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教育主体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就要研究影响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所起的作用,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措施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朱春华 《考试周刊》2011,(16):82-82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双边活动过程。一方面,教师固然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学方式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或者抵制这种影响。因此,深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3.
刘虹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56-57
近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易受教育环境、教育手段和所接受的教育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逐步改变“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如何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关 键是要让学生动情。为此,我们十分注重了思品课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方法的探究。 一、以教师之情熏陶学生之情 教师的道德情感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健康情感表达出来,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教师自身就必须对所教内容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充分理解教材,细致地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把握情感兴奋点,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过程设计好教学程序和方法,用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和表情(情态语言)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如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成效,成为学校信息教学课程研究的重点。一、教师在信息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紧跟信息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教材、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审视把握教学的重点环节,积极与学生  相似文献   

6.
王占林 《甘肃教育》2014,(12):60-60
正体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应是一种外部驱动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教师要提高理论修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学习,建立以多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资源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它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发挥指向标的作用,创造意想不到的语文教学价值。而且不断地优化、扩展语文教材资源,不但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潜在价值,引领学生积极探索,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材资源的拓展优化渠道,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课程中,语文为基础科目。语文教学不仅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与情感因素,同时还肩负着发展与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依据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主要职责,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将教材深处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阅读充分挖掘,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让心灵更纯净,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孩子们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与今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顺应新课程变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点燃孩子们心灵的火种。下面我就此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课程创生"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一种课程改革取向.许多学者认为,课程创生即是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媒介、参考框架的课程计划,通过师生共同解释、讨论、对话和建构,转化成师生体验到的教育经验.在创生中教师和学生是积极建构教育经验的主体,课程创生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持续成长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灵感需要教师的点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可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计赋予课程意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变换角度,引导学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动力就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是由教师职业内部和外部各种相关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复始地运行和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无数分力融合而成的合力。它由需要、兴趣、意志、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构成。内部动力是与教师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均相联系的动力。外部动力是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工作条件等因素而形成的动力。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是根本,既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个体的整个生活目标、道德理想与意志,也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兴趣、爱好、情操,乃至影响他们的全部个性品质。内部动力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外部动力只有转化为内部动力,才能对教师的执教行为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过程,认知的过程,开发智力的过程都离不开师生积极情感的参与.情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传递知识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过程,认知的过程,开发智力的过程都离不开师生积极情感的参与。情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传递知识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当外在的情感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密切交流的过程。教师健康良好的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过去,政治课纪律不佳,我们总是责怪学生对政治课不重视,有偏见,埋怨大气候不利于我们的政治课教学,而忽略了教师情感在政治课教学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的“内化”,即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主动的、愉快的接受教材所蕴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并转化为自身需要,自觉的纳入自己的品德结构之中,成为支配自己思想情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内驱力。从理论上讲,内化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一个由外部要求到内部需要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内化过程的实现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最本质的转变。而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情感是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故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启导学生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初中生物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以新课程教材为主,同时也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发和应用新的校本教材,以确保生物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对此,需要学校与教师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更好地引导初中生参与到生物课程知识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语文教材概念和衔接1.语文教材概念内涵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思想教育及文化教育的综合教育读物,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过程中衔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介体。教师应用教材传授教材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教材接受教师的教授,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语文教材是教学三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内容的衔接应该根据大纲要求和  相似文献   

18.
艾绍刚 《考试周刊》2014,(30):130-131
<正>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人文精神、情感理念恰到好处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逐一牢固掌握知识,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美好。要想实现这一美好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1.教师要活用教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只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想要教好课,使学生受益匪浅,还得教师善于运用教材。"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只注重课程内容的教学,着眼于文本,但是广泛的课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重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进行整合,需要更多地着眼于课外,着眼于生活,发掘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与文本教材进行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20.
德育过程包括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过程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受教育者选择某种外部影响并不等于就接受这种影响,还需要在头脑中把已有的思想同选择的外部影响进行比较、取舍、改变内化,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也是思想上矛盾斗争的过程。一句话,即教育者无法代替受教育者思想上的斗争,这就好象在智育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思维一样。教育者的作用主要是为受教育者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向积极方面发展,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自我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