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一个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应运而生,尤其是去年以全国总工会牵头的多部门联合发起的“创争”活动,更是在全国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活动的热潮。但是,根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帮助我省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思想和经营管理方法上跟上时代发展,推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企业”的思路与模式,决定省经贸委、省职教办举办“21世纪企业管理新模式——学习型企业与五项修炼”专题研讨会,并于日前发现通知。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和特征自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问世以来,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西方企业界兴起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热潮。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灵魂,它渗透于各项修炼之中。这个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引起了国内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职工教育》2010,(4):F0003-F0003
北京明德经伦管理科学研究院,以“中国学习型组织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传播者、学习型组织中国化之路的积极践行者,组织管理变革的强力推动者”为共同愿景,始终致力于学习型组织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种理论——“学习型组织”,如蓝色风暴自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风靡而来,在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变革和国企改革的重要时刻,这种理论的传入可谓正合时宜。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自古以来,有许多放射着思想睿智之光的哲人,他们的言论彪炳千秋,为世代人们所铭记。如果我们是一个有心人,就不难在耳濡目染的本土文化里,信手拈来一些与“学习型组织”相关的理论。本文试图在涉足“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同时,寻着中国文化的脉络,为好学者提供一点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城市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热潮,这一热潮的实践源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但学习型城市理论并不是源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而是源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国外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比较成熟,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已经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尚在完善中,而学习型城市理论尚属鲜见。因此,构建学习型城市理论已成当务之急。这里试图从学习型城市的核心和基础的角度对其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在全国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活动的热潮。但是不少企业对什么是“学习型组织”理解得不深,对怎样建设“学习型企业”更是觉得无从下手。有的企业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因而把学习气氛浓的班组称为“学习型班组”,把有效地组织职工培训就认为是在建设“学习型企业”。这种将原先职工素质教育的做法套过来就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理解是肤浅的,提升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传播和应用,山东省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正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涌现出莱钢等一批积极创建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本文通过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实践应用过程,提出了国外传统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我国推行的学习型组织不同的内涵,但是基于“学习”这一核心内涵是一致的.作者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髓,结合科研机构实际,对科研机构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向东 《继续教育》2005,19(8):28-29
近年来,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江泽民同志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后,国内各界都掀起了学习型组织研究与创建的热潮。然而,自学习型组织理论产生后,在理论上尚未曾达成过共况,实践上也没有典型样式可供参考。这导致我国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上的诸多问题。因此,了解学习型组织的真正含义以及国内创建学习型组织存在的问题,对于打造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有着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者居上”和“强者更强”都是当今市场竞争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学习型组织”理论,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发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号召。“学习型企业”之路,已经被国内外先进企业证明,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与发展之路。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成功运用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问题一直是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而对未来企业组织模式的探索研究,又是当今世界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前沿问题。从传统的以泰勒职能制为基础,适应传统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工教育》2007,(3):F0002-F0002
北京明德经纶管理科学研究院,以成为“中国学习型组织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传播者,积极我行者和组织管理变革的强力推动者”为共同愿景,始终致力于学习型组织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类已进入到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当前这个时代的热潮。作为社会灯塔的大学,在知识的传承、生产、创新和转化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大学以研究和生产高深知识为己任,构建学习型大学是大学的必然选择。学习型大学是一个涉及组织管理理论、社会化学习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的综合性概念。从操作层面而言,实行民主化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化学习机制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学习型大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职工教育》2007,(3):26-27
美国一个著名的气象专家应用混沌理论原理曾提出“南半球某地的蝴蝶扇动翅膀引起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被学习型组织理论所引用的最著名的理念之——“蝴蝶效应”。韩城矿务局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结合实际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着力提高包括生产一线农民轮换工在内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让每位职工都成为翩翩起舞的“红蝴蝶”,以期掀起企业创新发展的“龙卷风”。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论,但是,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存在着诸多误区,梳理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能够加深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指导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实践.本文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接受过程,它还包含了知识的发现、传播、获取、应用以及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等.学习型组织就是整个组织主动创造,获取和转换知识,并根据新的知识和观点改变组织行为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有其独特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组织学习力的研究中,目前存在着对个体学习的“移植”、对教育中的学习的“移植”和基本力学要素的“移植”三种倾向,这些“倾向”在揭示组织学习力的本质方面,虽然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认识视角,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习型组织经典理论中经常使用的组织能力、竞争力、创新力等表征组织学习的概念都是对组织学习力的描述。组织学习力是学习型组织这种复杂适应系统中,立足于环境变化,在吸收、传播、共享、转化、反思、提炼、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的各种要素的非线性作用而形成的积累性学识,可以用能力、竞争力、创新力等进行描述的系统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首先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成为当今最流行的管理理论之一。尽管我国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引入较晚,但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十分惊人。冠以“学习型”名称的概念成为最流行的概念,极大影响着不同的研究领域与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如“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军队”,等等。我国教育领域深受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影响。不少教育理论工作者分析、探索、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众多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学习、掌握和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彼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中国在构建学习型组织学校过程中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模糊认识,对学习型组织的架构——“指导观念与理论”、“基础设施”与“方法和工具”等三部分组成的理解不到位,只强调指导观念,忽视基础设施、方法和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揭示了五项修炼的方法和工具及其对我们当前构建学习型组织学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娅 《教育导刊》2009,(10):42-43
一、学习型教师团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学习型组织”是代表新世纪管理趋势的新型组织管理理论。这一理论被引进国内后,广泛地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被作为“学习型学校”建设的一个方面展开探讨,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探讨开展团队学习、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建立共同愿景等。  相似文献   

20.
信谊药业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探索活动,从领导到员工都在认真进行学习有关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的理论,做到联系企业管理和个人的思想实际,务求使学习能变成使明天更美好的能量。本文是该厂职工孙慧志同志以“作业题解答”的形式谈了自己对“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学习的体会,有一定深度,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