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物质的量计算 例1.氢气和氧气的混和气体,在120℃和一定压强下体积为a升,点燃后发生反应。待反应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时测得其体积为b升。原混和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各是多少升?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化学练习题中,常遇到一定体积的NO与CO_2的混和气体(或NO_2与CO_2的混和气体)通过足量的(Na)_2O_2后,体积缩小到另一体积,求混和气体中NO与CO_2各多少体积的有关问题(如:将NO与CO_2混和气体120毫升先通过盛有足量(Na)_2O_2的干燥管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再通入蒸馏水中,最后收集到10毫升无色气体,试求:原混和气体中NO和CO_2各多少毫升?反应前后温度、压强不变) 此类命题的目的是通过CO_2与(Na)_2O_2反应后生成的O_2与NO反应生成NO_2,生成的NO_2与O_2的混和气体再与水反应生成HNO_3这一系列反应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计算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混和气体在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推算其体积组成,转化率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掌握。然而用气体体积差来解答此类题,却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现举三例,以体积差求解。 [例一]把10毫升NO和NO_2的混和气体,通入倒立在水槽的盛满水的量筒里,片刻以后,量筒里留下5毫升气体。计算通入的混和气体里,NO和NO_2各占几毫升? 解:设NO_2为x毫升,则NO为(10-x)毫升,并设在此条件下1摩尔的任何气体占有V毫升。  相似文献   

4.
一、在20℃时某碳氢化合物16毫升,与过量氧气混和,点燃爆炸后,体积比原混和气减少24毫升。所得气体用苛性钾处理后,又缩小32毫升。试根据计算求此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见今年省编复习资料P 296—297)分析:气体用苛性钾处理后,体积缩小32毫升,这个体积就是CO_2的体积。16毫升  相似文献   

5.
例1(2000年湖北)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一定体积的氢气与不同体积的氧气合成水(液态)时所得实验数据的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题可以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剖析、讲解,引导他们细心审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开拓思路,掌握解题技巧.现举二例说明例一,把2克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与30克氧气混和,在密闭钢筒中完全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此时,混和气体的质量是23克,那么,原2克混和气体中,氢气的含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对化学计算题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型的题目,可用同一种思维方法去解,这就是“多题一法”。比如,有关气体反应体积的变化这一类题目的计算,我们可以采用“顺序推理”的方法来求解。就是研究开始反应的体积、反应中变化的体积、反应后的体积,然后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反应中,增加体积为“ ”,减少体积为“-”,反应后的体积是开始体积和变化体积的代数和。例1 把15毫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在水槽的盛满水的量筒里,经过一段时间,量筒里剩下8毫升气体。试计算原混和气体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各几毫升?  相似文献   

8.
错在哪里     
在学习初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六章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下列错误认识。现帮助大家分析错在哪里。1.电解水所生成的氧气一定比氢气多。分析:电解水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为1∶2,因此,从体积角度看,氧气比氢气少。上述说法不够全面。2.点燃不纯的氢气一定会发生爆炸。分析:点燃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即:(1)氢气中混有的气体必须是氧气等助燃性气体;(2)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分数必须在4%~74.2%这一范围内;(3)混合气体必须置于一个密闭或开口很小的容器中。如果缺乏上述前提,即使氢气不纯,点燃后也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9.
题目: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和物20毫升,跟过量的氧气混和后进行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时,体积减少了30毫升;然后通过碱石灰,体积又减少了40毫升(以上体积都已换算成标准状况)。问这种混和烃的组成可能有几种?在各种可能的组成中,每种烃各占多少毫升?  相似文献   

10.
用“>、<、=、≤、不等于、不一定大于、不一定等于”填在下划线上。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_____氧气的体积。2.化合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_____生成物的种类。3.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_____生成物的种类。4.置换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_____生成物的种类。5.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_____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6.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不加二氧化锰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7.A克酒精和B克水混合的质量_____(A+B)克。8.M毫升酒精和N毫升水混合的体积_____(M+N)毫升。9.同种物质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_____液体或固体之间的间隔。10…  相似文献   

11.
一、对水的组成理解错误图1例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D)发生的是分解反应错解:错选(A)或(B).错因:出错的原因在于对电解水中正、负极上分别产生什么气体分不清,应该是"负氢正氧".分析:在学习电解水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负氢(谐音:父亲正氧、氢二氧一是指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而不是质量比为2∶1.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要来1.常识性介绍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污染及防治。2.了解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组成;氧气和氢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3.掌握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显然,本节的复习重点应放在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上。二、主要内容提示回.空气补充说明:(回)验证空气主要成分的演示实验:使红磷在水面上的钟罩内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至约1/5体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so(二)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氢气》一节中,用霍夫曼电解水器制得的氢气和氧气,可以看到气体的体积比关系,但要检验氢气和氧气,则比较困难。原因是由于连  相似文献   

14.
混和物的解题中,有许多方法,本文就如何运用平均值解题谈一些看法。当二种物质混和反应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总是有一个平均值,解题时抓住这个平均值(平均分子量或原子量、平均原子数、平均耗氧值……等),就能避繁就简,迅速解题。 例1:在体积为V升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NH_3后,测得烧瓶中气体对氢气的  相似文献   

15.
一、化学反应与玻意耳定律的综合 例在10℃时,有体积为3L和1L的容器分别充有氢气和氧气,压强为P1和P2,开启阀门点燃反应后将气体冷却到原温度,计算: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将氯化钾和溴化钾混和物13.4克溶于水制成500毫升溶液,通入过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干,得到11.175克晶体,则原配制溶液中K~ 、Br_-、cl_-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3:2:1 (B)1:2:3(C)1:3:2 (D)2:1:32.接触法制硫酸时,进入接触室的混和气体组成为:SO_2 7%,O_211%,N_2 82%,如果反应后,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混和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7.2%,则SO_2的转化率为( )(A)50%(B)60%(C)70%(D)80%3.在30℃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投入6.875克无水硫酸铜后,析出12.5克胆矾晶体.则30℃时饱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 )  相似文献   

17.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水里的体积数。”它是我们定量比较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依据。但笔者认为:中学化学课本中,对个别气体的溶解性的描述是值得商榷的。 一、甲烷比氧气和氢气还难溶于水吗?  相似文献   

18.
有关混和气体反应的计算,可采用以下思路和步骤进行: 一、设混和气体的体积分别为x、y、z…… 二、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有关气体体积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燃烧的计算中,有时可以拆成各元素燃烧进行计算。一、硫化氢的燃烧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可以拆分成硫元素和氢元素分别燃烧。在氧气不足时,只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氧气富余时硫元素才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例1、(90上海):24毫升H。S在30毫升O。中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SO;的体积为:A24毫升B.30毫升C.20毫升D.18毫升[解析」24mlH。S燃烧H元素耗O。12ml,剩余18mLO。与S反应生成18mLSO;,故选项D符合题意。例2、[96全国〕:将amolH。S和lmoloz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101于帕…  相似文献   

20.
(三)求气态物质的分子量1.根据气体的密度求分子量气体的密度就是指在单位体积内气体的质量数,通常用克/毫升或克/升来表示.气体的密度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1升空气在标准状况下重1.293克,它的密度就是1.293克/升;1升氧气在标准状况下重1.429克,它的密度就是1.429克/升.气体的密度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