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威尔的创作吸收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并重视从法国、西班牙以及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更注重继承、借鉴法国古典音乐传统和浪漫主义及与他同时期各种音乐成果。他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有着丰富的色彩性画面和宽广的旋律及鲜明的情感表现,呈现出独具个性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2.
吴涤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124-128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巴托克,一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音乐,他经常深入民间,收集、整理民间音乐,并运用比较音乐学的观点,对匈牙利音乐和古老的东方音乐尤其是蒙古族音乐进行对比和研究,并付之实践,撰写了多部重要的民间音乐论著。在音乐创作方面,巴托克注重在旋律上探索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并在调式、调性及其它方面有大胆尝试。巴托克学习民间音乐的这种态度,对我们学习、了解和探索本民族宝贵的民间音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唯有如此,民族主义精神才能在大地的沃土中永生!  相似文献   

3.
德彪西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敢于大胆尝试各种乐风,使印象派特有的织体表达、音响效果及音乐形式得以充分展示,形成了音乐层面个性鲜明的美学观念。德彪西吸取了东方音乐因素,中国的音乐形式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的音乐内容总与东方音乐相似。其钢琴曲《水中倒影》与《平湖秋月》这首中国作品关联性较强,大有异曲同工之感。《水中倒影》与《平湖秋月》在音乐创作理念、方式、技法、旋律构成等方面类似,但二者写意意境有所不同,技法也有所差异,但不能否认文化交流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将漫瀚剧音乐的旋律与漫瀚调、二人台的旋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他们的一些共性与内在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兼论与内蒙古相邻省份传统音乐形态作为的辅助作用,内蒙古周边传统音乐与内蒙古西部地区传统音乐的融合的影响。目的是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的同时也希望从旋律的来源上角度解读漫瀚剧音乐创作的一些技术性理念。  相似文献   

5.
黄惠珠 《考试周刊》2010,(43):230-230
中学音乐课,是中学阶段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重要课程。音乐教学集声乐、器乐、东方、西方、古典、现代音乐于一身,如果将更多美妙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净化心灵,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  相似文献   

6.
《亚麻色头发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根据一首名为《苏格兰之歌》的诗作谱写而成。德彪西在歌曲创作方面一向对印象主义诗歌偏爱有加,他创作的所有歌曲都是以这一类的诗歌谱写。德彪西没有采取传统的大旋律线条,而是运用了较为平稳、纯净的旋律来表现,旋律较为零散,由一些较小的音乐动机构成,直观上音乐的旋律性并不特别明显。德彪西在这首作品旋律写作上大量运用了五声音阶、中古调式与全音阶。不只这首作品,这种音乐写作手法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彪西自身具有的极高的钢琴水准使他每首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都堪称精致的钢琴小品,表情记号的运用极为细腻、准确、到位,可以说德彪西将自己所有的音乐要求都清晰无误地进行了标记。德彪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一种锐意创新、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琴音乐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代表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东方传统文化韵味。本文从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性的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元素着手,探讨其独特的东方神韵风格,挖掘作曲家更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并将中华民族文化深层次的内核精神和文化内涵准确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原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为基础的,民歌旋律运动的特征也不例外,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和调式特色,其中,“以偏代正,以正代偏,以正代正”的旋律特征构成了民歌中旋律、调性拓展的基本形态,为我们深入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及音乐创作提供了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根据和逻辑化手段.  相似文献   

9.
虽然“黑键音乐即民族音乐”这种观点流行于世,但这是错误的,其实“五声性”并非完全等同于“民族性”。论证这一观点需要以大量民族旋律为依据,探求民族五声性旋律写作的一般规律。探讨对三音小组、大跳、各种调式色彩,偏音的作用及和声框架对旋律的影响等方面,为民族性乐汇,旋律线及发展做以总结,以对音乐写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钢琴音乐发展的洪流中,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塔》,被看作是极具东方情调的音乐作品代表,尤其是对五声音阶的应用,更加体现出东方音乐的象征意义,唤醒了欧洲人对东方文化的艺术想象,并通过节奏的变化,旋律的重复以及曲调的装饰,融入人们对"塔"的印象关联。  相似文献   

11.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usical abilities of 11-year-old children on the island of Martinique and in Slovenia, and finding out to what extent their development of musical abilities is influenced by musical and cultural family background, music school attendance, choral singing and playing orchestral instruments. Our analyse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amp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melodic, rhythmic and harmonic musical ear). Irrespective of the country, the tests showed that a strong musical and cultural family background, music school, choral singing and playing an orchestral instrument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melodic, rhythmic and harmonic musical ear. The study led to some discoveries which will be used to improve music teaching in Slovenia, as the 11-year-olds on the island of Martinique show much better results. The research also indicated important sample differences that will result in a mor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musical abilities.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二胡音乐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展,在旋律表现手法上逐渐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规律.同时也不断地吸收、借鉴西洋作曲技法,使得我国传统的旋律表现手法朝着更科学更严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悲剧性色彩是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中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其钢琴作品中的调式选择、旋律进行方式、和声中的色彩和节奏特点,分析其作品中的悲剧性音乐表现手法特色。同时,从其钢琴作品中的风格演绎角度分析作品演奏力度、旋律线条和伴奏声部,阐释各音乐要素中体现出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旋律"可以做为语言习得的辅助手段."母性语言"般的"旋律"能消除习得者的学习焦虑感."跟调现象"是"旋律教学"得以实施的依据与重要手段.通过跟调"旋律"习得英语是个自然内化习得内容的过程.遵循旋律教学的一些原则对旋律运用与EFL教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核心音调"是指一个在听觉上具有可识别性的短小旋律片段,在乐曲中以原型、加花、节奏的扩张收缩等形式贯穿于全曲。在民族乐曲中,"核心音调"是旋律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法。文章以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除夜小唱》和《苦闷之讴》为研究对象,就其中核心音调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气歌》是谭小麟先生回国后创作的最后一个作品,该艺术歌曲也是“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推荐曲目.在该作品中谭小麟以兴德米特理论为基础,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与具有现代技法特征的旋律、和声材料巧妙结合.使整首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河淌水》借景抒情 ,表达思念情郎的美好情感。歌曲旋律是民族五声的羽调式 ,节奏自由舒缓 ,具有回环起伏的特点。自由延长音的灵活运用 ,丰富了歌曲的节奏变化。在旋律发展上 ,以一个基本音阶形成复乐段结构 ,刻画出非常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四个方面分析了青主、黄自、谭小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一是对歌曲“依字行腔”的词曲处理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论述歌唱中对咬字吐字的要求;二是根据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吟诵调”特点来论述如何把握歌唱时的情感;三是通过对歌曲民族化旋律风格的分析进而论述如何把握歌唱时对音色、音量的要求;四是对通过“精雕细琢”的钢琴伴奏以及歌唱时如何与钢琴伴奏完美融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音乐本体来看,传统西路庐剧的主调音乐的旋法特征主要是旋律的连续下行进行、大二度与小三度的主要地位、旋律音程转位的使用、相同形式的基本音列等;从音乐美学视角来看,地域性、文化性对传统西路庐剧主调音乐旋法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春的音画》是我国青年作曲家刘丁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在思想内涵、音乐形式和创作手法上都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才华。本文通过对《春的音画》的曲式结构、旋律形态、词曲结合、和声技法、钢琴伴奏等方面的分析,对其创作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