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经韬 《新闻前哨》2004,(11):78-78
荆州日报社晚报新闻编辑室编辑王芸,是在记者这一身份下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位青年作家。记者与作家在她身上合二为一,构成一对互动因子,丰富了她的人生积淀。  相似文献   

2.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序章已在,开启未来.2015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问题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位女记者,她是以"口述实录"的新闻兼文学的模式,赢得了诺奖殊荣.她把沧海装进杯子,她把历史收进一页;她记录过去,她开启未来. 都说美国记者的崇高理想就是"写着写着变成了作家",而白俄罗斯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则顺利地登上了这个理想之巅.此前,有一批陆续有过记者经历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超过了迄今获奖者总数112名的十分之一,比如:  相似文献   

3.
纪念杨刚学习杨刚吴冷西杨刚同志是现代中国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从早年参加学生运动起,做过作家、记者、评论家、驻外记者、国际事务活动家,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国际问题评论家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华。我同杨刚同志交往较晚,抗日战争时期只爱读她在大公报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4.
烸铂 《档案天地》2015,(10):27-30
提起田汉,都知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有一位女性,她在田汉身后,是田汉的精神导师、灵感之源。连田汉自己都承认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转变与她紧密相连;她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戏剧家和词曲作者,参与填词的《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至今口口相传;她还是一位睿智机敏的女特工,年仅二十四岁就潜伏在国统区内,从事情报工作;她更是一位勇敢坚毅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曾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共赴前线战区采访。今年,是这位女性110岁的诞辰,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再次回顾她的经历、怀念她的音容。她,就是安娥。  相似文献   

5.
我当记者的时间不太长,在我的记者生活中,我以写名人通讯与专访多。这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在《中外电视》(香港)编委会当记者,我不久前又应聘担任《作家与企业家》杂志记者。推荐我担任《作家与企业家》杂志记者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茹志鹃老师。在她的举荐下,《作家与企业家》总编周介人聘我为记者。我们就这样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闻界前辈、领导人胡乔木、穆青在过去几十年的革命工作中,曾先后撰文鼓励报界多培养名记者、多出专栏作家。正是基于此,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有名望的专栏作家、纪实文学作家大多是记者出身。正如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作家奥利亚纳·法拉奇常对采访她的人说得那样:我是作家,但我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作家。由此看出,记者可以成为名记者,名记者可以成为作家。  相似文献   

7.
女作家钟丽思曾在国内当过记者,在赴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留学期间,她遇到了一位个性突出、以教学严谨和喜欢刁难学生而闻名全校的教授,但钟丽思充满睿智和力量的回答却使这位善于刁难学生的洋教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谈到了许多作家的生活经历。正是这些生活经历,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作家。但是,生活素材是如何化作小说创作素材的呢? 一位作家讲述了他的一篇小说的创作过程。那时,他在某报当记者,曾采访过一位送电话的老大妈。这位老大妈的老伴早已去世,身边无儿无女,孤孤单单。她经常给一位著名的女运动员传送电话。女运动员经常参加比赛,在外地的时候,就打长途给她的男朋友。老大妈不厌其烦,电话随到随传,无论清晨或深夜。为此,女运动员和她的男朋友都很感激,特来登门感谢;感谢之余,他俩真诚邀请大妈将来参加他们的结婚典礼。面对这样的生活素材,不要说写小说,就是写  相似文献   

9.
黄思源 《大观周刊》2010,(42):11-11
在德国人看来,一位作家必须是这种语言的仆人,并为其牺牲一切。他/她必须忘记市场和成功,只为他/她的作品而活。  相似文献   

10.
丁莉 《出版参考》2007,(4X):17-17
与饶雪漫结缘,正是她最当红的时候,有幸与这样一位畅销书作家合作,收获感触颇多。雪漫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作家,一般来说,作家应该闭门谢客,专心写作。而她则不同,她会不怕干扰地边上网聊天边写,且要同时开着QQ和MSN(两个网络聊天工具),写一段就给朋友或者编辑看一段,让大家提意见。  相似文献   

11.
唯实     
在国外的小说、电影里,新闻记者常常是正直、善良,文武兼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也许外国的作家多有记者生活的体验。而在我国的小说、电影里,新闻记者总是被描写成一个穿风衣、戴眼镜、手无缚鸡之力,说违心话的“苦恼人”。我想,这些作家、编剧可能没有当过记者。只有当过记者的作家,我才喜欢,如海明威、惠特曼、狄更斯等等。一位记者认真地嘱咐  相似文献   

12.
刘白羽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记者生涯相对于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来说是短暂的.但从解放战争前夕到新中国成立,他作为人民新闻战线上的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记者,凭借文学作家那种对生活的审美把握与艺术再现的修养和能力,用一只饱蘸感情的笔写下了许许多多精细深入、生动形象的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可以这样说,从步入文坛起,他就是位记者型作家,而进入新闻领域,他又是位优秀的作家型记者.  相似文献   

13.
丘谷雨 《出版参考》2005,(10X):29-29
丹扉,本名郑锦先,资深作家。1926年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曾任语文教师、记者、仕女杂志总编辑、世界女记者作家协会理事。她的作品包括《幽默智慧语录》、《男人在我掌心》、《八千里路尘与土》、《丹扉大陆行》、《微雨轻尘集》、《丹扉幽默文集》、《叮当集》等30余部。早年的她,在作品里经常将自己的3个女儿比喻为“猫”、大家都戏称之为“三猫之母”,如今她也退休成云游四海的老猫。  相似文献   

14.
肖建生 《新闻天地》2006,(9):20-21,32
2006年8月8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病房里的娄底贫病女弦黄婷与前一个月相比,尽管还没有完全摆脱病魔的折磨.但较之一个月前,她呼吸轻松了许多.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的养父、娄底市残疾人黄福春一个劲的握着新华社记者刘非小、湖南工人报记者肖建勇和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黄雄的手.感谢三位记者救助了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养女黄婷。  相似文献   

15.
美国合众国际社著名女记者海伦·托马斯的知名度是和美国总统联系在一起的。自1960年肯尼迪时期出任驻白宫记者以来.她已先后采访过8位总统.是迄今为止在白宫采访时间最长的记者。海伦·托马斯那富有传奇般色彩的记者经历以及她作为女性记者所获得的成功,对我有一种渴望了解的吸引力。我是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天见到她的。海伦·托马斯身穿一件大红毛衣,胸前挂着一长串银白色珍珠项链以及她每天必戴的白宫记者证.准时站在她每天工作的地方——一白宫新闻发布室的门前.微笑着迎候我们这个赴美访问的首都女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已经76岁高…  相似文献   

16.
洪宪帝制的时候,北京有位记者表现积极,对袁世凯自称“臣记者”,被媒体传为笑谈,帝制还没有结束,臣记者就已经混不下去了,只好夹起皮包走人。后来历史的大势所趋,任谁也做不成皇帝了,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新职业,诸如记者、律师、作家之类,庶几得以幸费.加盖“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他,停不下手中的笔──记新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刘向东李游有一幅漫画:一位高产作家右手拿笔左手也拿笔,右脚夹笔左脚也夹笔,四肢并用,奋笔疾书……漫画当然离不开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新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刘向东痴情写作的劲头,很有点这幅漫画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著名记者中,法拉奇是一位值得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一位。这不只是因为她的名字和她所采访的邓小平、亨利·基辛格、诺罗敦·西哈努克、亚西尔·阿拉法特、侯塞因等世界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更是因为她风格独特的采访才能及独立无畏这一记者必备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中国名字。是一位英籍华人女作家的笔名。她是一位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但是她却用了中国的笔名,仅从这一意义上,便可知道这位作家的中国情结了。她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情结。也就是因了她的这个中国情结,在她近半个多世纪的生涯里,她一直把中国当作她毕生关注的贴己事情,一生为之萦绕于怀,为之牵挂在心。  相似文献   

20.
记者部落     
从军旅作家到军事记者,44岁那年,江宛柳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12年中,她站在高人乃至伟人的肩膀上思考与写作,她的思想和文字在阳光效应作用下熠熠生辉。传媒骄子:《江宛柳:抵近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