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高校德育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树立新型德育工作者角色整合的新概念,努力使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即必须成为研究型的德育工作者。与传统的角色相比较,高校德育工作者自身要完成几个艰苦的转变,即:变师道尊严型为亲和友善型,变“教书匠”型为“工程师”型,变德识传递型为德识诱导型,变思政专科型为知识渊博型,变安于现状型为主动改进型。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德育工作者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努力使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即必须成为研究型的德育工作者。与传统的角色相比较,高校德育工作者自身要完成“变师道尊严型为亲和友善型,变‘教书匠’为‘工程师’,变德识传递型为德识诱导型,变思政专科型为知识渊博型,变安于现状型为主动改进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人们均认同“德、识、学”为衡量人才内在综合素质的标准。但是,因时代不同、人物背景不同,人们对“德、识、学”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又有所不同。近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的人才综合素质标准的内涵和外延就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他本人思想、经历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要注意处理好“技”与“德”、“器”与“道”、“知”与“识”的几对关系。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社会之窗的开启,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其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系及其结构的确立,须从辅导员工作的使命、职责、对象、环境、队伍等方面探究其依据。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德、才、学、识”四个维度,其中“德”对应职业品格,“才”对应核心能力,“学”对应职业知识,“识”对应职业思维。  相似文献   

6.
“我心目中的高校教师”问卷调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就是知识的代名词。高校教师要受学生欢迎,成为能说会道的园丁、专家或学者,就应注重自己德、识、业、能等各方面的修养储备,永远进取,不断学习。  相似文献   

7.
树立科学的识人用人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克明 《中国培训》2004,(11):11-12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所谓人才观,就是关于人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人才观之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犹如世界观、人生观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一样。有无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首先是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识人观念识人既要看才能,更要看品德,力求德才兼备,不可重才轻德。“德”,顾名思义,是道德、品德的意思。但长期以来,我们评价选拔干部时更多地把“德”单纯理解为政治标准。这种片面性给一些道德败坏的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以政治上的伪装换取组织上的信任,从而进入各级领导层…  相似文献   

8.
冯辉 《中国德育》2004,(7):57-57
班主任的人格是由“德”、“识”、“能”三个维度构成的整体,其中“德”包括政治思想素养和敬业爱生的精神,是班主任的人格的灵魂;“识”即知识,包括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广博的知识和班主任应具备的教育管理理论素养,是班主任人格形成的基础;“能”即能力,包括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般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班主任特有人格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实行目标管理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对博士生实行目标管理,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是关系到院、所未来发展的大事,是实现科研重担向年轻一代转移的重要保证。我所博士生培养的目标是:德识+学识+能力。德识就是使博士生具有“三个主义”和“三个观”,即具有爱...  相似文献   

10.
“90后”成为广西高职院校的“主流”大学生,要做好学生管理,引导培养“90后”学生干部是关键,本文从90后高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探讨以“德”、“能”、“勤”、“绩”、“识”(“行”)为指标,学生干部自评、学生干部互评、考核小组评定三级评分开展的“五标三评制”学生会干部考核方式之优缺点及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树立新型德育工作者角色整合的新概念,努力使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即必须成为研究型的德育工作者.与传统的角色相比较,高校德育工作者自身要完成几个艰苦的转变,即:变师道尊严型为亲和友善型,变“教书匠“型为“工程师“型,变德识传递型为德识诱导型,变思政专科型为知识渊博型,变安于现状型为主动改进型.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沈阳体育学院胡移山●关键词:素质教育师德21世纪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素质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教师的“德”、“识”、“道”、“情”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一为师须有“德”。教师...  相似文献   

13.
一、德与识的统一,人师与经师的合一师德建设必然要求德与识的统一,即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所概括的“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就“人师”而言,师德建设应着重于以下两点:1以诚为首,坦诚为人是做教师的基石。教师惟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正...  相似文献   

14.
古人在整理古代文化时,分类为经、史、子、集。中国史学文化遗产的珍贵、丰富,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史学家,对“史学”的看法和要求是怎样的呢?以下试窥其一斑。一、史学批评中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也有政治标准、学术标准两个方面。刘知几的“才、学、识”,章学诚的“才、学、识、德”,就是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识、德,指封建政治、道德的修养。才、学指学术修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各个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都  相似文献   

15.
古代作家修养论包括作家的精神修养和艺术修养两个理论层面,精神修养与作品的思想价值密切相关,主要有“德”、“志”、“胸襟”等范畴;艺术修养与作品的审美价值密切相关,主要有“才”、“学”、“识”等范畴。  相似文献   

16.
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亟待教育创新,即要变“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为“创造为导向的教育”;“学习的革命”关键要培养敢于和善于质疑的“学问”意识和“开发右脑”以促进思维的创新。现代大学要坚持“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和推进“教授治学”与“学生为本”的现代大学理念与制度创新;要能真正实现“转识成智”、化性为德,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新人才的目的,还有待于回归“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德、识、才、学四个方面阐述了一个优秀科学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德是科普期刊编辑的灵魂;识是科普期刊编辑的"慧眼";才是科普期刊编辑的"双翅";学是科普期刊编辑的"后备军"。一个成功的科普期刊编辑要向德、识、才、学兼备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不无道理。我感到要当好一名小学校长。要具备多方面的优良素质,必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实行民主决策,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必须能识人善用,量体裁衣。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不等于职业培训,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素质提升,职业教育要以塑造职业人格和培养职业精神为宗旨,要视职业为志业,敬业如神、尽职尽责;同时不忘教育本质,要以转识为智、化性为德为鹄的;在技能培训中,要通过化技为艺、由技进道以达“庖丁解牛”般的出神入化境界,从而使职业教育也能回归“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快乐教育”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发展人的各种潜能 ,促进人的基本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教师的“德”、“识”、“道”、“情”等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为师须有德。教师担负着教人和育人的双重责任。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教师的最高层次。教师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在展现着自己的德行、品质、倾向和风貌 ,也时刻在影响和教育着学生如何做人。因此 ,在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之时 ,首当其冲的是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要做到 :一要言行一致 ,以身作则 ,使学生可信 ;二要以科学诚实的态度 ,对待教育工作 ,使学生觉得可敬 ;三要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