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晚明时期的广州是中国最主要的海外贸易港口,同时也是走私贸易最猖獗地区之一。广州府的走私贸易大量侵吞国家关税收入,摧残守法商人的正当贸易,引起广州物价的异常波动,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侵蚀社会风气,加剧官场腐败,激化社会矛盾。晚明时期走私贸易给广州地区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由于,当时广州官绅大多与走私贸易有着共同利益关系,所以,尽管曾经有颜俊彦这样的个别中下级官员的努力缉私,却是无法从根本上制止广州地区的走私活动。  相似文献   

2.
倭寇在明代始终存在。明初倭患多在北方沿海地区。倭寇有真倭假倭之说,而此时为患者,绝大多数为真倭。明中后期,倭患渐移到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成份趋向复杂,倭乱也更加猖撅。本文拟就上述现象的分析,说明倭寇产生及其猖撅的原因。 一 倭寇在明代为患中国,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间,倭患的地区和程度亦不同。 前期,大约在洪武、永乐年间。被乱地区主要在辽东、山东及浙江等沿海地区。倭寇“时载方物、戎器出没海滨。得间则张其戎器而肆侵掠;不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这一地区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此外,东南地区地方权力也随着国家对这一地区控制减弱而不断膨胀。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最有实力的汉族督抚都曾坐镇东南,使这一地区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1900年3月,义和团运动自山东北上,发展到河北、天津、保定一带,打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由于海外贸易的刺激,清朝康熙时期,江浙闽粤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十分活跃,手工业、商业和农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的龃龉便在所难免,因而,禁海与开海的争论,也是这种差异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中国明代时期,朝鲜与明朝之间的使臣走私贸易曾经十分活跃,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藩属关系,两国使臣的走私贸易也具有了不平等性质。作为个人行为,明朝使臣的走私贸易虽然具有"掠夺"性质,给朝鲜政府和人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痛苦,但这种个人行为却与有着政府背景的朝鲜使臣的走私贸易共同解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在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起到了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社会的的开放。  相似文献   

6.
在近现代中国,走私不仅仅是单纯的牟取暴利的经济行为,而且是具有复杂政治背景的社会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走私贸易日益猖獗,尤其是华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走私最为严重。国民党政府曾采取多种对策,加强海关缉私,终究难以控制失控的走私局面。  相似文献   

7.
倭患问题是明代的一个严重问题.倭寇的骚扰,不仅使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正在高度发展的经济遭到了破坏,也使这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直接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还使沿海诸港长期与海外建立的贸易关系受到了损害.本文试图阐明明代倭患产生以致猖獗的原因,并由此论证御倭战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朝时期波斯、大食、西域等国商人纷纷来华贸易,而这种景象的出现与当时唐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交通以及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分不开。同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对唐王朝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繁荣、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明代起,山西人经商就闻名全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广志绎》)到清代山西商人的活动更为活跃,他们除在本省经商外,还有不少商人经常四出各地进行贸易。山西商人的活动不仅促进着本省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当时全国的经济也起着很大的影响。那么,山西商人在病民害  相似文献   

10.
明海洋管理制度化进程中的朝廷与地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港地方的走私贸易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嘉靖年间严重的倭乱才使其进入明王朝的统治视野之中,中央朝廷开始在这个地方设置军事机构,力图稳住东南海疆。为了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朝廷一方面采取中原体制的做法——设县直接统治;另一方面,经过反复权衡,被动地、有限度地选择月港开海贸易,由此海澄(月港)开始了合法发展海外贸易的新时代,商税制度亦逐渐建立起来。从海澄设县、隆庆开海乃至商税制度建设,中央与地方的慢慢磨合,官方与民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自然默契昭然可见。  相似文献   

11.
海商与元代东南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是继宋之后东南地区海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中国海商活动的范围进一步向西延伸;海商经济实力进一步增长,成为东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海商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日渐增长,东南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十分明显的士商亲融现象,士人一反传统的抑商老调,开始对商人与商业大唱赞歌。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汉口凭着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纲盐”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徽商到此经商。徽商在汉口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徽商促进了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朝后期中国同东南亚地区贸易迅猛发展。产生这一历史现象有国内、国外两方面原因。国内原因是:贸易形式的转变;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闽粤地区拥有大批高素质、富于冒险和开创精神的对外贸易人才;郑和下西洋打通了往东南亚各地的海上通道;中国急需白银的刺激;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先进等。国外原因是:东南亚和欧美人民对中国商品的喜爱;东南亚地区优惠贸易政策的吸引;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初步形成,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间架起一座贸易桥梁等。  相似文献   

14.
1934-1937年赣南闽西地区市场与商业复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初的赣闽边区,国共间战火弥漫,市场因战争而分割,商品经济发展缺乏展拓的空间。进入1934年以后,随着国共间大规模战事的逐步消弥,赣闽边区市场重归统一。在南京国民政府重建边区社会的努力以及市场激励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赣闽边区自由贸易逐渐恢复,商品经济重获生机,区域市场与商业渐现生气。这一切都为赣闽边区成长为东南抗战的大后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集中展现了町人和游女的爱情悲剧,构成了其剧作中“町游恋”的创作导向。“町游恋”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义理”与“人情”的矛盾,展现了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与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元禄社会的生死观与宗教观。剧作《曾根崎心中》《冥途飞脚》和《心中天网岛》,反映着“町游恋”生成和消亡背后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碰撞,“町游恋”的创作导向展现了的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的人文关怀以及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愈益繁荣,商人阶层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士农工商”的传统阶层界限被逐渐打破,商人享有的权利比以往更广泛。徽州作为传统中国社会的一个典型的区域,随着徽商活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拓展,家中日常琐事几乎都由徽商妇人来完成的。同时,徽商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家庭角色,男耕女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她们与商品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其劳作的各方面都受到市场需求的支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复杂的历史原因,云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沿海和内地相比,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状况。但19世纪下半叶后由于滇越铁路的通车以及社会秩序稳定等因素,抗战前云南商业得以初步繁荣。商号增加、新兴行业出现、商人结构发生变化,并出现了近代化的商业城市,从而促进了云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云南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在迁出地上主要集中于闽粤地区,在迁入地上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在南中海地区,移民行为与华商的贸易网络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源起上讲,两者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在近代,一方面,移民行为使得华商跨国贸易网络不断扩展,同时也为网络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华商网络的存在使移民行为在新的关照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涵义,更进一步拓展了海外移民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嘉兴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其商业和市场异常活跃。徽商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在嘉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徽商的活动,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其市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沟通了商品流通渠道、推进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了当地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徽商在嘉兴经营活动,为徽商的资本积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代史上在保定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晋商是保定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旅保晋商在保定工商业格局中的雄厚地位可以通过保定商会档案中显示出来的保定商会领导群体的籍贯构成和各同业公会代表构成来窥见一斑.在一段时间内晋商几乎掌控了保定商业核心——金融业和粮油业,这彰显了旅保晋商在保定的强大实力.保定商会及同业公会的人事构成可以看做是旅保晋商优势的全面外化——即表征于在保定的地位.同时旅保晋商在保定的活跃也使其在保定拥有了较多的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