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说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学生进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时,有的学生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有的学生却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而后才逐渐褪色。  相似文献   

2.
潮湿的氯气(Cl2)和二氧化硫(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这两种气体的漂白作用有何不同呢?笔者作了以下的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1〕操作步骤 :把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盛品红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里溶液的红色都立即褪去。得出结论 :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都具有漂白作用。〔对比实验2〕操作步骤 :把对比实验1所得到的盛两种无色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无色溶液又变红 ,通入氯气的无色溶液颜色没复原。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稳定 ,加热时易复原 ;氯气的漂白作…  相似文献   

3.
新编高中化学教材“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立即褪色。但在演示实验中,所见到的现象是:品红溶 液不能使褪色或是通入二氧化硫的时间过长而品红溶液褪色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于是有些中学化学老师用红墨水来代替品红溶液,但  相似文献   

4.
1 二氧化硫漂白品红溶液 1.1 实验装置 1.2 改进方案 1.2.1 课前在实验室制备一瓶二氧化硫的饱和水溶液. 1.2.2 演示时用5ml一次性注射针筒吸取二氧化硫的饱和溶液后并注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使其红色刚好褪去.  相似文献   

5.
依据实验绿色化原则,对高中教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演示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从而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同时进行二氧化硫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与品红作用的实验探究。实验发现干燥的二氧化硫难使品红褪色,即不易与品红发生反应,干燥(无水)的二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高中化学“二氧化硫漂白性”内容中的品红褪色实验进行设计,将该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结合,通过二氧化硫气体与品红溶液反应、品红与酸和碱反应两个方面探究品红褪色的机理。同时探究影响褪色后品红颜色复原的因素,从使品红褪色反应物的种类、品红的种类和品红的浓度三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比较颜色复原所需时间,探讨不同因素对颜色复原起抑制还是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硫和氯气漂白性的对比实验湖北沙洋师范毛成矫实验一:把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现象:溶液的红色都会立即褪去。结论: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实验二:把实验一所得的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加热。现象:通入SO2的无色溶液又变红色,而通入Cl2的无...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见仪器水槽、漏斗、废旧胶囊塑料板、一次性注射器等设计一体化实验装置,用亚硫酸钠固体、70%浓硫酸实现二氧化硫的现制;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药品同时检验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改进装置气密性好、普适性好、操作简单、药品微量化,方便进行分组实验,避免了利用试管进行实验时需多次操作收集大量二氧化硫或者定制仪器一次性检验二氧化硫全部性质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硫的演示实验是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必做实验,为了克服某些不足,我进行了以下改进。1实验仪器、药品集气瓶、分液漏斗、小试管、酒精灯、气球、三通管、玻璃导管若干、橡胶塞(2个)、止水夹、医用一次性注射器(2个)、铁架台;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BaCl2溶液、Na2SO3粉末、3%的H2O2溶液、苯、pH试纸、浸有品红试液的滤纸(自制品红试纸)。  相似文献   

10.
现行教材对二氧化硫漂白性质的实验一直采取以下操作 :将SO2 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 ,品红溶液的红色退去 ,再加热试管 ,红色又恢复 ,装置见图图 1 原实验装置    图 2 改进的实验装置1。由此教材得出结论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某些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教师对该反应原理很清楚 ,但是学生不知道 ,这种操作能不能说明该反应原理 ?学生心中留有疑问 ,更重要的是 ,加热又分解出的SO2 不经处理 ,直接排入空气中 ,没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二氧化硫使稀的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褪色这一"异常"现象提出疑问。通过实验验证了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除了二氧化硫外还有氨气,对物质推断中认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第131页【实验6-2】是关于SO2漂白性的演示实验,其实验过程如图1。上述实验是在敞口装置中进行的,SO2容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不利于学生的健康,也无助于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改进(图2)。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①整个实验过程是在密封装置中进行的,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②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向SO2中滴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成红色,气球鼓起来。试管冷却后溶液又褪色,气球变瘪了。由此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而且其漂白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具支试管、硬质玻璃管、烧杯、导管、单孔橡胶塞。粗铜丝(长约20cm)、细铜丝(5cm)、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火柴。二、实验装置图(图1)三、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1所示安装仪器,先用一端较尖的粗铜丝穿透胶塞(粗铜丝在胶塞中能够上下活动即可),然后把伸入试管内的铜丝一端绑一束细铜丝,再在硬质玻璃管的两端各放入一片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图1实验装置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品红试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2.向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细铜丝先不要伸入…  相似文献   

14.
在浓HNO3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微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褐色。这与石蕊溶液滴加到新制的氯水中的现象一样。浓HNO3使石蕊溶液褪色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有类似使物质漂白的性质———漂白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用浓HNO3作漂白剂呢?这主要是因为浓HNO3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我们平常只说浓HNO3的强氧化性,而不谈它的漂白作用。氯水和浓HNO3还能使KI淀粉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是否也是因为它们的漂白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氯水与KI淀粉试纸中的KI反应,生成I2使试纸上的淀粉…  相似文献   

15.
1 二氧化硫漂白品红溶液1 1 实验装置1 2 改进方案1 2 1 课前在实验室制备一瓶二氧化硫的饱和水溶液。1 2 2 演示时用 5ml一次性注射针筒吸取二氧化硫的饱和溶液后并注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 ,使其红色刚好褪去。1 2 3 在试管口套紧一个气球 ,给试管加热 ,然后冷却 ,观察溶液发生变化。2 浓硫酸与铜反应2 1 实验装置2 2 改进方案2 2 1 将铜片改为螺旋状铜丝 ,铜丝在玻管内上下抽动 ,玻璃管上端套上乳胶头。2 2 2 取浓度为 84 % - 90 %的硫酸 5ml与铜加热 ,反应所需时间会较短 ,具支试管内溶液呈明显蓝色。2 2 3…  相似文献   

16.
HCIO,O3,H2O2,Na2O2及SO2都具有漂白性,但SO2的漂白性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即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漂白后在一定的时间或加热的情况下是可以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的.原理是SO2与这些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了证明SO2的这个特性,教材中的实验是把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先观察其溶液褪色,后又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分解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相似文献   

17.
品红溶液的浓度该多大甘肃天水第二师范(741018)胡建奎在现行的大多数各类化学教材中,凡涉及到SO2的漂白原理和特殊性质时,都要用到SO2漂白品红溶液的实验,往往都是通过下列变化通入SO2品红溶液无色溶液加热来证明其原理和特殊性的.但对于实验中所用...  相似文献   

18.
演示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一定要让学生既能看到颜色的消失,又能看到颜色的恢复,以示区别于氯气的漂白作用(经氯气漂白的物品不能再恢复原色)。二氧化硫漂白作用,最理想的试剂是品红溶  相似文献   

19.
谢霞 《化学教学》2000,(12):33-33
学教学 1 997年第 1 0期 (总第 1 2 4期 )刊登了江苏省武进市高级中学应志南老师《二氧化硫部分化学性质的验证》一文。文中增加二氧化硫漂白红花的实验。实验效果很好。因此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的反应是一可逆反应。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欠妥。原因是只有在相同条件下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才能称为可逆反应 ,而鲜花中的天然色素与亚硫酸相互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 ,据所悉资料表明 ,这种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在加热时或遇氧化剂时即分解 ,如二氧化氮或发烟硝酸或双氧水等强氧化剂能使漂白的物质…  相似文献   

20.
刘宜树  孟力 《化学教学》2000,(12):10-10
二氧化硫的制取与性质 (溶于水显酸性 ,氧化性 ,还原性和漂白性 )实验内容较多 ,如实验分开来做会有一系列不便之处 ,所以许多老师将其设计成组合实验。但组合实验也有它本身的问题 :1.实验装置繁琐 ,耗时较长 ;2 .气密性难以保证 ,易造成污染 ;3.药品用量太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克服了组合实验的缺点 ,具体如下 :1 实验装置  1.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  2 .石蕊纸环  3 .品红溶液纸环  4 .KMnO4溶液纸环  5.Na2 S溶液纸环  6.Na2 SO3 H2 SO4(浓 )   2 实验步骤(1)取一支大试管 ,向试管内加入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