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陈慧 《兰台世界》2005,(12):4-6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的进程日益加快,21世纪数字和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最优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电子文件的最优化管理提供用户服务满意的集成理论指导,是能够满足当前形成者、利用者、保管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等多方需求.  相似文献   

2.
陶岚 《湖南档案》2010,(2):33-35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已成为现代高校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个工作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办公工具,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为了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办公的需要,必须规范高校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以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确保电子文档的安全和信息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已成为现代高校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个工作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办公工具,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为了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办公的需要,必须规范高校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以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确保电子文档的安全和信息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电子信息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渐趋完善。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一、电子文件的概念及其特点所谓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它主要  相似文献   

5.
<正>电子文件的管理是信息时代的全新课题,需要来自理论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持续不断的科学探索。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目前电子文件的种类是按三种不同形式划分的:电子文件的信息存在形式、功能及生成方式来划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是电子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割裂的运动过程;电子文件在每阶段因其特定的功能和价值形态百而具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对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全程的管理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迅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电子文件以其海量存储、快速传输、资源共享等独特优势备受青睐,档案部门管理电子文件成为必然。正确认识电子文件的特点和性能,采取各种措施对电子文件实施有效管理,成为档案工作者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贮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它是信息时代衍生出来的一种文件形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文件呈几何速度增长,它向长期以来以纸质文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档案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提出了全面挑战.要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的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大量的电子文件伴之而生,基于电子文件的特性,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可信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是电子文件管理活动的瓶颈问题之一,《数字档案馆可信数字资源长久保存需求规范》的研制目的是确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需要满足的各类需求,以保证在系统环境频繁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充分的可信度。文章分析了研制《规范》的必要性,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归纳了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政策策略、管理策略和技术策略,最后提出应从组织因素、管理因素、数字对象管理、技术与安全四大方面进行《规范》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0.
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递的数字代码序列。在信息时代全面到来的今天,档案部门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关于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在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8,(Z2):130-131
<正>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电子文件即包含了与纸质档案对应的文本、图形图像类电子文件,又包含了与声、像档案对应的声音、视频类电子文件,还有传统档案未包含的软件程序及衍生电子文件。在收集与管理过程中应符合电子文件的不同特点。目前,各单位在进行电子文件收集、归档、管理等工作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规程和软件系统,存在着电子文件收集不系统、不完整的现象,制约了数字档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的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大量的电子文件伴之而生,基于电子文件的特性,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网络上传输的文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普及,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已逐步取代了以纸质文件为主体的公文流转和办公方式,大部分日常工作都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办结,于是产生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将电子文档定义为"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由此可见,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电子文件在使用计算机办公的过程中产生,或将纸张、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扫描、数码、摄入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网络的普及,电子信息的汹涌而至,预示着以纸质档案载体为主传统的档案时代,将向计算机软盘、磁带、光盘等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转换过渡.如何管理与维护好电子文件备受人们的关注,是档案管理者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管理档案的基层单位首当其冲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切实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5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 5.1 应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程序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从电子文件形成开始不间断地对有关处理操作进行管理登记,保证电子文件的产生、处理过程符合规范。 5.1.1 登记处理过程中相互衔接的各类责任者(如起草者、修改者、审核者、签发者等)。 5.1.2 登记处理过程中的各类操作者(打字者、发文者、收文者、存储管理者等)。 5.1.3 登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责任凭证信息(批示、签名、印章、代码等)。 5.1.4 登记电子文件传递、交接过程中的其他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文件成为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新形势下,充分认清电子文档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各个单位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为丰富档案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同时也让我们要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如何加强管理,怎样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高效利用电子文件便成了综合档案室要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电子文件及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也随之兴起。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研究者在对电子文件特点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共识,这些特点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如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系统的依赖性、信息的可变性、信息存储的高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5,(Z1):37-38
<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应用,用于传递沟通信息的文件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衍生发展出一种新的文件形式,那就是电子文件。与纸制文件的归档管理相比,做好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更为艰苦、细致且难度较大的工作。目前,在电子文件归档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重视够,囿于传统观念,误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文件而忽视其归档,或怕增加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办公自动化增加了许多新的途径和手段,使机关的公务活动进入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大多数的文件开始以电子形式通过网络传递和处理,“无纸办公”的电子政府正在形成。所谓“电子政府”,是指通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造传统的、落后的办公条件和方式,从而建立高效、公开、科学、规范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就我国而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电子政府在经历了萌芽期、孕育期后,现在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已建设的政府网站有3000多个,其中已有1000多个政府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随着电子政府的建立,“电子文件”被广泛地运用,这不仅是电子时代之必须,更是政府改变职能、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