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洪湖油田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Ⅱ、Ⅲ油组,储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为孔隙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15%,平均空气渗透率40mD,为低孔低渗储层。采用岩心含油产状法确定了研究区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孔隙度下限10.5%、渗透率下限为6mD,为有效厚度划分及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英珍 《内江科技》2006,27(3):134-134
本文以基山砂岩低渗透油藏物性下限研究为例,在确定油藏物性下限的研究过程中,综合应用了正逆累计作图法、压汞参数法、试油验证法。用三种方法相互验证,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基山砂体低渗透砂岩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物性下限,保证 3633×104t探明储量的计算与上报。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毛管压力试验等手段,对十里加汗地区盒1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盒1段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9.59%,平均渗透率为0.64 mD,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和粒间余孔。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和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把盒1段砂层分为三类,综合评价为好储层、较好储层及非储层。  相似文献   

4.
渭北油田渭北2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旬邑宜君油气勘查区块南部,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3 3亚油层组,油层平均孔隙度12.2%,平均渗透率0.76×10-3μm2,储层以细小孔-微孔隙、微细喉-微喉为主,剩余粒间孔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研究表明长3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以及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砂岩粒度控制,粒度越大储层物性越好,通过四性关系研究,为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致密砂岩气未来潜力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研究区,通过显微镜下观测、毛细管压力曲线测试、孔渗测试和天然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天然气在致密储层中的充注运移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以溶蚀孔与槽型孔为主,孔隙半径主要在0.1μm左右;2)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与孔隙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渗透率主要受孔隙结构与裂缝发育控制;3)天然气在致密砂岩储层中运移需要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越高,需要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小;4)岩石中裂缝发育会显著降低启动压力梯度;5)致密砂岩中天然气的运移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单个气泡游离聚集-形成连续相-连续相运移.  相似文献   

6.
三工河组是准格尔盆地腹部莫北油田的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薄皮分析等,对J1S2储层进行了物性的研究。研究显示J1S2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岩碎屑岩。根据该地区储层铸体薄片分析,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其次为粒间溶孔,少量粒内溶孔和基质溶孔。油层平均孔隙度为13.57%,平均渗透率为3.19×10-3μm2。属中孔、低渗储层。如何对该井区进行合理研究和评价,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岩样分析化验,从岩性特征、物性、沉积相等方面对该低渗储层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近期于四川盆地部署完成的南充1井、焦石1井和双探1井等在下二叠统茅口组都获得了良好的工业气流,体现了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茅口组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川东南地区茅一段主要发育于外缓坡环境,岩石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为加强对茅一段储层的评价工作,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和测井、镜下薄片等把茅一段岩性分为3大类,即灰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瘤状灰岩。通过大量先进的储层物性描述手段,识别出川东南地区茅一段为低孔、低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平均孔隙度1. 36%,平均渗透率0. 82×10-3μm2,孔、渗条件与TOC和滑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灰泥瘤状灰岩的整体物性条件要优于泥晶瘤状灰岩。茅一段储层的孔隙主要由无机孔和有机孔组成,其中无机孔占主要地位且无机孔主要由矿物收缩孔(缝)构成,而有机质孔主要由5~50 nm的中孔组成。  相似文献   

8.
在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砂岩储层岩心及薄片观察鉴定、物性测试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砂岩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太2段以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孔隙组合为主,平均孔隙度7.6%,平均渗透率为0.52 m D,总体上为低孔特低渗透性储层。储层岩石颗粒的粒度、岩石学类型和孔隙类型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岩石物性与粒度、石英含量成正比,粒间孔对储层物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刘兰  陈恭洋 《内江科技》2010,31(5):26-26
通过分析得出:QHD32—6油田上第三系河流相砂岩储层主要呈现出特高孔、特高渗、高渗特征,储层物l洼好,孔隙度、渗透率表明出明显的线性关系;影响本区孔隙度的主要因素为岩石密度,孔隙度与岩石密度问的线性关系较为典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芯、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储层沉积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从储层低渗透宏观及微观成因方面详细总结了BZ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的低渗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相带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坏的先决条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好坏的主导因素;胶结作用是储层好坏的关键因素,使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溶蚀作用使次生孔隙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的物性。综合研究认为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这为认清该油田储层致密原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对临清坳陷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性、储集空间类型、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部分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曲流河边滩、河床滞留沉积的储集物性相对较好,并且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有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春光油田春10井区储层展布规律的认识已满足不了油田开发的需求,其造成水平井投产后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沙湾组储层特征及其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组合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剩余粒间孔+微量粒内溶孔,孔隙直径及孔吼宽度较大,孔喉分选性好,储层较均质;沉积相属于河流相沉积,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好,为特高孔高渗储层。在"河流沉积"模式指导下,研究了储层在纵向、横向上的展布规律,储层基本成南北向分布,东西两侧均为侧缘尖灭,砂厚一般在3.0~8.0 m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L46块7口取心的各类岩心分析化验样品的统计分析,对该块S1+2段和S31段油层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及非均质性、岩石敏感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岩性粗、分选差,岩石成分成熟度和岩石结构成熟度较低;S1+2段储层物性中等,属于中孔中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S31段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工区储层水敏性及酸敏性中等偏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  相似文献   

14.
<正>雷四3亚段位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段内,本文利用龙岗地区雷四3亚段103个岩心样品的物性资料对储层的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四类孔渗关系及其控制因素。龙岗地区位于川中东北部,工区主要位于四川省仪陇-平昌县境内,构造上位于南充构造群内的川中低缓构造区。为研究龙岗地区雷四3亚段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规律,本文对工区26口井雷四3亚段103个岩心样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物性化验、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风山西部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藻灰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型和裂缝-溶蚀孔型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范围为3.4%~11.8%,平均6.9%,渗透率范围为0.013~4.065 md,平均为1.353 md,具低孔中渗特征,裂缝和溶蚀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大。据物性特征和压汞实验分析,将藻灰岩储层分为Ⅰ、Ⅱ、Ⅲ、Ⅳ、Ⅴ类五种类型,储层总体评价为中等-好。该研究结论对大风山西部地区藻灰岩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少飞 《内江科技》2015,(2):82-83,87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拗陷南部,其主力开发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少数样品中为长石岩屑砂岩,粒度主要为细一中粒,以细粒为主。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0.3%,平均有效渗透率0.27×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毛管压力曲线呈陡斜式分布,基本无平台发育,排驱压力较高,属于细喉型储层。依据物性和压汞曲线形态及参数特征,将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划分出三种类型,Ⅰ、Ⅱ类为有效储层,而Ⅲ类为无效储层。砂岩共有4种孔隙组合类型,其中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7.
段奕 《内江科技》2014,(5):87-88
<正>通过对潜江凹陷潜江组潜四上段致密砂岩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物性进行研究,表明潜四上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孔喉结构以细-微细喉道为主。根据潜四上段致密砂岩储层分布及微观特征的研究,明确了致密砂岩主要发育地区、层组,为潜江组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效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顾丽娜  杨斌  鲁洪江 《内江科技》2010,31(10):121-121,151
沙坪场气田石炭系黄龙组主要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本文以测井信息为基础,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该区未取心并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参数进行了预测。使用误差统计法对储层参数预测模型效果进行评价,证明了神经网络算法是在测井信息较少的情况下预测储层的有效手段。按储集性能的优劣储集层可以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Ⅰ类储层储集性能优越,可获得产能高且较稳定的工业油气流;Ⅱ类储层储集性能较好,进行改造后也可获得较高的产能;Ⅲ类储层物性储集性能差。进行储层改造后有可能获得一定的产能。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田储量研究与储量计算过程中,有效厚度的“四性”标准研究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有效厚度四性标准中,物性标准是地质家最容易理解的量化标准。实际应用中通常选择孔隙度和渗透率反应物性下限。本文主要介绍了经验统计法确定物性下限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是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四性关系研究及测井解释为手段,以测试验证为依据,通过数理统计、综合归纳等建立岩性下限、含油性下限、物性下限及电性下限。本文对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确定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