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起源,更是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根则说:“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能解惑,问能知新。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另一学者张载也讲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  相似文献   

3.
李天赐 《甘肃教育》2009,(24):46-46
我国古人曾说过,“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需要巧妙设疑,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明代学陈献章说:“古之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所说的“知疑”,就是发现问题。如果读一篇章,提不出任何问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惰性思维。反之,读书时能“知疑”.从知“小疑”到“大疑”.思维就会活跃.  相似文献   

5.
“疑”作为我国几千年优秀的学习理论,历来有不少阐述.孔子提出“疑,思之始,学之端”;宋朝张载也主张“学则须疑”;朱熹则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问题对于启迪思维、促进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是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爱因斯坦也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相似文献   

7.
肖川 《青年教师》2004,(1):45-45
“学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名学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另一学张载也讲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但为什么要有疑,怎样从无疑到有疑,却没有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想有疑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课题上寻问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课题进行分析思考,就  相似文献   

9.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其中的“疑”字,是觉悟和长进的根本。设疑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提问,引起学生答疑解惑的思维目的,从而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南宋另一学者陆九渊则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仅把疑问作为进步的动力,还主张尽力拓展疑问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须有疑,有疑而问”;“疑者,觉悟之机也”。足见疑之重要。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如能从中发现问题。就能挖掘文章深层的意思,把握其思想内涵,有如点燃导火线引起爆炸一样。故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问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梁燕 《今日教育》2009,(8):30-31
提问源于“学须有疑”“有疑而问”,作为.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历来有不少论述。孔子主张“每事问”,提出“疑,思之始,学之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则认为“大疑则可大进”……  相似文献   

13.
教贵激疑     
常听有人用“有疑当场解,不带问号出课堂”,赞扬教师教得好。其实,这种把“释疑”作为教师的天职,学生“无疑”便是教学过程的结束的传统观念,只能增长知识,不利于发展能力,培养开拓型人才。教贵激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在“释疑”之后,再深入一步,有意让学生再生疑,使教学过程在“有疑”中结束,旧疑刚解,新疑又  相似文献   

14.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我国古代大学问家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们都强调了“疑”在“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在,设疑导学的重要性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设疑导学的艺术正处在积极地探索之中。笔者原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奉献出来,以求教于广大同仁。  相似文献   

16.
一、现状分析陶行知先生形象地概括“问题”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宋代学者朱熹也曾说过: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作为学生思维的体  相似文献   

17.
“学须有疑”、“有疑而问”。“疑,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可大进”。我国古代教育家对“问疑”重要性作了科学的论述。现代有位心理学家也说:“问题是思维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之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发展思维,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19.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创新学习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性教学过程进行的前提。“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但是,由于“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话道破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围绕“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探索、发散思维.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