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郑氏诗谱》在诗经学中地位显赫,不过,它屡遭波折,多次讹阙,又被多次修补。本文旨在揭示清代学者戴震对《郑氏诗谱》的修复过程,并对其修复功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考订《四库提要》得失成果极丰,然其中《水经注辨证》内容颇多可商之处.其关于戴震论《水经》作者、戴震撰《屈原赋注》、戴震修《直隶河渠书》及所谓与顾广圻之争等问题考辨均存在讹误,试一一予以辨明.  相似文献   

3.
戴震以为《诗经》乃圣贤垂教天下的经典,所以他试图通过对字义、名物典制的考证,回归《诗经》时代的语境,揭示出蕴含于其中的微言大义。戴震深明人之认知的渐进性特征,说寻求所获,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寻求十分之见必须本末兼察、空所依傍。所以他研究《诗经》三易其稿,力求不以己自蔽;对于前人的争讼,戴震空所依傍,力求不以人蔽己;是正文字,力求还原经典原貌。戴震的《诗经》研究是在其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丽人行》,杜甫诗歌的代表作;《续丽人行》,苏轼题画诗中的名篇,且《续丽人行》由《丽人行》而来。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可以窥探出它们在创作主题、语言风格、创作理念等方面的异同,对了解二人诗歌风格和唐、宋诗歌的特点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丽 《文教资料》2012,(19):1-3
作为我国抒情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后世文学发展中在历代知识分子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主要探讨《诗经》中的《绿衣》、《葛生》在抒情着眼点、情感内容、抒情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这些异同层面上对后世悼亡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戴震的《诗经》研究与前贤、时贤相比,除了具备传统治《诗》方法的训诂字词、疏通章句以外,还善于运用当时比较先进的方法。例如:注重因声求义,善于归纳义例,利用金石材料和语法修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特点,这些方法对后世《诗经》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虎通义》作为白虎观会议时众多经学大师讲论异同,由汉章帝亲自定决,班固最后编辑的一本经学著作,其中的引《诗》、说《诗》反映了在汉朝长期并立的四家诗的内容,而并非是一家之言;从《白虎通义》中的引《诗》、说《诗》与白虎会议与会者的关系来看,《白虎通义》中的《诗》学思想反映了当时与会各家的学说,是汉章帝对四家诗说的一种折衷与汇合。班固作为与会者和最后编纂者,也可能有自己的思想渗透在其中,但并不能代表《白虎通义》中全部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苟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苟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苟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9.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10.
戴震"诗经学"论著的编纂形式,有三种类型,即专著、单篇文章和资料辑考.从内容分析,专著《诗经考》是戴震"诗经学"的奠基之作,《果溪诗经补注》是《诗经考》的增订稿,《毛郑诗考正》则是戴震《诗经》研究的代表作品,论者推为名著.戴震对《诗经》发表过许多重要见解,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戴震治《诗》,在训诂、校勘、资料搜辑整理方面,成绩卓著,体现着乾嘉考据学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普通法是指英国12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诺曼征服使英国建立起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封建集权君主制,王权的强大为根本改造原始法律制度以及普通法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所以,作为普通法的三大支柱,巡回审判制度、令状制度,陪审制度也都与王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葛彦波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2):61-63,72
海上决战依据的是海军实力,当实力对比悬殊时,盲目发动决战无异于加速自己的死亡.丰岛、黄海战后,北洋舰队受到严重削弱,其主力舰吨位数已不到日本联合舰队的三分之一.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言,摆在北洋舰队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放弃出海歼敌的行动.客观实力使然,北洋舰队只能采取防御,去做积极的防守.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是一场王朝自救运动,历时十年。日本参与并引导了这场改革,期间中日关系相对缓和,日本亚洲主义影响下的对华政策给这一现象带来了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就司法审判制度的革新而言,通过移植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在司法改革中遵循分权原则,致力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实践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最大亮点。由于清末司法与行政的分立依旧以皇权为终极根据,决定了司法独立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体现,但在实践方面只能处于"能言不能行之"的状态;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独立审判制度的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司法独立的实现程度是相当有限的,有些司法独立制度规则的存在也仅具有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国国民外交大会是华盛顿会议前夕在上海成立的一个全国性的民间外交团体。起初,代表们希望通过华会取消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但是列强和北京政府的表现让他们大失所望。众多代表逐渐认识到列强不会轻易放弃在华特权,华会的结果不过是将中国置于共同剥削的对象,而腐败的北京政府也不可能取得外交的胜利,只有改造内政,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这些认识在当时舆论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促进了有利于国民革命的社会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以前是东吴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东吴政权可以称为幕府政权,其中央机构主要是幕府,地方机构的特点是多用武将为郡县长官。幕府政权是孙策、孙权迫于当时的形势建立的,它虽然在孙氏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孙氏势力的扩张,幕府中央机构的弊端也日渐突显。直到孙权称吴王以后,孙氏才废除了这套机构,彻底解决了政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雨里的猫》:女性境遇的一个重要隐喻@吴凤翔$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张家口,075028~~~~~~~~  相似文献   

19.
上海时期我党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在中共一大至二大时期,中共中央的出版领导机构职权直接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中央局代为行使,其具体事务性工作由分管宣传工作的业务机构负责处理。中共三大以后成立的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是中央设立的第一个党报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出版部是我党历史上出版组织机构职能与设置最为健全的机构,也是一个真正完整意义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20.
乾嘉之际的诗坛,中下级官吏诗人群是主要的也是成就最大的创作集团,打破了由台阁诗人主导诗风的状况。这一情形的出现,是古典诗歌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清代诗史自身的重要变化。它不仅揭示了诗歌创作力量核心从庙堂的向下转移,更引发了诗歌内涵、诗歌精神的整体变化,其诗史意义可谓大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