文献   

11.
名、字、号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 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 (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 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 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 “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 宽阔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 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古 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  相似文献   

12.
“无冕之王”一般是人民群众对新闻记者的一种尊称,是社会对新闻职业的一种赞誉。对此荣誉,记者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自冠其名,然而对一种概念,每人可以有各自的理解。笔者认为,在纯新闻写作思维的境界内,记者可以谦称“无冕之王”、堪称“无冕之王”、敢称“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13.
谦辞问与答     
《新闻导刊》2008,(3):51
一、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你知道。荆"指的是什么吗?答:"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  相似文献   

14.
称人用“个”,也可用“位”;“位”是敬称,不能用“位”来称自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生活中偶可遇到用“位”称自己的现象。例如在饭馆里或公共电汽车上,售货员或售票员问:“几位?”顾客或乘客顺口回答:“两位!”这“两位”中包括自己,能这样说吗?总是有点儿不妥当吧。如果说这大概是由于接着  相似文献   

15.
行藏天下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晋朝,一个叫鲁褒的人写了篇文章叫《钱神论》。在这篇不到三百字的小短文里,鲁褒把钱的作用渲染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他说,有了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还说钱可使鬼,这也就是今天我  相似文献   

16.
昔日有形容北京地域文化现象的俗谚:"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南城茶叶,北城水."所谓"东富西贵",大体是东城西城多富贵人家之意.最早记载"东富西贵"的文献是清末学者震钧著<天咫偶闻>,"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所谓"南贱北贫",大体是指南城和北城的居民中贫贱之家较多.这是旧北京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嬷嬷"是古代戏曲小说常见的称谓,通常用于指称年长妇女.该词<辞源>失收,而<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二书在义项排列、书证的使用上均有不当.本文考证了"嬷嬷"称谓从元代以来数百年间所经历的由泛称到尊称,直至贱称的演变,并讨论了该称谓从获得亲嫡尊贵义到使用范围下移、亲嫡含义淡化,直至用于称妓院老鸨,称女仆等低贱称谓在文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零”不惑     
编辑学报1993年第1期第2页登有《“零”之惑》一文,我对该字写法有疑问。其实“○”也是汉字。 “零”字产生的很早,最初指“零星小雨”,与数目字没有什么关系。最早表示余数和空位用“单”和“有”,如“一百单八将”、“孔子五十有一”。到了近代逐渐用“零”字来表示余数,如“女蜗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二一块”。至于用“零”表示空位,如“一八八零年”,则更为晚起。用“零”表示空位是语言发展的结果,也与时代的需要有关,在古代语言表达中涉及空位的时候很少。  相似文献   

19.
赘语     
古今中外的小说,千姿百态,流派仿星。但势如百舸争流的小说流派。归根结蒂只是两派:反映派和表现派——持文学是社会生活反映论并以之创作出来的作品,称反映派;持文学是作家心态自我表现论并以之创作出来的作品,称表现派。我看吴若增的小说,似属后者。当然,作家是不愿别人称他是什么派的,吴若增也未必会同意我的看法,但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他走着自己的路。文学贵在创新,作家应当在众人挤着的踏遍了足迹的小路上,踩出自己的清晰的脚印儿。赘语@林辰  相似文献   

20.
鼓动·煽动·怂恿“鼓动”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如“进行宣传鼓动”“鼓动各界群众积极支持希望工程”“鼓动全民都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煽动”是指鼓动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多指做坏事。如“煽动群众闹事”“煽动暴乱”。‘名恿”也是表示鼓动别人做不好的事情的意思。“鼓动”是中计词.价一般县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要分清这两个词的差别,就要弄清鼓动人做的事情究竟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还是不好不坏的事情,否则就容易用混。如‘激动下岗人员对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