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庄 《出版视野》2007,(2):32-33
模糊概念在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模糊在某种意义上是科学的,是真理。如模糊数学。有些需要精确的数据、数字、数量,但有些确以“模糊”来替代。像“光芒成丈”、“千手观音”、“满头乌发”、“千钧之力”……。你把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说成“1013只手”,你把某某“满头乌发”说成某某有“1亿零5根头发”。人家肯定说你有毛病或精神有问题了。再说这篇书评评得好。新闻中有很多模糊概念,朱晴方先生在《模糊新闻举隅》中说得很明白。如“百万”、“无数”、“连日”等等。模糊新闻的出现,使新闻更加有了说服力,更加真实可信,你如果把“百万”雄师过大江在新闻中写成“1215676”雄师过大江,反而相反了。所以模糊新闻不光真实可信,而且展示了新闻的内在美,朦胧美。新闻出版业的同行们都去读读《模糊新闻举隅》一书。你将获益匪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个幽灵,互联网的幽灵在地球飘荡,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形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身份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有一名言:“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l”相对的另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在网络对面的是不是一只猪!”这种因网络而产生的模糊,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郭英 《新闻知识》2012,(7):35-36
新闻报道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通常要求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一功能。新闻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合理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新闻可信度,提高新闻时效性,使新闻报道更礼貌,更生动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目的。本文探讨了模糊语在新闻中几大语用功能,同时还以关联理论的推理交际模式分析了新闻模糊语言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型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有句名言:“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相对的另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在网络对面坐的是不是一头猪!”这种因网络模糊了高级动物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在该方法中,引入模糊一致矩阵来表示信息系统各层次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求得各安全风险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由此得出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针对性强且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于设计实现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支持系统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模糊信息在新闻宣传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信息,即指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而模糊信息则是以界限模糊的形式表示事物的属性和运动形态的信息。新闻作品要求以“再现”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排斥模糊信息。准确与模糊并不矛盾,因为模糊不等同于含糊其辞,模糊语言同样可以做到准确反映事实,而准确性“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容忍一定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应力求用精确的语言表现事物的客观真实。然而在许多电视新闻中,尤其是在暗访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真实,可将其称为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可定义为:通过电视媒介传播,受现场环境制约或编辑意图需要的影响,采用不够精确的视听模糊效果描述新闻事物的不确定性,并利用受众的思维活动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思维是一种新的方法论,它具有不连续性、不确定性、非线性、不可还原性等特征.从复杂性思维视角看,会发现我国近年来的编辑工作,尤其是编辑学研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局限性.编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非直线的复杂系统,受到多要素、多方面、多环节等诸多制约.编辑学学科的复杂性是其固有的特点,这就必然促使人们考虑这样的问题:若要推进我国的编辑学创新,必须从复杂性思维的视角出发,超越传统简单性思维研究方法中的还原论、狭隘的学科边界意识、学术权威等观念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模糊集合理论的概念及在非确定情况中推理的应用,还对一种用于实现近似推理的模糊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模糊集合理论在决策支持系统(DSS)及专家系统(ES)中的应用给出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一、记者要有标题意识翻开林林总总的新闻教科书,你会发现,大多将标题制作列为编辑学教程,给人印象似乎做标题是编辑的事, 而无关采访记者,这其实是一种偏见。的确,从寻常的采编流程来看,见诸报端的标题,制作职责明确为编辑, 做标题的首要责任在编辑。但是,这并  相似文献   

11.
制造模糊美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形成的重要手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促成了古典诗歌对模糊美的追求。生成模糊美的关键在于留给读者以联想空间,为避免模糊美在英译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借助译语的模糊表达传译古诗模糊美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王珏 《东南传播》2010,(8):63-65
模糊传播作为一种策略性意义模糊化传播行为,其出现与使用非常普遍,在社会信息传递中起着特殊作用。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报道者出于新闻策划布局或特定业务要求将新闻要素模糊化,即属于模糊传播行为。模糊传播因其策略性并不与新闻的真实性相悖,反而在需要特定报道效果的新闻实践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从模糊传播的机制、效果出发,试探讨模糊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和运用,通过研究其实现的形式、方法,以明确模糊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的传播模式,并提出通过这一传播形式优化新闻报道信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词汇应用于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告的最终目的。而广告中模糊词汇的成功翻译也将直接影响其在译语读者中的宣传效果。本文分别从形容词、动词、拼写变异词、比喻词、模糊限制语五个方面探讨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的语用功能并就实例对其翻译进行详细的分析。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在译文中的宣传效果,在翻译英语广告中的模糊词汇时,译者既要正确理解和推断其基本意义,又要结合交际情景、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背景等再现模糊词汇在原文中所产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何正国 《编辑之友》1992,(6):17-19,27
1.引言编辑学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这一研究广泛深入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编辑学与各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由作者群——编辑——读者群组成的系统日益成为编辑学本身考察的对象。为了实现对这一系统的有效控制,不仅要求人们弄清系统中各元素的运动规律,对系统进行经验的、定性的描  相似文献   

15.
编辑活动特征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编辑之友》1991,(3):8-11
目前,我国编辑出版界对编辑学的界定不下30种。归纳起来,大致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倾向,即编辑活动是编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研究编辑学,就不能不着重研究编辑活动。所谓编辑活动,就是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所赋予的一切行为总和。它是以精神文化产品物化生产为其最基本行为的一种社会文化建构行为。作为主体的一种社会活动行为,编辑活动必然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深入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无论是对于编辑学的建构,还是出版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仅就编辑活动的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以期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李倩 《大观周刊》2011,(5):134-136
模糊语言是指在意义上存在不确定性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单位,如模糊词语、模糊短语及具有模糊意义的句子结构。模糊语言源于语言使用中的一些模糊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交际里。人们使用模糊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可以将其行为分为两类:无意使用和有意使用模糊。由于有些词汇及短语的意义本身就很模糊,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很难避免模糊的表达。所以这类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叫做无意使用模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人们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出其所知道的信息,但为达到交际目的,他们有意地使用模糊语言,这种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叫做有意使用模糊。本文就是对有意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敬敏 《大观周刊》2011,(29):102-103
在我们日常交际生活中,有意识无意识地运用一些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现象。模糊语言是我们人类自然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语言交际是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成功走向社会的重要砝码。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分析.给学生一些语言交际技巧方面和如何适当使用模糊语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科技期刊综合学术影响力的分类进行研究。选取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总引比、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和被引半衰期等7个期刊引证指标作为特征指标,以20种核科技期刊为分类对象,采用相关系数法建立模糊相似矩阵,进而对样本的聚类状态进行动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λ=0.912水平下,20种核科技期刊聚为综合学术影响力明显不同的5类。同时,利用这一聚类结果,对某一核科技期刊的综合学术影响力作出了预报。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一个显著缺陷是会产生大量的重复警报。为有效消除警报冗余,改善入侵检测的效果和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属性模糊相似度的入侵警报聚合算法。该算法基于模糊逻辑,综合分析警报的攻击类型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三维属性,通过分别定义具体的隶属函数,按照攻击类型和时空特征属性模糊相似度对入侵警报进行聚合,比传统的精确匹配法和概率统计方法更适合于处理入侵警报信息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张琨悦 《新闻窗》2010,(2):55-56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模糊现象、模糊概念、模糊判断、模糊推理等是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写作新闻稿件,对语言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准确,然而,在特定语境环境中.模糊语言有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客观事物不仅仅具有精确性特征,还具有模糊性特征。比如.在经济领域中,一个企业生产条件的好坏,生产能力的强弱,设备先进与落后,产品的优劣等,常常很难将其作精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