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间词、南唐词是五代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派。作为词论家,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褒贬态度:褒南唐而贬花间,为什么王氏会有此偏嗜呢?联系其独到而深刻的词学观,我们便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情感倾向了。本文试从王氏对温韦冯李四人词风的评价出发考察他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2.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五代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词、南唐词是五代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派,作为词论家,王国给在其《人间词语》中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褒贬态度:褒南唐而贬花间,为什么王氏会有此偏嗜呢?联系其独到而深刻的词学观,我们便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情感倾向了。本试从王氏对温韦冯李四人词风的评价出发考察他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3.
盛莉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2,17(4):46-49
“诗言志”与中和雅正是儒家诗教的重要内容。南唐词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儒家文化意蕴,其具体表现一是运用清乐词调,变花间促碎之音为清和雅缓之乐;二是抒写忧患意识和人生感慨;三是典雅的艺术风貌。南唐词因此对宋词题材的扩大和词的“雅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从花间词到北宋词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五代十国时,南唐是南方割据诸国中最强盛,而蜀之国力仅次于南唐。它们与中原对峙,窥伺中原,防范中原,具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依存关系,对两国间的外交活动、化交流、商贸往来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对花间词的传播及南唐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唐五代词风对北宋词影响较大,与花间词相比,南唐词具有情深而文雅的特点,更易为北宋士大夫所接受。欧阳修在北宋词坛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又具有合体的文学观念,因此他对于南唐词的接受,更能体现北宋人的文化审美心态。一是接受南唐词淡化情节、形象的写作技巧,深化、细化词作的情感;二是接受南唐词淡化情欲描写,提纯人的感情的写作技巧,使得感情温润纯正;三是接受南唐词幽深的意境,摈弃了其深广的意境;接受南唐词细腻婉转的情思,淡化了其深沉的情思,使得意境迷离,情思摇曳。这样,既遵循了词作摇曳迷离的心绪文学的审美特征,又遵循了儒家温润雅正的审美思想。这种心态的形成是由作者对于词体的认识、合体观念及其儒家文化审美观念共同决定的,也是当时士大夫接受南唐词时的普遍心态,但这种心态一方面不能真实地反映作者的内心感受,一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束缚,因此说,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心灵审美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南唐虽是偏安江南的小王朝,却是五代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南唐重儒学,君臣尚文雅。南唐词学活动主要集中于宫廷贵族之家,作家主要是南唐君臣。其词学思想极少有理论上的表述,主要蕴涵于词学创作之中。南唐词学思想的特点:一是词体功能意识由花问的“资羽盖之欢”转向“销魂独我情何限”的“缘情说”;二是极富个性化色彩的审美理想。在词学思想史上,南唐词学思想是由花间过渡到北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南唐有国的40年,是词体文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教坊乐人和豪门家妓共同造就了南唐雅音渐作的词乐环境;词曲之中变调与创调的增加,更拓展了和乐歌词的创作空间.以君臣欢会和朋僚宴集为主的创作环境,又促使南唐词人远离市井倡风;其以饱学之士而为抒情之作,遂使南唐词风渐趋雅致.  相似文献   

8.
有唐既没,西蜀、南唐取代中原成为五代文学的两个中心.适应着舞榭歌台的需要,西蜀、南唐词大大繁盛起来;醉入花间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取向,而流宕忘返与伤感哀怨又构成了南唐、西蜀词各自的情感特色.  相似文献   

9.
试论花间词对晏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殊作为北宋的重要词家,受南唐词特别是冯延巳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但他的词也并非完全是走的南唐的路线,从他的词中我们亦可看到他并未脱离花间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观念上,他象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作是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并没有把它当成独立的抒情学;在具体内容上,他的许多词虽有南唐词的情致,但并不缺乏对男女情事的专注。  相似文献   

10.
南唐词人冯延巳以词闻名文坛且"领袖于南唐",其词造语清丽,词风唯美,情致缠绵,语言典雅,境界开阔,为后人所推崇。而结合冯延巳的为人和仕途,其人品为当时人所不耻并受到诟病和谩骂。在中国文学讲究"文如其人"这一传统背景下,他的人品问题却在历史中被淡化,而作品却流传千古,我们可以以西方唯美主义文论来解读这种艺术与道德,即词品与文品的二律背反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词律探源     
词律探源王明政词律之学源远流长。严沆《古今词选·序》云:“自《花间集》出而倚声始盛,其人虽有南唐、楚、蜀之殊,叩其旨节,靡有异也。”就是说在温飞卿、韦庄的时代,词的平仄谱式已趋于约定俗成。千余年后,清代词家万树在《词律自序》中断言:词“腔之疾徐长短....  相似文献   

12.
李煜原名从嘉,即位时更名煜,字重光。为南唐之后主,后世称为“李后主”。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词,今留存下的词作大约三十余首。他为君之政不足与道,但他的词作却为后人所重视,并得到极高的评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煜为宋初婉约词开山,在中国词史上有杰出的成就。李煜因为其政治上的失败,由一个南唐小皇帝而沦为北宋的阶下囚,导致他的词作更多表现的是国破家亡之情感,传达凄凉孤寂之悲音。《望江南》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相似文献   

13.
徐玲 《华章》2011,(17)
李煜,五代词人,南唐国君,他独特的身份与经历决定了其词的创作风格.他后期词中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意识,而不再是香软缠绵的闺中情语,使"词至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词风至此走向文雅.  相似文献   

14.
南唐君王普遍崇信佛教,致使整个朝廷政法荒弛、经济衰颓、军事不振。南唐宗教倾向对于南唐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以及隐逸派诗人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李煜的前期词与其性格是统一的,它们都受唐五代词风的影响,同时又是南唐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南唐必然亡国的命运。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讨论了李煜前期词与其亡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南唐后主李煜是众所周知的伟大词人,在短暂的人生中创作了流传千古的绝唱。李煜的词可以以南唐灭亡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尽管前期与后期创作有较大的变化但他的词始终蕴含着悲剧意识。我认为前期的隐性悲剧意识与后期的显性悲剧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李煜独特的性格、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与灭国之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这样一个敏感多思的君王用他的词创建了一个让世人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独特世界。本文对李煜词中的悲剧意识的体现及形成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末代皇帝,在词的创作上独辟蹊径,一扫“花间派”积习,开一代先河,对宋词的发展繁荣起到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他把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巧妙娴熟的写作技法,使词的“造境”与“写境”各呈异彩。虚实相生,朴实自然与朦胧隽永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南唐及北宋前期的艳情词与花间艳情词已不可同日而语,它在群体的创制中显现了“新质素”和“新趋向”。南唐及北宋前期艳情词写出了艳情的深意。潜入了词人的主体意识,具有以雅笔写柔情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9.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中最伟大的作家。从南唐至今,其述说着自己内心世界的具有脱俗、真挚、素雅、直白、还乡等特色的词可谓一直为人所青睐。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前期极荣与后期极辱之后,在绝望中苦苦挣扎。本文试从李煜词的创作背景入手,对其艺术特色作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20.
晏殊作为北宋的重要词家 ,受南唐词特别是冯延巳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 ,但他的词也并非完全是走的南唐的路线 ,从他的词中我们亦可看到他并未脱离花间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观念上 ,他象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作是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 ,并没有把它当成独立的抒情文学 ;在具体内容上 ,他的许多词虽有南唐词的情致 ,但并不缺乏对男女情事的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