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邓 《广东教育》2005,(12):42-43
2001年,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课程资源的空间扩展到了校内、校外、网络等多维空间,再一次扩展与深化了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改变了课程资源仅围于教材的片面认识,给校本课程开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2003年,我校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拟定了《信息化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回顾澳大利亚国家课程研发历史的基础上,精选了国家课程发展过程中六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评述了论战双方的立场和观点,提出了本文作者的看法,以引发有识之士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践中,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教师的研究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要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进行教师“叙事研究”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课程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范式,即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整个20世纪,这两种范式此消彼长,在冲突与融合中共同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但长期以来,课程研究一直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强调实证与客观,导致了见“物”不见“人”的偏向,而课程的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人们对课程的科学研究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结果,它强调定性的、理解的、现象学的方法,注重整体的和意义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关注“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专升本"英文报刊课程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报刊选修课程为外语系“专升本”课程改革立项研究的一个子项目。本研究是以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教学研究,并通过教学调查从不同的角度对该课程阶段性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和剖析,以便探索适合成人“专升本”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子。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程这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以短小精悍、形式灵活等特点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自2011年—2016年3月关于微课程设计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微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模型、设计要素等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学者们关注微课程的视角已从概念、价值和意义逐步转向微课程的应用对象、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方法等,微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研究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凌 《职业技术教育》2007,(20):23-24,26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正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项目课程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成果密切相关。开发和设计项目课程,要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按工作过程编排内容,以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结果。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梳理20世纪隐性课程研究历程的方式评析隐性课程的内涵、功能和范围,试图探寻隐性课程研究的新领域,使隐性课程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从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课程的评价体系一体化的整体改革。任何一个环节滞后,都会影响整个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一体化的整体改革是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与趋势,体育课程改革整体化研究,对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华 《继续教育研究》2013,(11):140-142
高师生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确立了以生为本的培养理念,以语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编制能力为主要培养任务,以重实践、重应用为特点,以选修课程、教育实习和学生科研为实施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究为主要教学方法;开展了调研—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动态研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就高师生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质量问题与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需求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作为解决此矛盾的思路,以保证高师生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戎狄考辨     
本文认为,戎具有本指与转指二义。戎本是先商族,为东夷的一支,后泛指华夏四境之少数民族,逐渐演变成一个文化概念。由于羌、狄在文化上与华夏族的差异,故戎主要用来指西北之羌人与狄人;狄人强大后,则主要用来指西方氐羌系少数民族。狄为犬族,是以犬为图腾的一个民族。狄族强大后,取得与戎并立的地位,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13.
说“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彩"产生了大量新词,并有了新的用法.对"彩"的新义及其新用法作了阐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杜撰。经过认真研读,笔者发现《三苏全书》存在颇多编校错谬。为了维护古籍整理的原则、规范,树立对读者负责的严肃学风,本文重材料、重现实、重证据,拟从六个方面对《三苏全书》之错谬予以订正,希望还历史及古今学者研究成果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一词是一个常用名词,然自出现至今,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众多学者对该词的解说莫衷一是。但如果历史全面地考察这一名词,对"资本主义"的界定实际上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说:从狭义上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而从广义上说,资本主义则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6.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诸多名家将<史记·项羽本纪>"战少利"之"利"释为"胜利",值得商榷.全文从钜鹿战役的史实、"战少利"与项羽当时心理和行动的关系、司马迁<史记>遣词造句的规律以及诸多辞书对"利"的释义几个方面,对"战少利"进行了考释,并兼及语文教科书中的类似错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但又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伦理指人际互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是个体对天道、人道及所处社会倡导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的洞察、领悟和践行。动词性的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本质特征。伦理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关联。伦理学和道德学应是高度相关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19.
论汉语中的"SL+A"和"A+SL"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同时进入"SL+A(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形容词)"和"A+SL(形容词+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结构的形容词有"重、高、长、宽、深、厚、粗"7个."SL+A"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补语、宾语、主语;"A+SL"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主语.两种结构可以相互转换,但"SL+A"比"A+SL"的使用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0.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世袭贵族全面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占据了全国25%的土地(世袭贵族仅占全英人口的十万分之一),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时代”,这个时代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但世袭贵族并没衰落。英国世袭贵族的衰落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到1998年世袭贵族在上院的天然议员权被取消,世袭贵族在英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