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可见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可见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质疑论争,并从中学会求异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朱文莲 《成才之路》2011,(28):24-24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可见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也就是说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从质疑开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元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想,关键在于刨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 :“学贵有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 ,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 ,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可见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培养师生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质疑的勇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兴趣是思维的动力 ,兴趣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丰富 ,变得活跃 ,尤其是初中生 ,正处于创新才能的闪光年华 ,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6.
曾惠 《教师》2012,(33):61-6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即“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质疑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不会质疑,没有问题意识.对问题缺乏敏感性的个体是缺乏创造性的。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具有思想的一代的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本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苏军红 《甘肃教育》2013,(22):80-80
学贵有疑,质疑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质疑能力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质疑,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质疑,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可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激发深入探求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中国也有句古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就应该是解决旧疑存新疑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有了疑问以后,才会积极主动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升质疑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从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习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新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5.
王忠军 《成才之路》2011,(36):86-87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链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提高教和学的效率。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呢?为了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标,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呢?本文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也是当今社会培养创新思维的必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利用教材,设置疑问,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第一,以疑激疑。一篇文章,疑隐含于难点处,易错处,关键处。教师应把各处之疑抓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学生新的疑问来,这就是以疑激疑。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信息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根据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亦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和文化素质,并使他们能够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之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学贵有疑”是学生学习进步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标志。是创新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一利,良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学习理解新课标这个思想的同时,应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即变“教”为“学”。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质疑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难怪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目前学校学习普遍存在情况是学生只学习怎样回答问题。学会提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质疑”应成为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