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阳  原长弘  王涛  陈志强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44-1757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尽管学术界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未能充分揭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本文基于对同方威视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单案例研究,剖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4个关键要素,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出发,揭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动态演化过程。该研究成果对提高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绩效,实现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珂秾  史厚河  牛祯 《科技风》2023,(14):90-92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有效地整合了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市场用户等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互配合,协同创新,为区域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本文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产生背景、概念定义和具体案例出发,对信阳市“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信阳市“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式,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新组织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实现路径等发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是促进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一种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结合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解构提升创新竞争力的价值信条并赋予相应模块,可以在平衡企业的创新策略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整合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以需求为导向、领导企业为核心,融合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创新主体在内的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有利于加强能力互补、协调分工,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化的过渡;将模块化嵌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并辅以相关运行机制,可以改进协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对产学研以及"政产学研用"模式的由来及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进行总结和实践探索,得到的一些成果作为"政产学研用"的案例,以提供给其他地方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6.
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的发展现状,结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合作主体的特征,探讨目前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协作过程方面存在成效不足、成果转化率偏低、企业缺乏动力、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保障机制方面存在法律不健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等问题;主体差异方面存在能力和结构不匹配、诉求相互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的合作过程中,存在市场秩序、权益保护、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问题或冲突,限制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绩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实施职能转变和监管创新,更加科学合理地规范和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化时代到来,处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企业必须积极整合外部资源,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手段来提升其产品竞争力。开展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评价对于改善技术创新策略,乃至优化创新合作伙伴意义重要。本文拓展了传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范围,构建了由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战略供应商等多创新主体嵌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海尔集团近年来的四个典型协同创新案例进行对比验证。本文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政产学研用"是在"产学研"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创新体系,其更加突出了政府机构与实际用户市场在科技创新发展上的作用,通过市场的需求刺激与政府的政策助力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本文将针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结合"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模块化对于一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平台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其在模块化嵌入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和演化轨迹;其次,围绕“用户协同-资源协同-组织协同”三个维度,归纳对比了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和平台模块化下案例企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可以被赋予调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功能,而平台模块化既有利于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从“面对面”转向“背靠背”的合作创新,也能通过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来激发合作伙伴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分散的创新活动,建立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动态演进机制,才能形成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基于CAS理论,本文从协同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复杂适应性、协同驱动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协同演进的路径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协同创新理论,构筑和充实协同创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分散的创新活动,建立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动态演进机制,才能形成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基于CAS理论,本文从协同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复杂适应性、协同驱动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协同演进的路径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协同创新理论,构筑和充实协同创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协同机制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突出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知识创新,将协同机制引入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首先根据国内外创造力理论和知识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以及不同科研团队案例调研,构建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论证该系统具有复杂系统特性。此复杂系统具备应用协同机制的条件,据此建立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体系的协同机制应用模型,并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某科研团队的案例分析,即在整个科研项目过程中实施协同管理,观察协同机制在各个子系统中的具体实施和实际应用,并验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园区面临着协同程度低、资源整合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本研究立足区域协同视角,基于区域协同创新与创新网络理论,构建了极点化协同创新、层次化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协同创新三种创新发展模式。以陕西省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采集陕西省内外部环境数据,利用Topsis方法对创新发展模式进行选择,得出陕西省科技园区应采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指导科技园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要点,进而基于该要点构建包括"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协同绩效"三个维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最终建立比较科学和实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军地协同创新涉及复杂的多元主体,其利益分配、长效激励以及补偿机制等问题仍制约着军地协同创新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是激励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的重要途径。首先对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进行概念界定,分析构建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构建包括补偿激励原则、补偿激励主体、补偿激励对象、补偿激励类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并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为案例进行补偿激励机制应用分析。最后提出完善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新区是推动建设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为探究高新区协同创新影响机理,本文构建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理模型,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该区创新型企业、高校、政府等相关人员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逐层回归分析进行路径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环境和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协同创新模式的四个维度在协同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刚刚起步,构建智慧农业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人才是智慧农业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在公共治理理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农业发展驱动模型,剖析其发展驱动的机理,进而构建政府和市场的双向驱动机制,即规划引导机制、平台汇集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政府为市场创新提供支持,市场主体创新推动政府智慧农业项目的实现,两者之间围绕农业产业链和项目进行双向互动。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就是要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机制,资源共享,利益分享,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延华集团承担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管理实践为基础,总结信息技术产业重大项目的特点及存在的挑战,在现有科研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创新项目组织架构,优化推进协调机制,加强协同创新管理,形成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产业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展,在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快速对接市场,实现成果转化,服务于企业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