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北大经济学教授厉以宁,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很多人说,我是来学知识的,他说不对;也有人说是来学方法的,他也说不对。没有学生能答对,他就说:你是来开阔视野的。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世界有多大,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让他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走过了一条  相似文献   

2.
<正>北大经济学教授厉以宁,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很多人说,我是来学知识的,他说不对;也有人说是来学方法的,他也说不对。没有学生能答对,他就说:你是来开阔视野的。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世界有多大,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让他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走过了  相似文献   

3.
<正>北大经济学教授厉以宁,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很多人说,我是来学知识的,他说不对;也有人说是来学方法的,他也说不对。没有学生能答对,他就说:你是来开阔视野的。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  相似文献   

4.
你来学什么     
北大经济学教授厉以宁,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很多人说,我是来学知识的,他说不对;也有人说是来学方法的,他也说不对:没有学生能答对,他就说:你是来开阔视野的,  相似文献   

5.
<正>刘欢和黄渤有一个共同点,两位学的专业都不是自己现在从事的职业,但两位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很高的成就。当我讲历史的时候,有人就会问:"你不是搞音乐的吗?术业有专攻,你搞音乐的讲什么历史?"我就跟他说:"对不起,说我搞音乐也不对,我在清华大学读的是无线电专业,我是学雷  相似文献   

6.
为一点儿小事,我和丈夫吵了一架,我们陷入了"冷战"。儿子看出不对劲儿来了,趁他爸不在时悄悄问我:"你还生我爸的气吗?"我不好意思承认,说:"没有啊!"他说:"那你为什么老也不理人家啊?"我就跟他说:"他吵架时一点也不让着我,还推了我的肩膀一下!"儿子说:"你不是也没有让他吗?你也推人家了!再说,什么事也不能没完没了吧,人家主动跟你说话时,你干嘛还不理人家,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几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也就不好意思再不理丈夫了。  相似文献   

7.
学生强以前不是我班级的学生。开学一个多月后,一天他拿着一张领导签的字条来到办公室,对我说:"教务处主任要我到您的班级来上课!"我问:"你怎么上学中途转到我们班级来了?""我之前学的是文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对文科越来越不感兴趣,所以转到理科来了!"他笑着对我说。"你对理科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男生拿起砖头欲砸另一个同学,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听侯处理。等他回到办公室时,那位男生早已等在那里。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班级学习《狐狸和乌鸦》,分析完课文后,老师说:"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看谁说的与别人不一样!"学生们纷纷发言。其中一位学生说:"你想得到一样东西,如果直接向人家要,人家可能不给,你得想办法和他兜圈子,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老师说:"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真聪明!"我认为这位教师只是鼓励学生任意体验而忽视了教材的价值取向。《狐狸和乌鸦》是一则寓言,对这则寓言的传统解读是"爱听奉  相似文献   

10.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给多音字"难"组词,有一个学生说:"排忧解难(nàn)。"他刚说完,立即就有学生反驳:"不对,应该读‘排忧解难(nán)。’"到底该读难(nàn)还是难(nán)呢?为此,学生们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我也一下子蒙住了,只好让学生回去查字典。  相似文献   

11.
李锋  赵瑜 《天津教育》2002,(7):68-69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妈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妈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在了地上."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可是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等,教师听了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几个学生向我汇报:“老师,今天小冰带来一只皮夹,本来里面有110元钱,他用掉了5元买吃的,现在还有105元,他还说要在放学时请客呢!”我一下愣住了,凭直觉,我就觉得这钱来路不对!小冰是一个外地打工者的孩子,妈妈离家出走了,父亲一人在工地,他就像一只可怜的小鸟寄住在姑妈家里,条件挺艰难的,有谁会给他钱呢?我把小冰找来了,他倒也爽快:“老师……我,我的钱是爸爸给的!我去他工地了……”“是吗?你爸可真大方!他给你这么多钱干什么呢?告诉我电话号码,让我来打个电话问问吧!”我不紧不慢地说。“我,我忘记号码了!”小冰一脸的着急。“哦,不急,号…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做广播体操时很不认真,本想找他谈话,批评教育一番,但转念一想,批评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让他当一回"师傅"呢?课后我把找他来,对他说:"老师发现广播操的每一个动作要领你都会,只是没有认真做,是吗?"他说:"是。"于是我又对他说:"老师也想学做操,苦于  相似文献   

14.
一根毛线     
一天吃晚饭时,儿子突然想起一个话题,说:"妈妈,老师让每一个小朋友明天都拿一根毛线。我不要红色的。"我以为小家伙想耍花样——我喜欢给家人织衣服,而儿子又特剐喜欢玩毛线,他把毛线缠绕得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就不给他玩了。我说:"是不是你自己想要玩毛线了,其实老师没说,对不对?"  相似文献   

15.
<正>教授在课堂上问我们:"知道中西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吗?"他开始给我们讲一部电影,革命教育片《大浪淘沙》里面有一个情节:旧社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街上走着,看见一个乞丐非常可怜,学生立即给了钱。老师见状,说,我的哥哥病了,现在也急需钱。学生愣了一下,立马给老师钱。老师又说,我的姐姐也病了……如此几个来回,学生知道不对了。于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只关注一个个独立个体,是拯救不完的。你要从上层建筑入手,改变了社会也就拯救了民众。"学生遂幡然醒悟。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男生拿起砖头欲砸另一个同学,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听候处理。等他回到办公室时,那位男生早已等在那里。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这位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他十分内疚地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  相似文献   

17.
●你独自在家时,有人来敲门,你从门上的窥视镜中看到一个陌生人。不要为任何陌生人开门。哪怕他说有什么紧急情况,或者说他是警察,或者说是你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等等。但也不要门铃响了而不理会,因为小偷有时会按门铃试探是否有人在家。你可以隔着门告诉陌生人,你妈妈在睡觉,而你打不开门,让他过  相似文献   

18.
窗户和镜子     
一位很富有的年轻人去见拉比,向他询问以后日子应该怎样过。拉比把他领到窗户前,然后问他:"透过玻璃你可以看到什么?"年轻人说:"我可以看到人们来来往往,看到一个盲人在大街上乞讨别人施舍。"然后,拉比给他拿来一面大镜子,对他说:"看看这面镜子,然后告诉我你看到的东西。"年轻人说:"我可以看到我自己。"拉比说:"而你看不到别人。请注意,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年前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立即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学生,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立即制止他,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接着,他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校长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后,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