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些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弄清题中隐藏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途径。否则,易被片面现象引入岐途,以致出现错误。例甲、乙、丙三人各拿同样多的钱去买同样价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马小虎审完题认为甲、乙两人比丙多要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0.36元,就是6本练习本的价钱,所以每本练习本的价钱就是0.36÷6=0.06(元)。由于马小虎忽略了三人拿同样多的钱所买的东西应平均分这一重要条件,判断错了数量关系,他的…  相似文献   

2.
例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乙每分钟走40米。甲、乙两人在A村、丙在B村,三人同时分别由A、B两村相向而行。丙遇到甲后10分钟又遇到乙,求A、B两村间的路程。分析和解:这是一道连续相遇的问题。以甲、乙两人为一方,丙为另一方。双方分别从A、B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先后与甲、乙两人相遇。只知三人行走的速度及两次相遇相隔的时间,而要由此求出A、B两村间的路程,确实有一定难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像这类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首先应当画出线段图,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理清思路,找到突破…  相似文献   

3.
<正>动物王国在森林广场举行了一次智力大比拼,主持人是山羊博士。谁能正确、迅速而又简捷地解答出下面的问题,谁就是这次智力大比拼冠军的获得者。甲、乙、丙三只猫去钓鱼,甲钓了4条鱼,乙钓了3条鱼。在野炊时,三只猫平均分吃了这些鱼;由于丙没钓到鱼,他拿出了14元钱给甲、乙两只猫。假设所有的鱼价钱都相同,请问甲、乙两只猫应该各得多少元才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4.
“大小排序题”要求同学们根据题设条件,将几个不同物体的同类物理量按大小进行排序。这类题型既能夯实基础知识,又能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学们解答时出错率往往较高,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大小排序题”的解题技巧。1巧例妙1分组比较如图1所示,导体甲、乙、丙、丁是由同种  相似文献   

5.
整数未知数     
解题时应注意问题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解法。这就是“灵活性”。本期的问题如下: 甲、乙、丙三个正整数的和是100。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所得的商都是5,余数都是1,求这三个数。  相似文献   

6.
[题目]甲、乙、丙三人绕周长为2000米的圆形操场练习跑步,他们三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乙、丙同一方向同甲背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再过1.25分钟甲和丙相遇,又过了3.75分钟甲、乙再次相遇。已知甲和乙的速度比是3:2,求甲、乙、丙每分钟各行多少米?(2011年安徽省阜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招生试题)  相似文献   

7.
合理灵活地运用比的知识,可使一些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便于我们顺利地分析、解答有关问题。例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20分钟,出发后1小时40分追上丙。那么甲出发后需要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分析与解:这道题中自始至终讲的是甲、乙、丙三辆汽车所行时间的变化。根据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可知乙40分钟行的路程等于丙50分钟行的路程,乙、丙的时间比为T乙∶T丙=4∶5。乙、丙的速度比为V乙∶V丙=5∶4=…  相似文献   

8.
所谓“短接”就是部分用电器短路。它是短路的特殊情况,其特点是被短接的用电器不工作,等于没有接入用电器一样。由于短接现象出现在习题中,应引起同学们重视,本人把初中习题中出现短接现象归纳为四种情况,供同学们参考。一、导线直接接到用电器两端而发生的短接现象图1例1如图1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哪种情况是正确的:()A、甲、乙、丙灯都亮;B、甲、乙两灯亮,丙灯不亮;C、甲灯亮,乙、丙两灯不亮;D、甲、乙、丙灯都不亮。分析:本题表面上看,乙、丙两灯并联在电路中再与甲灯串联,而实际上乙、丙两灯被导线短接,因此当S闭合后,只有甲灯亮…  相似文献   

9.
2001年“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中学组第一试题第2小题是这样的一道行程应用题:早上八点,甲、乙、丙三人从东往西直行,乙在甲前400米,丙在乙前400米,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为每分120米、100米、90米,问:什么时刻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分析:这是三人运动的行程问题,务必搞清楚三人行走的路程、速度、时间共6个量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首先,画出刚出发时三人的位置,如图所示:由于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是:甲>乙>丙,因此在行走过程中会出现:甲超过乙和丙,…  相似文献   

10.
问题: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以后2分钟又遇到甲。求A、B两地距离。(全国数学竞赛题)这是一道求两地距离的行程应用题。特点是:已知甲、乙、丙的速度,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甲相遇时间比丙、乙相遇时间多2分钟。要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关键要弄清相遇时间的计算公式,先表示出丙、甲相遇时间和丙、乙相遇时间。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即两地距离)÷二人速度和。解题方法:设A、B两地距离为x米。先算:丙、甲相遇时间=x÷丙、甲速度和;丙、乙相遇时间=x÷…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求平均数问题时,会碰到以下的思考题: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的平均数是21.5,乙、丙的平均数是22.5,甲、丙的平均数是16。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正>1从一道题目说起图1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最可能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当赵占良老师的PPT上出现这道题目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奇怪,心想这不是自己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的常考知识点所用的一个典例么?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分析了为什么存在这样的数量关系。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此题,并分析其所考查  相似文献   

13.
题目:24千克水被分装在三个瓶子中.现把甲瓶的水倒一部分给乙、丙两瓶,使乙、丙两瓶的水比原来增加1倍。倒完之后.又把乙瓶的水倒一部分给甲、丙两瓶.也使甲、丙两瓶的水比瓶中已装有的增加1倍。最后.将丙瓶的水按照上面的要求倒一部分给甲.乙两瓶.这样倒了三次后.三瓶水变成了一样多。问这三个瓶子中最初各装水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道题目:在循环比赛中(不出现平局),如果没有人能全胜,则一定存在这样的三人:甲、乙、丙,使得甲胜乙,乙胜丙,丙胜甲。我们称满足上述条件的甲、乙、丙三人组成一个连环套。此题证明如下。设甲是比赛中胜的场次最多的人,由于比赛中没有人全胜,所以一定存在某人丙,使得丙能胜甲。假如所有被甲战胜的人中没有人能胜丙,那么丙至少比甲多胜一次,这与甲是胜的场次最多的人矛盾。所以在被甲战胜的人中至少有一个人乙,使得乙能胜丙。故命题得证。  相似文献   

15.
在购物中几个人合买、垫付、还钱……是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这类题无论数量关系如何复杂,解答时都可以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逐步分析、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成为已知条件为止。例甲、乙、丙三个人去商店,合买一根13米的跳绳。丙没有带钱,由甲付了8米绳子的钱,乙付了5米绳子的钱。第二天,丙带了应付的1.3元还给甲和乙。请计算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分析与解:要求“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应要知道每人应付多少元和甲、乙各付了多少元。从“丙带了应付的1.3元”,可以知道每人应付1.3元,但不知道甲、乙分别付了8米和5米绳子的钱是多…  相似文献   

16.
4人分糖     
某学校的4个好朋友,各有一些巧克力糖,甲发现,自己的糖块最多,于是按乙、丙、丁手上的糖块数分给乙、丙、丁3人一些糖块;这时,乙又觉得自己的糖块最多,于是也按甲、丙、丁手上的糖块数分别给甲、丙、丁一些糖;以后,丙也觉得自己的糖块最多,也同样按甲、乙、丁手上的糖块数给甲、乙一些糖块,最后,丁也按此法去做,结果,4人手上的糖块数都为16块。问甲给出糖块之前,4个好朋友各有多少块巧克力糖?解答可以设甲、乙、丙、丁在甲给糖块之前各人手上的糖块数分别为x、y、z、t,依题意列关于x、y、z、t的方程并求其解,但这是十分繁…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初中数学联赛有这样一个填空题:有甲、乙、丙三种货物。若购甲3件,乙7件,丙1件,共需3.15元。若购甲4件,乙10件,丙1件,共需4.20元,现在购甲、乙、丙各1件共需____元。此题解法颇多,笔者这里给出一种十分巧妙的解法。设甲、乙、丙单价分别为x、y、z元,各买其一共需a元,则可列方程组计算易知该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又据题意该方程组有解,所以依据线性方程理论必有  相似文献   

18.
题已知有红,黄,蓝三种密度依次增大的材料,选这三种材料按不同的比例做成体积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如图所示).其中,构成甲物体的三种材料质量相等.把它们放入水中后,发现甲物体的红色部分、乙物体的黄色部分、丙物体的蓝色部分均恰好浮在水面上,而且这三部分的体积也正好相等.比较甲、乙、丙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下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应用题条件比较隐蔽、复杂,不易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可以适当改变题中已知条件的表达方式,或者改变题型,使数量关系变得较为明显,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例1 甲、乙、丙三人分一批桔子。甲分得50千克,乙分得的桔子等于甲、丙两人的总和,丙分得的桔子相当于甲、乙总和的一半。求这批桔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20.
(例) 有6本不同的书,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平均分成3组; (2)按一组1本、二组2本、三组3本分成3组; (3)分成4组,有两组每组各1本,另两组每组各2本; (4)分成4组,一组3本,其余各组各1本; (5)均分给甲、乙、丙3人; (6)分给甲、乙、丙3人,甲1本,乙2本,丙3本; (7)按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分给甲、乙、丙三人; (8)分给四人,两人各1本,其余两人各2本. 这些都是分组、分配问题,这类问题类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