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钟表(一)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使幼儿对钟表产生兴趣,并激发探索欲望。2.让幼儿知道科学技术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培养他们关心周围科技产品的意识。3.培养幼儿从多种途径收集、保存、展示信息的能力。(二)活动准备1.师幼从多种途径收集各种各样钟表的模型及图片资料若干,并将各种各样的钟表模型摆成一个钟表展览会。2.实物投影仪一台。3.有关钟表的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三)活动过程1.教师请幼儿猜有关钟表的谜语,自然地引出课题。2.幼儿参观钟表博…  相似文献   

2.
"钟表时间"并不是衡量幼儿时间观念的惟一合理尺度.幼儿具有自然赋予的先在的时间观念,这种自然的时间具有内在性、无意识性,是幼儿转变生长的条件,是幼儿创造性潜能发挥的前提.因此,现代幼儿教育时间应"取法自然",以达成个体内在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和谐与平衡.  相似文献   

3.
幼儿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其美术活动表现出较明显的游戏性、模仿性和稚拙性。那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呢?首先,应明确幼儿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尽管儿童画的画在成人眼里可能简单,也无具体的物象,但那是他们心灵的折射,对儿童画不能像成人绘画那样去要求和规范,而应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其次,针对幼儿审美感受,教师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必要的。如增图造型在提高孩子绘画能力及想像力方面有独特的效果。提供给孩子一些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圆形可添画成娃娃头、大西瓜、钟表等…  相似文献   

4.
石亚芳 《考试周刊》2008,(14):226-227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从婴儿期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如摸摸柔软的海绵,踢踢石子让它不断滚动,追随着蚂蚁看看它们究竟爬到了什么地方;拿到了并非玩具的东西,如钟表,一定要"拆"开看看等.这些都是幼儿的生活.生活就是一门科学,这些活动就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开始,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最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在幼儿园时空中,教师利用时间表、钟表时间塑造了幼儿定格的、无间隙的身体,利用空间区隔、“前台”空间塑造了幼儿隔绝的、被注视的身体,最终形成了幼儿园时空中对幼儿的身体规训,同时造成了对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鉴于此,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采用非线性时间,提倡“事件时间”;第二,打破空间区隔,...  相似文献   

6.
柳已青 《成长》2005,(4):80-80
艺术家的钟表要么标新立异,要么特立独行,要么惊世骇俗,他们的钟表消解了传统与秩序,这钟表有一个别名:自由。  相似文献   

7.
笑果子     
<正>从前,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镇上的人都爱笑,因此得名“爱笑小镇”,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只为感受小镇居民们的温暖笑容。木先生、木太太和他们的儿子小木住在小镇上,却和其他爱笑的人不一样,他们一家三口总是板着脸,几乎不笑。木先生开了一家钟表修理店,店里的钟表每天“嘀嗒嘀嗒”响个不停,像是在催着木先生“快点、快点”。于是木先生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他把客人送来的坏钟表拆开、修好,然后擦得铮亮。他把修好的钟表再拆开、检查一遍,然后再擦得铮亮。客人们取走修好的钟表,又送来坏掉的钟表,周而复始,木先生总有修不完的钟表。  相似文献   

8.
贺德才 《物理教师》2007,28(2):4-15
1问题 提出一般的钟表能够显示的最大时刻为12点,而一天是24小时,人们是怎样判断是早还是晚,以及新的一天是否已经开始了呢?实际上,除了看钟表外,人们还借助白天黑夜的交替进行分辨.但在太空或地球极点白天黑夜就可能与我们平常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用一般的钟表就不好识别了.能否利用钟表上指针运动应满足的规律,对常用的钟表作些改进,使到太空中去生活的人的时间观念能够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时间观念大致保持一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上整时数,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相似文献   

10.
朱元生 《初中生》2007,(10):23-25
钟表角度的计算较难理解,不易找到求解途径和方法.现就钟表角度计算的常见题型,举例解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你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钟表里的相关问题吗?  相似文献   

12.
钟表是我们最常见的计时工具之一,因此,有关钟表的钟针问题的题目也就常常出现在平时的各类考试甚至于竞赛中。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钟表上的时间问题,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导致对钟表问题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本介绍一种独特新颖的解法。  相似文献   

14.
陈红冰  安之 《当代电大》2006,(11):19-19
当我身处百达翡丽钟表博物馆时,被震撼住了。小小钟表,仅仅是掌上玩耍的尺寸,却汇聚了那么多珍贵稀有物料,承载着工匠的智慧与技艺。昔日的主人旱已逝去,这些小“玩意儿”却静坐在玻璃柜里,代替它们的主人,向世人叙说500年来钟表与世界各国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朱元生 《初中生》2008,(3):38-39
钟表角度的计算较难理解,不易找到求解途径和方法,同学们感到比较困难.现就钟表角度计算的常见题型,举例解析如下,希望对同学们解这方面的问题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少年科学》2014,(1):64-65,F0003
顿顿、怪怪熊走进一家钟表店。一时间,他们被琳琅满目、奇奇怪怪的钟表所吸引。原来,这家钟表店的老板酷爱智力题,他把店里的很多钟表都摆设成为有趣的智力题。  相似文献   

17.
要较好地完成幼儿园的教学教育任务,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环境,利用幼儿平常看到的、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教育活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的方法。一、设计贴近幼儿家庭生活的数学活动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中包含着许多数学内容,如家庭人口的多少,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家具等。在组织幼儿认识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时,我把活动室设计成家的样子,“家”里陈列着小朋友们熟悉的玩具冰箱、电视机、杯子、皮球等,让小朋友们从“家”里找一找相关的形体。教幼儿识别钟表时,我设计了“今天是星期天”数学教育活动。先由老师当妈妈,请个别小朋友当孩子,提醒  相似文献   

18.
吴珺珺 《考试周刊》2014,(71):188-188
<正>"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总体感觉,其目的是开发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并且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随着《指南》的广泛推广,我们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日益重视,节奏范围随之不断扩充,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规则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如脉搏、呼吸、日出日落、潮汐、钟表、火车行驶……可以说,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因此,从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无疑能  相似文献   

19.
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刻都离不开钟表,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不停地旋转,两针之间的夹角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分针与时针旋转的速度总是固定的,在这里,同学们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斗拱楠木琉璃瓦,红墙青砖相思灰。这里是故宫。置身故宫,历史厚重的风拂过面颊、涌入胸臆,顿时被浓郁的历史气息包裹,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片恢宏的建筑群,历经六百多个春秋,见证了故宫的悠悠岁月,而这期间每个时刻,都被钟表的指针一一铭刻。从第一件钟表进入故宫以来,有规律的滴答声便奏响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这些钟表至今仍能步履不停,离不开钟表修复师的高超技艺。一代又一代修复师在这座时间的微型庙宇中寄寓人生中最诗意的元素、最绮丽的风光,岁岁年年,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