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8年12月20日上午,河□县档案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陈跃兵等一行4人,到河□县蚂蝗堡农场,将蚂蝗堡农场收藏多年的一尊毛泽东瓷质塑像及1966年、1973年、1980年全国及云南省粮票7038枚以实物档案接收进馆。  相似文献   

2.
<正>(一)滇池,也称昆明湖,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南,现今湖面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主要入湖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等,滇池水由海口流出进入普渡河,后汇入金沙江。数亿年前,滇池区域为浅海区域,经地壳数亿年间的反复运动,滇池区域从浅海升成陆地,陆地又在地壳运动中大断层,外加流水侵蚀……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历史上被公认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随着贵州省荔波县10部布依族古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功,布依族古文字被发现,布依族被国家文化部专家认定为中国具有自己民族文字的18个少数民族之一。本文从布依族文字被发现、布依族文字的四种类型和特殊结构、发现布依族古文字意义以及对布依族古文字抢救保护的思考四个方面,阐述了布依族古籍晋升"国宝"后改变了人们认为"布依族没有文字"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何茂  江彩凤 《兰台世界》2013,(4):131-132
<正>铜鼓是产生、流行于我国西南和岭南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物,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发明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铜鼓既可作为音乐舞蹈的伴奏乐器、财富权力的象征,也可作为贡纳赏赐品。祭祀时敲击铜鼓以保佑平安,婚嫁时,聚众击铜鼓以示庆贺,丧葬时敲击铜鼓致哀,形成一种以击打铜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呈现与演绎,其搜集、编撰和翻译有利于民族文学价值的挖掘和传播.布依族长篇叙事诗《王玉连》的出版正是对布依族口头活态文学搜集、编译的成果,是对布依族民间广为流传的玉连的故事进行文本化与国际化的努力,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想象,三语书写更是让这个古老的布依族民间故事走出乡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刘扬武 《云南档案》2014,(11):58-58
<正>天保口岸位于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南部的老山脚下,盘龙河沿岸,中越边境二段12号至13号界之间,是麻栗坡县海拔最低的地方,只有107米,与越南清水河口岸对接。天保又名船头,法国人侵占越南时期,帆船沿盘龙河而上进行勘探,到了此地,因为河水湍急,无法再顺河上行,因此命名为船头。天保有6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有7个边境村寨。居住着壮、苗、瑶、汉、彝、傣、蒙古、仡佬等8种民族。  相似文献   

7.
布依文典籍是布依族文明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布依族古籍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委员会,有利于布依族地区特色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地方文献的价值和利用率,有利于布依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借助思维导图绘制核心概念、核心资源地图的方法,对铜鼓研究综述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全面掌握与铜鼓主题相关的重要概念、文献、作者、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等信息,并据此开展专题文献收集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专题文献库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造提升,展示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提升发展。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陈列对单一类型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提供一系列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土语的地域性、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及民族性,决定了黔南布依族民间蕴藏着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数量浩瀚的口述文献资源,这些口述文献以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诗歌、经文、谚语、谜语等方式流传于民间.全面收集、整理、出版、研究布依族口述文献,对保护、弘扬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报动态     
《霍林河矿工报》出抗洪抢险专刊为真实地反映霍林河矿区在抗洪斗争中的英雄事迹,弘扬霍林河人精神,《霍林河矿工报》在8月31日印制了“抗洪抢险专刊”。在这期对开8版的专刊中,该报以《洪水压不垮霍林河人》为题组织了《生死瞬间》、《大写的情》、《光明再现》、《紧急救援》、《冲出困围》、《重整河山》等反映霍林河人抗洪救灾英勇事迹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建立云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存储与检索中心的建议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价值、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出版广角》2022,(6):77-80
随着现代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具有“亲数字”媒体特征的电子音像出版以多元的内容形式、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成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传承、传播与发展的有效媒介。我国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电子音像出版物在出版形式、产品形态、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就布依族地区的发展现状而言,电子音像出版与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有...  相似文献   

14.
黄丝雨 《今传媒》2016,(10):156-158
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多年来一直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肯定与激励广西文学发展与传播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前多种媒介高速发展的语境下,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在文学传播中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其评审导向一直坚持在凸显民族特色和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中寻找弥合点,其传播媒介正在不断拓展,但是要进一步提高其公众影响力,需要从读者参与度、市场机制引入、网络媒体运用等三个方面入手,才能进一步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独龙族现有人口7426人(200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两岸.少数散居于贡山丙中洛、维西齐乐乡、西藏察瓦洛等地。此外,在缅甸北部的江心坡、坎底和坎底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也有居住。  相似文献   

16.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的民族瑰宝,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与内涵。其传播与发展对布依族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本文拟从新媒体时代背景出发,针对八音坐唱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现状,提出在新媒体背景下传播与发展的策略,为八音坐唱的传承提出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全省二千八百多万人口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有七百四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贵州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贵州高原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缔造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历史见证的各种民族、民俗文物至今仍大量地存在着。这些民族、民俗文物仅仅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先民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很少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高翔《蟒导河官衙即事图》,图绘蟒导河官衙附近景致。上有汪士慎、姚世钰、高翔题款。首先,画题为"蟒导河官衙即事图",笔者了解到多数文献将扬州城东三十里的河道称为芒稻河,少量文献称此河道为蟒导河,为何高翔画中选取"蟒导河"而不是"芒稻河"来命名此河?其次,画中"官衙即事"所绘到底是何情景?最后,《蟒导河官衙即事图》为高翔、汪士慎、姚世钰三人在蟒导河官衙探望祝应瑞后,高翔于回程中所作,汪士慎、姚世钰并题,此画可作为四人交游的最好印证。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骠国乐》里有这么四句:“玉螺一吹推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蛹。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鬟抖薮龙蛇动”。此四句极言缅甸蒲甘王朝歌舞升平,描述了歌舞现场的演奏乐器(玉螺、铜鼓)、舞者的发髻、纹身、舞蹈的精美(炫转、星宿摇、龙蛇动)等,缅甸蒲甘王朝曾强盛一时的景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0.
《云南档案》2005,(6):40-40
在长底布依族乡的德沙村委会,有这样的一个村子,全村50多户人家,他们背靠大山,远离村委会,常年人背马驮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他们贫穷落后,却很安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