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年初的大雪灾,使在常态下维持正常报道的新闻媒体经受了一番严峻的考验和历练。回顾传媒在此次灾难报道中的不俗表现,中央和地方各级媒体、平面与立体各种形式均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处在抗灾中心之一的广东传媒更是一马当先.战功赫赫。此处试析《南方都市报》(下文简称“南都”)在雪灾报道中的视角选择。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南方地区遭受50年一遇的雪灾。媒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从容应对,确立正确的策划报道思路,增强灾难报道的科学陛,值得长期关注和探索。快速反应来自全局考量全球变暖,气候多变,灾情不断。这对媒体应急机制是一种考验。面对灾情,媒体要实现快速反应,关键是要留意全局变化对本地的影响。2008年初,南方许多地区爆发50年一遇的严重雪灾。而浙江省衢州市到了  相似文献   

3.
谢苗枫 《新闻界》2003,(3):42-45
本次研究选择了2003年一月份的《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将一月份刊登在《广州日报》头版和要闻版的新闻报道与一月份刊登在《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和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作分析比较,希望通过对两份报纸的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描述广州新闻媒体对广州地区新闻的报道特征,讨论优化传播效果的策略。一、研究范围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月31日《广州日报》的头版、要闻版和《南方都市报》头版、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包括政策解读、成就报道、活动报道、事件报道、人物报道和生活服务报道。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4.
丰帆  董天策 《新闻界》2004,(5):47-48
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扩版为日出88版的当天,推出每天一版的时评版.开始了迈向“有厚度.更有深度”的主流媒体之旅。2003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更将来论辟为专版(第三版).与社评版(第二版)并列编排。在我国报刊发展史上.来论独立成版还是第一次,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顾晨白  廖慧平 《新闻世界》2004,(6):43-44,42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版在版面及栏目设置、报道信息的选择等方面正逐步走向成熟,其重大赛事的特色报道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独具匠心的专栏专版也深受读者欢迎,本文主要对《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宇 《今传媒》2008,(4):16
CCTV4的新闻部门从1月中旬关注南方异常气候开始,直至2月14日,多层次、多角度报道了雪灾和抗灾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今年一二月份中国南方发生的突如其来的雪灾,国外媒体持续关注。除了由于灾害本身罕见,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一,今年是奥运年,各国媒体已经做好了将镜头对准中国的准备,关注中国每一个细微动作;二,全球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阴云密布,而此时中国经济会否因为雪灾而大伤元气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9.
赵媚夏 《新闻界》2004,(3):66-67
1997年1月1日《南方都市报》创刊,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定位于市民的综合性日报,主要面向广东市场。报纸为4开16版。其中,除广州新闻是两个版外,广东新闻、中国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都各只有一个版。每份0.5元,日均发行量8万份,年广告收入8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张晓辉 《今传媒》2005,(9X):37-37
7月11日,《南方都市报》独家报道了深圳“砍手党”同乡的打工仔阿星,因被工厂开除并克扣工资,而怒杀主管的事件。随后几天,该报又对此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多家报纸转载《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纷纷建立了“透视阿星杀人事件”的新闻专题。一起并不复杂的杀人事件,经《南方都市报》报道后,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05,(11):55-55
据《青年记者》月刊报道:《南方体育》编辑部8月30日发表休刊启事:“经南方报业集团批准,本报已并入南方都市报报系,并准备进行改版,为此从9月1日起暂  相似文献   

12.
灾难性民生新闻报道之不足笔者从民生新闻报道理念出发,以武汉本埠7份主流报刊(2008年1月27日~2月2日)所报道的民生新闻为样本。联系此次南方雪灾实际对样本做出比较分析,并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手段三个层面,探究灾难报道中民生新闻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顺铭 《新闻记者》2004,(12):71-72
2004年11月12日,《南方都市报》第A05版(第一重点)报道了一则新闻:《阿翁走了》。上半版是一幅压题通栏黑白照片,照片右下角有三行文字说明:"在这张2000年摄于巴勒斯坦伯利恒阿拉法特官邸的资料照片中,阿拉法特(中)正远离镜头而去。"文字说明中的"资料照片"是过去某个时候拍摄的,从时间的角度讲,它也就是"历史照片"。这是一幅精彩之作,堪称历史照片化为新闻照片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正值中国南方遭到50年一遇的冰冻雪灾之时,湖南岳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1月30日《抗冻救灾特别报道》中,有条新闻《风雪中的指路灯》,说的是一位交警不畏天寒地冻,在交叉路口执勤:疏导车辆,纠正违章,忙个不停。  相似文献   

15.
柴学  边吟 《视听纵横》2008,(2):45-47
2008年初,由于持续的冰雪天气,南方大部分省区受灾严重,电力交通中断,旅客大量滞留,人民生活、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作为参加雪灾报道的一名年轻的电视记者,在大雪灾面前,也引发了记者对如何正确地把握导向,搞好灾害性报道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理》是《南方都市报》推出的旨在挖掘广州人地理内涵、关注城市化建设的专栏版面。该报道自2002年7月开始推出,以每周五天、每天两版的规模和关注力度,推出一系列反映广州历史化和地理民俗的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成为《南方都市报》的品牌版面之一。该专栏历时18个月,分16个系列,共发表约257万字和2700张图片,制作规模宏大、报道方式新颖,其鲜明的人主义风格开创了一种新型的都市化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重庆晚报>与<南方都市报>的国际新闻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重庆晚报>国际新闻版问题所在,对其如何改进国际报道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18.
薛丽丽 《记者摇篮》2006,(12):54-55
报纸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了“厚报”时代,且不说南方的广州诸如《南方都市报》,本地发行超过百版。就是在大连本地,六七十以上的版面也属常态,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版面在引导读者,利于在报摊上抢眼的作用。翻翻都市类报纸,一版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要闻版了,如今人们习惯称一版为封面版。不仅是一版成为封面版,伴随着厚报,新闻以其不同的内容或版组形成的分叠也同样在其打头的版面以导读形式,强化、扩张最重要、最主要或最可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陈守湖 《新闻窗》2013,(3):53-54
对于时下国内的都市报来说,时评已经成为其核心新闻产品。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皆开设有独立的评论版,版次位置显著,影响不断扩大。时评对媒体的主流化建设、品牌塑造、竞争力涵育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观点即新闻一般认为,中国都市报的时评热始于《南方都市报》。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率先在全国综合性日报中推出了每天一个版的时评版。2003年4月2日,增为两个时评版,分为"社论版"和"个论版"。2004年3月1日改版,变成了"社论"和"来论"两个版。  相似文献   

20.
本以《南方都市报》时事评论版为例,对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加以阐述。并就如何加强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建议。一、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低估 孙旭培教授在《论舆论监督的几个问题》一中谈到,“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是批评,包括:(1)公开报道。如为实现党务、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